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荔枝网评:“大国粮仓”根基牢,“中国饭碗”端得稳
一系列“藏粮于地”硬措施落到田间地头,为保障粮食安全打下坚实基础。实践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是正确的,“大国粮仓”根基是牢固的,“中国饭碗”端得稳底气是十足的。夯实根基,就要坚守耕地红线“不闪失”。

【地评线】荔枝网评:“大国粮仓”根基牢,“中国饭碗”端得稳

来源:荔枝新闻2022-02-21

特约评论员/丁恒情

新年伊始,各地区各部门积极行动。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确保永久基本农田保持在15.46亿亩以上。提高耕地质量,加快建设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高标准农田,打造“一季千斤、两季吨粮”的优质良田。保护好耕地生态,让疲惫的土地“喘口气”,扎实推进耕地轮作休耕制度。一系列“藏粮于地”硬措施落到田间地头,为保障粮食安全打下坚实基础。

农业兴则基础牢,仓廪实则天下安。对我们这样一个有着14亿人口的大国来说,农业基础地位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和削弱,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在任何时候都是真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粮食安全问题,确立了“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数据显示,去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达到13657亿斤,连续多年站稳1.3万亿斤台阶,粮食安全这块“压舱石”更加稳固,对开新局、应变局、稳大局发挥了重要作用。实践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是正确的,“大国粮仓”根基是牢固的,“中国饭碗”端得稳底气是十足的。

夯实根基,就要坚守耕地红线“不闪失”。万物土中生,有土斯有粮。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我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们必须把关系十几亿人吃饭大事的耕地保护好,绝不能有闪失。从强调“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到明确“农田就是农田,而且必须是良田”,再到要求“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大家立了军令状,必须做到,没有一点点讨价还价的余地!”……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叮咛,化成牢牢守住耕地红线的坚决行动。今天的耕地就是明天的饭碗。各地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把“大国粮仓”基础夯得更实,端牢“中国饭碗”添信心更见力量。

夯实根基,就要坚持藏粮于地“不停歇”。农田提标准,稳产有保障。农业农村部提出,到2022年底确保全国累计建成10亿亩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保障粮食产能在1万亿斤以上。任务一经确定,就要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向前走,积小胜为大胜,积跬步至千里。江西提前下达今年耕地地力保护补贴42.9亿元、耕地轮作资金4.2亿元;河南省水毁高标准农田灾后重建紧锣密鼓,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广西大力开展“我为农民护良田”行动,大力加强耕地土壤检测、田间试验和技术培训,不断提升耕地质量……从岭南大地到江南水乡,从中原粮仓到东北黑土地,各地深挖耕地产能,更好实现“藏粮于地”,田间地头高质量发展成色越来越足。

夯实根基,就要坚定藏粮于技“不止步”。耕地有限,技术无限。粮食生产根本在耕地,出路在科技。近年来,我国把发展农业科技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智能化,给农业现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无人机播撒农药、“种田管家”打理水稻、农技专家在线看田……农业科技创新步伐明显加快,成果转化推广不断加强,科学技术对农业发展贡献越来越大。数据显示,我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72%,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61%,主要农作物良种基本实现全覆盖,为粮食生产注入源源动力。实践证明,只有深入实施“藏粮于技”,让农民掌握先进农业技术,用最好的技术种出最好的粮食,才能确保良田多产粮、产好粮。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中国人要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而且要装自己的粮食,这是维护国家安全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国人民的共同期待。踏上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新征程,阔步行走在农业现代化的大道上,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我们完全有信心有底气有能力把“大国粮仓”筑得更牢、把“中国饭碗”端得更稳,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撑。(丁恒情)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地评线】荔枝网评:“大国粮仓”根基牢,“中国饭碗”端得稳

2022-02-21 18:56:56 来源:

特约评论员/丁恒情

新年伊始,各地区各部门积极行动。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确保永久基本农田保持在15.46亿亩以上。提高耕地质量,加快建设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高标准农田,打造“一季千斤、两季吨粮”的优质良田。保护好耕地生态,让疲惫的土地“喘口气”,扎实推进耕地轮作休耕制度。一系列“藏粮于地”硬措施落到田间地头,为保障粮食安全打下坚实基础。

农业兴则基础牢,仓廪实则天下安。对我们这样一个有着14亿人口的大国来说,农业基础地位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和削弱,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在任何时候都是真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粮食安全问题,确立了“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数据显示,去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达到13657亿斤,连续多年站稳1.3万亿斤台阶,粮食安全这块“压舱石”更加稳固,对开新局、应变局、稳大局发挥了重要作用。实践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是正确的,“大国粮仓”根基是牢固的,“中国饭碗”端得稳底气是十足的。

夯实根基,就要坚守耕地红线“不闪失”。万物土中生,有土斯有粮。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我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们必须把关系十几亿人吃饭大事的耕地保护好,绝不能有闪失。从强调“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到明确“农田就是农田,而且必须是良田”,再到要求“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大家立了军令状,必须做到,没有一点点讨价还价的余地!”……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叮咛,化成牢牢守住耕地红线的坚决行动。今天的耕地就是明天的饭碗。各地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把“大国粮仓”基础夯得更实,端牢“中国饭碗”添信心更见力量。

夯实根基,就要坚持藏粮于地“不停歇”。农田提标准,稳产有保障。农业农村部提出,到2022年底确保全国累计建成10亿亩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保障粮食产能在1万亿斤以上。任务一经确定,就要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向前走,积小胜为大胜,积跬步至千里。江西提前下达今年耕地地力保护补贴42.9亿元、耕地轮作资金4.2亿元;河南省水毁高标准农田灾后重建紧锣密鼓,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广西大力开展“我为农民护良田”行动,大力加强耕地土壤检测、田间试验和技术培训,不断提升耕地质量……从岭南大地到江南水乡,从中原粮仓到东北黑土地,各地深挖耕地产能,更好实现“藏粮于地”,田间地头高质量发展成色越来越足。

夯实根基,就要坚定藏粮于技“不止步”。耕地有限,技术无限。粮食生产根本在耕地,出路在科技。近年来,我国把发展农业科技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智能化,给农业现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无人机播撒农药、“种田管家”打理水稻、农技专家在线看田……农业科技创新步伐明显加快,成果转化推广不断加强,科学技术对农业发展贡献越来越大。数据显示,我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72%,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61%,主要农作物良种基本实现全覆盖,为粮食生产注入源源动力。实践证明,只有深入实施“藏粮于技”,让农民掌握先进农业技术,用最好的技术种出最好的粮食,才能确保良田多产粮、产好粮。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中国人要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而且要装自己的粮食,这是维护国家安全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国人民的共同期待。踏上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新征程,阔步行走在农业现代化的大道上,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我们完全有信心有底气有能力把“大国粮仓”筑得更牢、把“中国饭碗”端得更稳,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撑。(丁恒情)

[责任编辑: 邵煜晟]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