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观察•瞬间 | 大国之诺,一诺千金

第一观察•瞬间 | 大国之诺,一诺千金

来源:新华社2022-02-21

华灯璀璨,流光溢彩。“鸟巢”再次吸引全世界的目光,定格首座“双奥之城”的荣光。

2月20日晚,北京冬奥会闭幕式在国家体育场隆重举行。在《和平——命运共同体》乐曲声中,习近平总书记走上主席台,同大家一起见证“无与伦比”的北京冬奥会的圆满闭幕。

新华社记者的镜头,记录下这一瞬间——

新华社记者 李学仁 摄

非凡的冰雪盛会,精彩的中国答卷,完美诠释了奥林匹克精神。这一盛会是世界的交响,是冰雪的传奇。

时针拨回至2015年7月31日,马来西亚吉隆坡。国际奥委会全会即将对2022年冬奥会的举办权归属进行投票。

习近平总书记通过视频表达坚定支持与庄严承诺:“中国人民期盼和等待着这次机会。我相信,如果各位选择北京,中国人民一定能在北京为世界奉献一届精彩、非凡、卓越的冬奥会!”

申办成功后,总书记始终将办好冬奥作为“党和国家的一件大事”,亲自引领推动。

2017年1月、2017年2月、2019年2月、2021年1月、2022年1月,总书记先后5次实地考察冬奥筹办工作,从蓝图规划到场馆建设,从人才培养到运动员训练备赛,念兹在兹、关心备至。

在这个过程中,他多次重申:“中国将全面兑现在申办北京冬奥会过程中的每一项承诺”“中国办冬奥,言必信、行必果。”

如今,一届简约、安全、精彩的冬奥盛会呈现在世人眼前,中国兑现了对国际社会的庄严承诺——

过去的16天,世界见证了竞技体育的荣耀与梦想,一项项奥运纪录甚至世界纪录在这里被刷新,中国一流的比赛场馆设施、出色的组织服务工作,赢得了奥林匹克大家庭和国际社会的广泛好评。

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由衷赞叹:北京2022年冬奥会“非常成功”,运动员们感到“非常满意”,是一届“真正无与伦比的冬奥会”。

大国之诺、一诺千金,这是重信守诺的中国担当,也彰显了负责任大国的风采风范。

巴赫在闭幕式致辞中,特地用中文说:“谢谢,中国!”

新华社记者 丁旭 摄

这份大国之诺里,有一以贯之的科学理念。

2015年,在冬奥申办成功后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就提出了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办奥理念。

他深刻指出,这“是新发展理念在北京冬奥会筹办工作中的体现,要贯穿筹办工作全过程”。

从北京冬奥组委选聘外国专家参与筹办工作,到“冰立方”等场地实现“水冰转换”“陆冰转换”最大化利用现有条件;从竞赛场馆首次实现绿色电力全覆盖,到小城崇礼因冰雪而脱贫摘帽……

总书记提出的办奥理念化作一幅幅美丽生动的冰雪画卷,成为北京冬奥会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

新华社记者 李尕 摄

这份大国之诺里,有亿万人民参与的火热激情。

“中国这次办奥的最大目的,就是带动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

如今,承诺已从愿景变为现实。

3.46亿人!截至2021年10月,我们提前实现了宏伟目标。数字的背后,是在习近平总书记关心引领下,冰雪运动“南展西扩东进”的长足进展。

冬奥会期间,仅在中国国内,就有超过6亿人通过电视收看了冬奥会。中国人对冰雪运动的热情可见一斑。

本届冬奥会,中国不仅创纪录地勇夺9金、4银、2铜,取得了我国参加冬奥会的历史最好成绩,更因兑现“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承诺获得了另一块具有沉甸甸含金量的“金牌”。

新华社记者 曹灿 摄

这份大国之诺里,有“如期”“安全”的组织力和行动力。

北京冬奥会,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首次如期举办的全球综合性体育盛会。

应对世纪疫情影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突出“简约、安全、精彩”的办赛要求,全面防范化解各种风险。

就在上个月,总书记专题调研北京冬奥筹备工作时,还特别详细询问“双闭环”管理模式,关注不同区域的垃圾处理细节。

面对安全考验,中国也交出了一份优异答卷。

从赛会住宿、餐饮、交通,到抵离、物流、医疗等各领域各环节,各项措施全力保障了办赛、参赛、观赛人员的防疫安全,成为巴赫所说的“整个星球中最安全的地方之一”,展现出大国办大赛的精细化管理能力和实力。

新华社记者 曹灿 摄

这份大国之诺里,有同舟共济的美好愿景。

去年,奥林匹克格言更新,在“更快、更高、更强”之后加入“更团结”,诠释出奥林匹克精神的时代价值。

“奥林匹克运动倡导的‘更团结’正是当今时代最需要的。世界各国与其在190多条小船上,不如同在一条大船上,共同拥有更美好未来,所以我们提出了‘一起向未来’的北京冬奥会口号。”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

冰雪为媒,架起世界交流互鉴的桥梁。来自91个国家和地区的近3000名运动员齐聚于此,奏响了团结、友谊、进步的乐章。

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书写了一段“地球村”的佳话,为奥林匹克运动作出了中国贡献。

闭幕式最后,“鸟巢”上空,盛大的焰火腾空而起,绽放出“天下一家”的中英文字样。

“一起向未来”——这是中国人民的诚挚呼唤,也是世界人民的共同心声。

 

监制:赵承

策划:张旭东

主笔:朱基钗、王子铭

统筹:鞠鹏、张晓松、王宇、王绚

视觉:李涛、郝晓静

编辑:杨文荣

新华社国内部制作

新华社第一工作室出品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第一观察•瞬间 | 大国之诺,一诺千金

2022-02-21 16:58:51 来源:

华灯璀璨,流光溢彩。“鸟巢”再次吸引全世界的目光,定格首座“双奥之城”的荣光。

2月20日晚,北京冬奥会闭幕式在国家体育场隆重举行。在《和平——命运共同体》乐曲声中,习近平总书记走上主席台,同大家一起见证“无与伦比”的北京冬奥会的圆满闭幕。

新华社记者的镜头,记录下这一瞬间——

新华社记者 李学仁 摄

非凡的冰雪盛会,精彩的中国答卷,完美诠释了奥林匹克精神。这一盛会是世界的交响,是冰雪的传奇。

时针拨回至2015年7月31日,马来西亚吉隆坡。国际奥委会全会即将对2022年冬奥会的举办权归属进行投票。

习近平总书记通过视频表达坚定支持与庄严承诺:“中国人民期盼和等待着这次机会。我相信,如果各位选择北京,中国人民一定能在北京为世界奉献一届精彩、非凡、卓越的冬奥会!”

申办成功后,总书记始终将办好冬奥作为“党和国家的一件大事”,亲自引领推动。

2017年1月、2017年2月、2019年2月、2021年1月、2022年1月,总书记先后5次实地考察冬奥筹办工作,从蓝图规划到场馆建设,从人才培养到运动员训练备赛,念兹在兹、关心备至。

在这个过程中,他多次重申:“中国将全面兑现在申办北京冬奥会过程中的每一项承诺”“中国办冬奥,言必信、行必果。”

如今,一届简约、安全、精彩的冬奥盛会呈现在世人眼前,中国兑现了对国际社会的庄严承诺——

过去的16天,世界见证了竞技体育的荣耀与梦想,一项项奥运纪录甚至世界纪录在这里被刷新,中国一流的比赛场馆设施、出色的组织服务工作,赢得了奥林匹克大家庭和国际社会的广泛好评。

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由衷赞叹:北京2022年冬奥会“非常成功”,运动员们感到“非常满意”,是一届“真正无与伦比的冬奥会”。

大国之诺、一诺千金,这是重信守诺的中国担当,也彰显了负责任大国的风采风范。

巴赫在闭幕式致辞中,特地用中文说:“谢谢,中国!”

新华社记者 丁旭 摄

这份大国之诺里,有一以贯之的科学理念。

2015年,在冬奥申办成功后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就提出了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办奥理念。

他深刻指出,这“是新发展理念在北京冬奥会筹办工作中的体现,要贯穿筹办工作全过程”。

从北京冬奥组委选聘外国专家参与筹办工作,到“冰立方”等场地实现“水冰转换”“陆冰转换”最大化利用现有条件;从竞赛场馆首次实现绿色电力全覆盖,到小城崇礼因冰雪而脱贫摘帽……

总书记提出的办奥理念化作一幅幅美丽生动的冰雪画卷,成为北京冬奥会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

新华社记者 李尕 摄

这份大国之诺里,有亿万人民参与的火热激情。

“中国这次办奥的最大目的,就是带动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

如今,承诺已从愿景变为现实。

3.46亿人!截至2021年10月,我们提前实现了宏伟目标。数字的背后,是在习近平总书记关心引领下,冰雪运动“南展西扩东进”的长足进展。

冬奥会期间,仅在中国国内,就有超过6亿人通过电视收看了冬奥会。中国人对冰雪运动的热情可见一斑。

本届冬奥会,中国不仅创纪录地勇夺9金、4银、2铜,取得了我国参加冬奥会的历史最好成绩,更因兑现“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承诺获得了另一块具有沉甸甸含金量的“金牌”。

新华社记者 曹灿 摄

这份大国之诺里,有“如期”“安全”的组织力和行动力。

北京冬奥会,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首次如期举办的全球综合性体育盛会。

应对世纪疫情影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突出“简约、安全、精彩”的办赛要求,全面防范化解各种风险。

就在上个月,总书记专题调研北京冬奥筹备工作时,还特别详细询问“双闭环”管理模式,关注不同区域的垃圾处理细节。

面对安全考验,中国也交出了一份优异答卷。

从赛会住宿、餐饮、交通,到抵离、物流、医疗等各领域各环节,各项措施全力保障了办赛、参赛、观赛人员的防疫安全,成为巴赫所说的“整个星球中最安全的地方之一”,展现出大国办大赛的精细化管理能力和实力。

新华社记者 曹灿 摄

这份大国之诺里,有同舟共济的美好愿景。

去年,奥林匹克格言更新,在“更快、更高、更强”之后加入“更团结”,诠释出奥林匹克精神的时代价值。

“奥林匹克运动倡导的‘更团结’正是当今时代最需要的。世界各国与其在190多条小船上,不如同在一条大船上,共同拥有更美好未来,所以我们提出了‘一起向未来’的北京冬奥会口号。”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

冰雪为媒,架起世界交流互鉴的桥梁。来自91个国家和地区的近3000名运动员齐聚于此,奏响了团结、友谊、进步的乐章。

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书写了一段“地球村”的佳话,为奥林匹克运动作出了中国贡献。

闭幕式最后,“鸟巢”上空,盛大的焰火腾空而起,绽放出“天下一家”的中英文字样。

“一起向未来”——这是中国人民的诚挚呼唤,也是世界人民的共同心声。

 

监制:赵承

策划:张旭东

主笔:朱基钗、王子铭

统筹:鞠鹏、张晓松、王宇、王绚

视觉:李涛、郝晓静

编辑:杨文荣

新华社国内部制作

新华社第一工作室出品

[责任编辑: 邓旻璐]
精彩视频
网络民意桥,有事请吐槽热线:023-63080011
网民:现需要穿过路口步行至映湖十里公交站台才能坐车,希望延长终点站。

空港新城开发建设有限公司:经核实,花石公园一期预计2024年10月完工。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