热评冬奥丨“冬奥绿”助力“北京蓝”
冬奥赛程进入倒计时,除了各国冬奥健儿冲金夺牌再创新高、奋力拼搏超越自我,让人感动之外,“北京蓝”也分外令人瞩目。不论是京张地区居民抬头可见的清澈蓝天,还是世界各地观众一览滑雪健将们一飞冲天时的湛蓝背景,如画蓝天与莹莹白雪相互辉映,擦亮了北京的冬奥新名片。
值得一提的是,很多国外媒体也关注到了这一点。美联社近期报道,北京用蓝天迎接前来参加冬奥会的运动员们,体现了近年来中国强力治理空气污染的成果。报道称,北京的空气质量相较十年前得到了“显著的”改善。在过去,人们佩戴口罩来抵御空气污染,而在冬奥会上,良好的能见度能让运动员们从场馆远眺到北京周边的群山。“改变正在发生”,这是每个身处其中和远远观察的人都能真实感知到的。
纯净蓝天是冬奥最美颜色,这种美的背后,是精准溯源的“治污组合拳”。不仅是北京市集中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实施300多项治理措施,开展PM2.5来源多轮解析,建立覆盖“天空地”的高密度监测体系;整个京津冀及周边地区也开展协同共治、联防联控,建立了包括科技治污、信息共享、空气质量预报会商及执法联动等机制……下功夫、花心思,带来的不仅是2021年北京空气质量创历史最优、首次全面达标,还有冬奥期间举世瞩目的“北京蓝”。
绿色理念实则为冬奥最美底色,为“北京蓝”奠定了坚实基础。自2015年成功申办冬奥会以来,绿色、可持续办奥的理念一直得到充分践行。从冬奥会开幕式创造历史地让主火炬“大火”变“微火”,更好展现绿色低碳与可持续发展理念,到不搞大拆大建,最大限度复用现有场馆,再到场馆全部达到绿色建筑三星标准,由100%绿色电力供应,赛时交通服务保障所用200多辆大巴车均为氢能源……北京冬奥组委全面兑现申办时做出的承诺,成就历史上首届实现“碳中和”的奥运会,展现了制度优势、科技创新等多重实力,更凸显了中国的责任心和决心。
绿色、蓝色并非冬奥“专供”,而是会长久延续下去的北京新貌、中国新貌。“北京冬奥会最大程度使用了2008年夏季奥运会场馆,这表明2008年的‘奥运遗产’得以延续。”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曾这么评价。的确,两届奥运会的举办对我国环境治理起到了加速助力的作用,2022年北京冬奥会也绝不是终点,而是一个新的起点。冬奥场馆和冬奥村都将重复利用,赛时的氢能源大巴车也将投身城市公共交通,“用张北的风点亮北京的灯”在冬奥结束后仍将继续……北京冬奥会的绿色理念与实践,不仅为冬奥会举办树立起新的标杆,更是为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留下绿色遗产,绿色低碳理念会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
中国将力争于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此次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冬奥盛会就是一个很好的窗口,证明了中国的能力与决心,我们仍将也必将继续为世界共同应对气候变化贡献中国智慧!
(文 | 董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