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力打牢基础 基础始终坚实

实力打牢基础 基础始终坚实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2-03-31

  【光明论坛·“五个战略性有利条件”系列谈③】

实力打牢基础 基础始终坚实

——深入学习“五个战略性有利条件”重大论断之三

  作者:商志晓(山东师范大学教授、山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

  2022年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的农业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委员时指出,我国发展仍具有诸多战略性的有利条件,其中之一是“有持续快速发展积累的坚实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显著增强,经济体量大、回旋余地广,又有超大规模市场,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具有强大的韧性和活力。”实力打牢基础,基础始终坚实。有了持续快速发展积累的坚实基础,我国就有了在国际形势发生深刻复杂变化、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依然保持定力的底气,就有了在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之时仍能主动作为的信心。

  这样的坚实基础,首先呈现在经济成就上。历经40多年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我国生产力得到充分释放和快速发展,经济建设取得堪称奇迹的非凡成就,物质基础达到了近代以来从未有过的丰厚程度。2021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达114.4万亿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达17.7万亿美元,占全球经济的比重预计超过18%。至2021年年末,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80976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突破1.2万美元;我国外汇储备余额32502亿美元,稳居世界第一;货物进出口总额39.1万亿元,按美元计价,我国贸易规模达6.05万亿美元,外贸外资快速增长,对外开放不断扩大。我国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已形成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成为全球第一制造业大国,占全球制造业产出的20%以上,220多种主要工农业产品生产能力居世界首位。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迅速,2020年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14.6万公里,其中高铁3.8万公里,居世界首位。我国经济总量由改革开放初期在全球排名第15位,一路攀升至2010年的第2位,近10多年来仍以超常速度和超大规模继续扩大经济成果。经济是基础中的基础,经济基础决定整个社会发展水平和文明进步程度。非凡无比的经济成就,成为中华民族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伟大飞跃的主导性因素。

  这样的坚实基础,同样呈现在综合实力上。以经济成就为支撑的综合实力属于硬实力(相对于软实力),主要包括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等。综合实力既表征国家之基础的厚薄与实虚,更展示国家之力量的强弱与大小。我国除作为世界经济第二大国之外,2020年还是世界货物贸易、外汇储备第一大国,是服务贸易、使用外资、对外投资第二大国,我国科技实力显著提高,国防实力有了质的增强,综合国力已进入世界前列。

  从科技发展来看,我国科技创新能力迅速提升,于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中连续9年上升。2020年我国研发投入达2.4万亿元,与发达国家研发投入占比逐步接近。2021年,我国编制新一轮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加快壮大战略科技力量、聚焦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科技与经济社会深度融合,科技创新事业迈出扎实步伐。“十四五”规划实施期间,我国高度重视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电路、生命健康、脑科学、生物育种、空天科技、深地深海等前沿领域,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以及航空航天、海洋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将全面推动科技发挥战略性导向作用。综合实力的不断走强,使我国长期向好的基本面得以稳固保持。

  这样的坚实基础,还呈现在高质量发展上。改革开放的全面深化推进,在创造经济成就奇迹和提升综合实力的同时,越来越凸显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党和国家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及时调整我国经济发展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是由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现实逻辑决定的,三者紧密关联。”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强调,必须实现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高质量发展,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为此,我们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要求出发,确保实现量的持续增长,致力于质的大幅提升,推动经济建设不断向高级形态迈进。

  我们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优化经济结构提升经济稳定性,以创新作为第一动力,推动我国经济从外延式扩张上升为内涵式发展。我们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制度,为市场主体活动提供公正、稳定、可预期的法治环境,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我们壮大实体经济,强化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继续推进制造强国建设,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极大地增强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韧性和活力,进一步夯实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行稳致远的坚实基础。

  正是有持续快速发展积累的坚实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我们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我们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而能沉着应对,在百年变局和全球挑战复杂形势下乘风破浪、坚毅前行。作为我国发展具有战略性的有利条件,持续快速发展积累的坚实基础,正助力我们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新征程,为我们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有力保障。

  《光明日报》( 2022年03月31日 02版)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实力打牢基础 基础始终坚实

2022-03-31 14:52:07 来源:

  【光明论坛·“五个战略性有利条件”系列谈③】

实力打牢基础 基础始终坚实

——深入学习“五个战略性有利条件”重大论断之三

  作者:商志晓(山东师范大学教授、山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

  2022年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的农业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委员时指出,我国发展仍具有诸多战略性的有利条件,其中之一是“有持续快速发展积累的坚实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显著增强,经济体量大、回旋余地广,又有超大规模市场,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具有强大的韧性和活力。”实力打牢基础,基础始终坚实。有了持续快速发展积累的坚实基础,我国就有了在国际形势发生深刻复杂变化、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依然保持定力的底气,就有了在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之时仍能主动作为的信心。

  这样的坚实基础,首先呈现在经济成就上。历经40多年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我国生产力得到充分释放和快速发展,经济建设取得堪称奇迹的非凡成就,物质基础达到了近代以来从未有过的丰厚程度。2021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达114.4万亿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达17.7万亿美元,占全球经济的比重预计超过18%。至2021年年末,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80976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突破1.2万美元;我国外汇储备余额32502亿美元,稳居世界第一;货物进出口总额39.1万亿元,按美元计价,我国贸易规模达6.05万亿美元,外贸外资快速增长,对外开放不断扩大。我国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已形成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成为全球第一制造业大国,占全球制造业产出的20%以上,220多种主要工农业产品生产能力居世界首位。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迅速,2020年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14.6万公里,其中高铁3.8万公里,居世界首位。我国经济总量由改革开放初期在全球排名第15位,一路攀升至2010年的第2位,近10多年来仍以超常速度和超大规模继续扩大经济成果。经济是基础中的基础,经济基础决定整个社会发展水平和文明进步程度。非凡无比的经济成就,成为中华民族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伟大飞跃的主导性因素。

  这样的坚实基础,同样呈现在综合实力上。以经济成就为支撑的综合实力属于硬实力(相对于软实力),主要包括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等。综合实力既表征国家之基础的厚薄与实虚,更展示国家之力量的强弱与大小。我国除作为世界经济第二大国之外,2020年还是世界货物贸易、外汇储备第一大国,是服务贸易、使用外资、对外投资第二大国,我国科技实力显著提高,国防实力有了质的增强,综合国力已进入世界前列。

  从科技发展来看,我国科技创新能力迅速提升,于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中连续9年上升。2020年我国研发投入达2.4万亿元,与发达国家研发投入占比逐步接近。2021年,我国编制新一轮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加快壮大战略科技力量、聚焦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科技与经济社会深度融合,科技创新事业迈出扎实步伐。“十四五”规划实施期间,我国高度重视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电路、生命健康、脑科学、生物育种、空天科技、深地深海等前沿领域,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以及航空航天、海洋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将全面推动科技发挥战略性导向作用。综合实力的不断走强,使我国长期向好的基本面得以稳固保持。

  这样的坚实基础,还呈现在高质量发展上。改革开放的全面深化推进,在创造经济成就奇迹和提升综合实力的同时,越来越凸显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党和国家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及时调整我国经济发展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是由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现实逻辑决定的,三者紧密关联。”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强调,必须实现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高质量发展,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为此,我们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要求出发,确保实现量的持续增长,致力于质的大幅提升,推动经济建设不断向高级形态迈进。

  我们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优化经济结构提升经济稳定性,以创新作为第一动力,推动我国经济从外延式扩张上升为内涵式发展。我们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制度,为市场主体活动提供公正、稳定、可预期的法治环境,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我们壮大实体经济,强化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继续推进制造强国建设,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极大地增强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韧性和活力,进一步夯实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行稳致远的坚实基础。

  正是有持续快速发展积累的坚实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我们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我们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而能沉着应对,在百年变局和全球挑战复杂形势下乘风破浪、坚毅前行。作为我国发展具有战略性的有利条件,持续快速发展积累的坚实基础,正助力我们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新征程,为我们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有力保障。

  《光明日报》( 2022年03月31日 02版)

 

[责任编辑: 赵秋云]
精彩视频

蔡家岗街道办事处:已督促该餐馆在夜间高峰期后及时收摊,并提醒食客控制音量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