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评论:持续改善民生的“两会期待”

中经评论:持续改善民生的“两会期待”

来源:中国经济网 2022-03-03

核心观点:中国经济网评论员梁瑜认为,人们关注和期待两会,是对充满活力和机遇的中国发展的期待,更是对美好生活的期待。期待代表委员带来更多、更具体的意见建议,以进一步补短板、解难题、兜底线,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2022年全国两会即将开幕。历年两会,民生保障如何持续加力都备受关注。近几日,从“建议公务员考试取消35岁限制”到“建议强制人脸识别登录网游”,再到“‘双减’落地需经费保障”,一些代表委员的议案、提案、建议频繁登上热搜,而这些也正是你我关心的话题。

一个国家的发展,有大江大河的奔腾,也有一枝一叶的生长。柴米油盐酱醋茶,就业求学购房医疗,这些看似“鸡毛蒜皮”的小事,却是关乎民心的大事。只有把责任扛在肩上、放在心上、落实在行动上,才能更好地擘画民生改善新蓝图。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过去一年,民生领域补短板、谋发展,为百姓托举“稳稳的幸福”。推进“双减”,让教育回归育人初心;老旧小区加速改造,让居住更安心;国家医保谈判几度“灵魂砍价”,切实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一个个民生故事、一张张生活剪影,浓缩了中国发展的万千气象,深刻诠释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近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128元,比上年实际增长8.1%,快于人均GDP增速,与GDP增速同步。百姓的“钱袋子”鼓了,生活好了,面对未来,就更有底气和干劲。

应当看到,民生改善不仅是发展的目的,也是让发展迈向高质量的动力。新年伊始,一批重大工程高质量建设、高标准推进,有效支持补短板、惠民生、促消费、扩内需。这不仅让大家住得安心、吃得放心、用得舒心,也推动了经济转型升级,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播下“金种子”。

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虽然近年来民生投入不断加大、民生保障不断提升,但在教育、养老、生育、托幼、就业等方面,确实仍存在不少短板,有些与百姓的期待还有较大差距。比如“银发浪潮”如何应对,两亿灵活就业群体的劳动保障如何落实,“普职分流”焦虑如何化解,等等。

再加上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反复,国内经济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问题相互交织,势必给产业发展带来冲击,进而影响民生改善的保障能力和待遇水平。因此,也期待代表委员带来更多、更具体的意见建议,以进一步补短板、解难题、兜底线,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年初,中央部委密集召开了年度工作会议,部署民生工作。从解决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到推进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再到努力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长长的“政策清单”里,很多人们关切的焦点、难点、痛点问题得到了积极回应。未来,民生改善不停步,从《“十四五”就业促进规划》到《“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再到《“十四五”公共服务规划》,政策指向进一步明确。

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人们关注和期待两会,是对充满活力和机遇的中国发展的期待,更是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回首过去,摆脱贫困、全面小康的梦想已经实现;展望未来,期待在新征程上描绘出更亮丽的民生画卷,温暖千家万户。(中国经济网评论员 梁瑜)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中经评论:持续改善民生的“两会期待”

2022-03-03 18:13:38 来源:

核心观点:中国经济网评论员梁瑜认为,人们关注和期待两会,是对充满活力和机遇的中国发展的期待,更是对美好生活的期待。期待代表委员带来更多、更具体的意见建议,以进一步补短板、解难题、兜底线,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2022年全国两会即将开幕。历年两会,民生保障如何持续加力都备受关注。近几日,从“建议公务员考试取消35岁限制”到“建议强制人脸识别登录网游”,再到“‘双减’落地需经费保障”,一些代表委员的议案、提案、建议频繁登上热搜,而这些也正是你我关心的话题。

一个国家的发展,有大江大河的奔腾,也有一枝一叶的生长。柴米油盐酱醋茶,就业求学购房医疗,这些看似“鸡毛蒜皮”的小事,却是关乎民心的大事。只有把责任扛在肩上、放在心上、落实在行动上,才能更好地擘画民生改善新蓝图。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过去一年,民生领域补短板、谋发展,为百姓托举“稳稳的幸福”。推进“双减”,让教育回归育人初心;老旧小区加速改造,让居住更安心;国家医保谈判几度“灵魂砍价”,切实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一个个民生故事、一张张生活剪影,浓缩了中国发展的万千气象,深刻诠释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近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128元,比上年实际增长8.1%,快于人均GDP增速,与GDP增速同步。百姓的“钱袋子”鼓了,生活好了,面对未来,就更有底气和干劲。

应当看到,民生改善不仅是发展的目的,也是让发展迈向高质量的动力。新年伊始,一批重大工程高质量建设、高标准推进,有效支持补短板、惠民生、促消费、扩内需。这不仅让大家住得安心、吃得放心、用得舒心,也推动了经济转型升级,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播下“金种子”。

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虽然近年来民生投入不断加大、民生保障不断提升,但在教育、养老、生育、托幼、就业等方面,确实仍存在不少短板,有些与百姓的期待还有较大差距。比如“银发浪潮”如何应对,两亿灵活就业群体的劳动保障如何落实,“普职分流”焦虑如何化解,等等。

再加上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反复,国内经济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问题相互交织,势必给产业发展带来冲击,进而影响民生改善的保障能力和待遇水平。因此,也期待代表委员带来更多、更具体的意见建议,以进一步补短板、解难题、兜底线,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年初,中央部委密集召开了年度工作会议,部署民生工作。从解决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到推进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再到努力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长长的“政策清单”里,很多人们关切的焦点、难点、痛点问题得到了积极回应。未来,民生改善不停步,从《“十四五”就业促进规划》到《“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再到《“十四五”公共服务规划》,政策指向进一步明确。

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人们关注和期待两会,是对充满活力和机遇的中国发展的期待,更是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回首过去,摆脱贫困、全面小康的梦想已经实现;展望未来,期待在新征程上描绘出更亮丽的民生画卷,温暖千家万户。(中国经济网评论员 梁瑜)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向含嫣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