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紫金e评:“实干”为笔,绘就美丽乡村画卷
有美丽乡村,才有美丽中国。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启动乡村建设行动,加强水电路气信邮等基础设施建设,因地制宜推进农村改厕和污水垃圾处理。这一重要部署将为建设美丽中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注入新的强大动能。

【地评线】紫金e评:“实干”为笔,绘就美丽乡村画卷

来源:新江苏·中国江苏网 2022-03-14

有美丽乡村,才有美丽中国。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启动乡村建设行动,加强水电路气信邮等基础设施建设,因地制宜推进农村改厕和污水垃圾处理。这一重要部署将为建设美丽中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注入新的强大动能。

民族要振兴,乡村必振兴。乡村,是一片生机勃勃的田野,是一块奋斗耕耘的天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认识到乡村振兴关乎亿万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果断作出了美丽乡村建设的战略决策,将美丽乡村建设视为建设美丽中国的重点和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顺应了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放在农村,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互联互通。组织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把乡村建设作为重点任务摆在重要位置,写进“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中央一号文件连续多年对加强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作出部署。中国在改变乡村,乡村也在改变着中国。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大地上,一幅幅产业兴、农民富、乡村美的画卷正铺展开来。

绿水青山,乡愁绵绵。乡村之美,美在人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农村建设一定要走符合农村的建设路子,注意乡土味道,体现农村特点,记得住乡愁,留得住绿水青山。”乡村的硬件可以重建,但以文化为内核的“灵气”则不可复制,文化振兴可以说成为乡村振兴的重点和难点。如果说,农村硬件设施的提升和完善,筑牢了乡村的“根”;那么,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让人们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方能留住乡村的“魂”。因此,在乡村建设行动中,既要重视房屋改造、道路硬化、村庄绿化、环境设施的建设,也要做好乡村文物遗迹等实体建筑的保护,做好乡风乡俗等精神寄托的维系。同时,要充分凝聚人民群众对村庄的价值共识,充分挖掘乡村文化内涵,促进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双向增长、积极推动乡村振兴。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乡村建设事关广大农民根本福祉,承载着乡村振兴的美好愿景和农民群众的美好期待。在乡村建设的过程中,要坚持问需于民,充分征求、听取、采纳村民的意见建议;要突出农民主体,引导他们以主人翁的姿态和责任感,积极参与到乡村建设中来。要聚焦最突出、最薄弱的环节,从夯实农村建设的基础做起,不能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要真抓实干,精准发力、驰而不息,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让广大农民在乡村建设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让美丽乡村,成为中国大地上最靓丽、最耀眼的风景。(一鸣)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地评线】紫金e评:“实干”为笔,绘就美丽乡村画卷

2022-03-14 12:44:37 来源:

有美丽乡村,才有美丽中国。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启动乡村建设行动,加强水电路气信邮等基础设施建设,因地制宜推进农村改厕和污水垃圾处理。这一重要部署将为建设美丽中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注入新的强大动能。

民族要振兴,乡村必振兴。乡村,是一片生机勃勃的田野,是一块奋斗耕耘的天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认识到乡村振兴关乎亿万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果断作出了美丽乡村建设的战略决策,将美丽乡村建设视为建设美丽中国的重点和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顺应了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放在农村,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互联互通。组织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把乡村建设作为重点任务摆在重要位置,写进“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中央一号文件连续多年对加强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作出部署。中国在改变乡村,乡村也在改变着中国。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大地上,一幅幅产业兴、农民富、乡村美的画卷正铺展开来。

绿水青山,乡愁绵绵。乡村之美,美在人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农村建设一定要走符合农村的建设路子,注意乡土味道,体现农村特点,记得住乡愁,留得住绿水青山。”乡村的硬件可以重建,但以文化为内核的“灵气”则不可复制,文化振兴可以说成为乡村振兴的重点和难点。如果说,农村硬件设施的提升和完善,筑牢了乡村的“根”;那么,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让人们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方能留住乡村的“魂”。因此,在乡村建设行动中,既要重视房屋改造、道路硬化、村庄绿化、环境设施的建设,也要做好乡村文物遗迹等实体建筑的保护,做好乡风乡俗等精神寄托的维系。同时,要充分凝聚人民群众对村庄的价值共识,充分挖掘乡村文化内涵,促进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双向增长、积极推动乡村振兴。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乡村建设事关广大农民根本福祉,承载着乡村振兴的美好愿景和农民群众的美好期待。在乡村建设的过程中,要坚持问需于民,充分征求、听取、采纳村民的意见建议;要突出农民主体,引导他们以主人翁的姿态和责任感,积极参与到乡村建设中来。要聚焦最突出、最薄弱的环节,从夯实农村建设的基础做起,不能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要真抓实干,精准发力、驰而不息,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让广大农民在乡村建设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让美丽乡村,成为中国大地上最靓丽、最耀眼的风景。(一鸣)

[责任编辑: 陈霞]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