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推动新时代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民族工作,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新时代民族工作的主线。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推动新时代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

来源:宣讲家网2022-03-29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民族工作,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新时代民族工作的主线。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紧紧抓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不断巩固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这是深刻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得出的重要结论,对于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加快民族地区发展、促进各族群众共同富裕,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凝聚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磅礴力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坚持党对民族工作的全面领导,始终保持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正确政治方向

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运所系。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少数民族的面貌、民族地区的面貌、民族关系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巨变。实践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民族工作成功的根本保证,也是各民族大团结的根本保证;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凝聚各民族、发展各民族、繁荣各民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坚持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提升解决民族问题、做好民族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准确把握其中蕴含的政治立场、政治方向和政治要求,始终从政治上、大局上把握民族工作,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更加坚定自觉地做到“两个维护”。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民族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把各族群众干部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把党的领导贯穿民族工作全过程,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管理、统战部门牵头协调、民族工作部门履职尽责、各部门通力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格局。

二、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人心

加强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是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重要举措。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各民族之所以团结融合,多元之所以聚为一体,源自各民族文化上的兼收并蓄、经济上的相互依存、情感上的相互亲近,源自中华民族追求团结统一的内生动力。”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要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引导各族群众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促进民族团结、共创美好家园上来,树立正确的祖国观、民族观、宗教观、历史观、文化观,促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深扎根于各族群众心中。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纳入国民教育、干部教育、社会教育全过程,作为德育、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广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乡镇、进学校、进宗教场所活动。常态化长效化党史学习教育,广泛开展“四史”宣传教育,大力宣传我们党积极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解决民族问题道路的艰辛历程,宣传我国民族团结事业取得的辉煌成就,宣传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和模范个人事迹,推动全社会形成爱护团结、维护团结、增进团结的生动局面。利用举办民族节日、民族庆典等重大活动,集中宣传党和国家民族政策,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思想,进一步巩固民族团结进步的思想基础,在全社会形成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良好氛围。

三、推动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夯实民族团结进步的物质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增强民族团结的核心问题,就是要积极创造条件,千方百计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要始终坚持把发展经济、提高少数民族群众的生活水平作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头等大事抓紧抓牢,团结带领各族人民集中精力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实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充分利用好民族地区资源禀赋、发展条件、比较优势,找准融入新发展格局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大力发展优质高效农业、生态环保产业、民族工艺品,推动旅游业提质增效,探索出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高质量发展。巩固提升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果,防止发生规模性返贫现象,深入实施乡村振兴,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让各族群众过上更加幸福、更有品质的生活,促进共同富裕。把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补齐就业、教育、医疗、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短板,健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长效机制,着力解决各族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不断增强他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四、积极传承弘扬优秀民族文化,凝聚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精神力量

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的是增强文化认同,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要注重民族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发展,把弘扬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继承建设各民族共有文化结合起来,在维护多样性中增强共同性、包容性,使各族群众充分认识到自己是中华民族血脉相连的家庭成员,各民族文化就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从而更加巩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意识。要在各族群众中牢固树立正确的祖国观、民族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组织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不断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推出一部部启迪思想、陶冶情操、温润心灵的民族文化精品力作。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和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为基层群众提供精神文化精准服务,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新期待,增强文化自信心、民族自豪感,架起促进民心相通、加强民族团结的桥梁。全面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统筹好重要文化和自然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加强各民族优秀传统手工艺保护传承,切实做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积极推进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深入实施文明创建、公民道德建设等工程,引导各族群众移风易俗,提高道德水平和文明素养。

五、深化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筑牢民族团结进步的社会根基

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大势,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发展方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民族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像石榴籽那样紧抱在一起。”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要坚持把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作为重要抓手,推动建立相互嵌入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积极创造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积极引导各族群众正确认识民族关系和民族问题,正确处理差异性和共同性的关系,切实做到尊重差异性、增进共同性,持续推动各族人民平等交往、自主交流、深度交融。加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完善流出地和流入地的协调联系机制,合理照顾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建立健全民族团结进步争先创优活动长效机制,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争先创优活动和民族团结进步模范表彰评选活动,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推动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推动新时代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

2022-03-29 19:30:53 来源: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民族工作,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新时代民族工作的主线。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紧紧抓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不断巩固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这是深刻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得出的重要结论,对于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加快民族地区发展、促进各族群众共同富裕,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凝聚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磅礴力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坚持党对民族工作的全面领导,始终保持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正确政治方向

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运所系。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少数民族的面貌、民族地区的面貌、民族关系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巨变。实践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民族工作成功的根本保证,也是各民族大团结的根本保证;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凝聚各民族、发展各民族、繁荣各民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坚持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提升解决民族问题、做好民族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准确把握其中蕴含的政治立场、政治方向和政治要求,始终从政治上、大局上把握民族工作,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更加坚定自觉地做到“两个维护”。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民族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把各族群众干部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把党的领导贯穿民族工作全过程,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管理、统战部门牵头协调、民族工作部门履职尽责、各部门通力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格局。

二、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人心

加强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是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重要举措。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各民族之所以团结融合,多元之所以聚为一体,源自各民族文化上的兼收并蓄、经济上的相互依存、情感上的相互亲近,源自中华民族追求团结统一的内生动力。”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要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引导各族群众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促进民族团结、共创美好家园上来,树立正确的祖国观、民族观、宗教观、历史观、文化观,促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深扎根于各族群众心中。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纳入国民教育、干部教育、社会教育全过程,作为德育、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广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乡镇、进学校、进宗教场所活动。常态化长效化党史学习教育,广泛开展“四史”宣传教育,大力宣传我们党积极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解决民族问题道路的艰辛历程,宣传我国民族团结事业取得的辉煌成就,宣传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和模范个人事迹,推动全社会形成爱护团结、维护团结、增进团结的生动局面。利用举办民族节日、民族庆典等重大活动,集中宣传党和国家民族政策,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思想,进一步巩固民族团结进步的思想基础,在全社会形成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良好氛围。

三、推动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夯实民族团结进步的物质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增强民族团结的核心问题,就是要积极创造条件,千方百计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要始终坚持把发展经济、提高少数民族群众的生活水平作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头等大事抓紧抓牢,团结带领各族人民集中精力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实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充分利用好民族地区资源禀赋、发展条件、比较优势,找准融入新发展格局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大力发展优质高效农业、生态环保产业、民族工艺品,推动旅游业提质增效,探索出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高质量发展。巩固提升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果,防止发生规模性返贫现象,深入实施乡村振兴,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让各族群众过上更加幸福、更有品质的生活,促进共同富裕。把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补齐就业、教育、医疗、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短板,健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长效机制,着力解决各族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不断增强他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四、积极传承弘扬优秀民族文化,凝聚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精神力量

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的是增强文化认同,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要注重民族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发展,把弘扬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继承建设各民族共有文化结合起来,在维护多样性中增强共同性、包容性,使各族群众充分认识到自己是中华民族血脉相连的家庭成员,各民族文化就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从而更加巩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意识。要在各族群众中牢固树立正确的祖国观、民族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组织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不断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推出一部部启迪思想、陶冶情操、温润心灵的民族文化精品力作。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和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为基层群众提供精神文化精准服务,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新期待,增强文化自信心、民族自豪感,架起促进民心相通、加强民族团结的桥梁。全面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统筹好重要文化和自然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加强各民族优秀传统手工艺保护传承,切实做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积极推进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深入实施文明创建、公民道德建设等工程,引导各族群众移风易俗,提高道德水平和文明素养。

五、深化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筑牢民族团结进步的社会根基

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大势,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发展方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民族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像石榴籽那样紧抱在一起。”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要坚持把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作为重要抓手,推动建立相互嵌入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积极创造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积极引导各族群众正确认识民族关系和民族问题,正确处理差异性和共同性的关系,切实做到尊重差异性、增进共同性,持续推动各族人民平等交往、自主交流、深度交融。加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完善流出地和流入地的协调联系机制,合理照顾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建立健全民族团结进步争先创优活动长效机制,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争先创优活动和民族团结进步模范表彰评选活动,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推动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

[责任编辑: 熊世华]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