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东湖评论:做好人才文章 赋能乡村振兴
近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发布,文件提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强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乡村振兴青春建功行动、乡村振兴巾帼行动,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

【地评线】东湖评论:做好人才文章 赋能乡村振兴

来源:荆楚网2022-02-26

近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发布,文件提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强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乡村振兴青春建功行动、乡村振兴巾帼行动,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

乡村发展的硬实力、软实力,归根结底要靠人才实力。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纬度和关键一环,加快推进乡村人才建设,既是中央部署的工作要求,也是基层实践的迫切需要。当下,乡村建设发展的劳动力大量外流,人才总量不足、结构失衡、素质不高等问题较为突出。只有做好“人才”文章,才能打好乡村振兴的硬仗。

念好“招才经”,让人才“愿意来”。推动人才建设,必须要拓宽渠道、广开门路,创新人才引进方式,改变大众对乡村人才结构的“固有印象”,为人才队伍注入“源头活水”。一方面要吸引本土人才回流,对于返乡就业创业的人才适当降低准入门槛,在用地审批、税费减免、金融服务等方面给予支持。另一方面要加大专业人才引进,实行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不断完善奖励机制,多措并举吸进大批懂技术、懂市场、懂农业的专业人才,尤其是加强对优秀大学生的引进,为有真才实学的人开绿色通道,带动更多资金、技术等关键要素向农村流动,在广大的乡村掀起创业兴业的热潮,助力乡村经济社会发展。

栽好“梧桐树”,让人才“留得住”。农村作为乡村振兴的主战场,要为人才提供更有温度的沃土,栽好人才栖息的梧桐树,让“凤凰”不仅愿意来,来了还不想走。改善乡村基础设施条件,逐步补齐乡村在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上的基础短板,强化人才保障的硬支撑。出台人才住房、医疗、政务服务等配套服务政策,及时了解人才急难愁盼,为乡村人才提供全方位、更加周到的服务,让人才吃下定心丸,营造尊才爱才、真心留才的软环境。只有在硬支撑和软环境上共同发力,才能让愿意来到乡村、建设乡村的人留的安心,让返乡就业创业、回报家乡的人更有信心。

搭好“登云梯”,让人才“干得好”。人才队伍既要会“招”,也要善“育”,要建立健全人才管理、培养、使用、流动等制度体系,搭建好锻炼平台,把人才放在最能发挥特长的岗位,为人才的后续发展提供更加持久的帮助。乡土人才来源于民间,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是大多身怀一技之长,要积极组织培训,提高各类人才的综合素质,培养出更多高素质农民、能工巧匠等本地产业发展需要的人才。同时畅通“能人”选拔渠道,鼓励企业参与乡村人才培养,建设乡村实训基地、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等,培育一批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最大化发挥人才效力,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形成“头雁”领飞、“群雁”齐随的壮丽景观。

千秋基业,人才为本。人才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战略资源,必须坚持把引进人才、留住人才与培养人才通盘谋划,全方位做好“人才”文章,才能让各类人才在乡村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展身手,助力乡村呈现出欣欣向荣的繁荣景象。

作者:邹隽若(武汉江夏区)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地评线】东湖评论:做好人才文章 赋能乡村振兴

2022-02-26 16:34:28 来源:

近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发布,文件提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强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乡村振兴青春建功行动、乡村振兴巾帼行动,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

乡村发展的硬实力、软实力,归根结底要靠人才实力。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纬度和关键一环,加快推进乡村人才建设,既是中央部署的工作要求,也是基层实践的迫切需要。当下,乡村建设发展的劳动力大量外流,人才总量不足、结构失衡、素质不高等问题较为突出。只有做好“人才”文章,才能打好乡村振兴的硬仗。

念好“招才经”,让人才“愿意来”。推动人才建设,必须要拓宽渠道、广开门路,创新人才引进方式,改变大众对乡村人才结构的“固有印象”,为人才队伍注入“源头活水”。一方面要吸引本土人才回流,对于返乡就业创业的人才适当降低准入门槛,在用地审批、税费减免、金融服务等方面给予支持。另一方面要加大专业人才引进,实行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不断完善奖励机制,多措并举吸进大批懂技术、懂市场、懂农业的专业人才,尤其是加强对优秀大学生的引进,为有真才实学的人开绿色通道,带动更多资金、技术等关键要素向农村流动,在广大的乡村掀起创业兴业的热潮,助力乡村经济社会发展。

栽好“梧桐树”,让人才“留得住”。农村作为乡村振兴的主战场,要为人才提供更有温度的沃土,栽好人才栖息的梧桐树,让“凤凰”不仅愿意来,来了还不想走。改善乡村基础设施条件,逐步补齐乡村在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上的基础短板,强化人才保障的硬支撑。出台人才住房、医疗、政务服务等配套服务政策,及时了解人才急难愁盼,为乡村人才提供全方位、更加周到的服务,让人才吃下定心丸,营造尊才爱才、真心留才的软环境。只有在硬支撑和软环境上共同发力,才能让愿意来到乡村、建设乡村的人留的安心,让返乡就业创业、回报家乡的人更有信心。

搭好“登云梯”,让人才“干得好”。人才队伍既要会“招”,也要善“育”,要建立健全人才管理、培养、使用、流动等制度体系,搭建好锻炼平台,把人才放在最能发挥特长的岗位,为人才的后续发展提供更加持久的帮助。乡土人才来源于民间,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是大多身怀一技之长,要积极组织培训,提高各类人才的综合素质,培养出更多高素质农民、能工巧匠等本地产业发展需要的人才。同时畅通“能人”选拔渠道,鼓励企业参与乡村人才培养,建设乡村实训基地、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等,培育一批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最大化发挥人才效力,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形成“头雁”领飞、“群雁”齐随的壮丽景观。

千秋基业,人才为本。人才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战略资源,必须坚持把引进人才、留住人才与培养人才通盘谋划,全方位做好“人才”文章,才能让各类人才在乡村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展身手,助力乡村呈现出欣欣向荣的繁荣景象。

作者:邹隽若(武汉江夏区)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陈霞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