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伟大变革】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从基本均衡迈向优质均衡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伟大变革】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从基本均衡迈向优质均衡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2-04-07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伟大变革】

光明日报记者 靳晓燕

2021年底,全国所有县(市、区)都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督导评估验收。同期,教育部部署开展优质均衡创建试点工作,在各省份创建一批率先实现优质均衡的县(市、区)。

改变显而易见:增加义务教育经费投入,进一步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教育一体化。从“有学上”到“上好学”,从“基本”到“优质”,是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也是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标志着中国义务教育正式开启了2035教育现代化的新征程。

优质均衡的内涵集中体现为“四个更”:全面发展理念更鲜明,标准化建设程度更高,教师队伍更强,人民群众更满意。人们深知,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将缩小城乡教育资源差距,促进教育公平。

1 梦幻学校点燃的创意——

重硬件更重软件

一飘雪,学校就更加梦幻。

电影《我和我的家乡》的热映,让人们认识了位于青山间的杭州市淳安县富文乡中心小学。

“真美呀!”与印象中的乡村学校完全不同:一间间彩色透明的教室带来的是无尽的光明和愉悦的幻想;孩子一眼就可以透过落地窗看到外面的世界;甚至在一个楼层的连接处还有攀爬绳网,这是孩子的天地,他们的童话世界。

建筑环境的影响潜移默化。学校的一次问卷调查,六年级学生中有一半想当建筑师,长大后想建更多漂亮的学校。

得益于2016年杭州市农村小规模学校整体提升项目启动,成就了今天的富文乡中心小学。

如今,更多“小而美”的温馨学校出现在中国大地。国家实施义务教育全面改革、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推进教育现代化等重大工程项目,重点加强农村学校建设,99.8%的学校办学条件达到基本要求。2020年,教育部还确定了第一批100所乡村温馨校园。它们的出现,不断抬高乡村教育底部,整体提升义务教育质量。

姜蔚颖是富文乡中心小学的校长,她明白,学习空间整体结构再造的背后其实是教育教学的变革。在她的讲述中,学校生活是人人向往的——

“推行生活教育,多种的学习方式、多样的实践体验。诸如学做木工给流浪狗做个家,体验村里手工豆腐坊豆腐制作等。”

“每个班的两位包班老师办公室就在教室里,随时可以和学生进行沟通;开放式的阅读柜,让阅读无处不在。”

“学校五年间不参加县内联考,教师团队自主研究对学生科学的发展性的评价,教师们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走向尊重每个孩子发展的个性化教育。”

向优质均衡迈进,科学的教育理念、师资配置均衡、学生全面发展等成为人们更为关注的选项。城乡教育一体化最终指向人的现代化,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适宜的基础和平台。

一直关注乡村学校的21世纪教育研究院执行院长黄胜利在一个个孩子身上感受到了不同,“在一个良好教育生态下成长出来的孩子是非常有文化自信的,是热爱乡土并面向未来的,他们都有着饱满和充盈的状态。”

乡村振兴,教育先行。有了好学校,就能留住孩子。乡村,因为孩子的出现更显现出活力与朝气,每一所乡村学校都是希望的种子,学生就是改变未来的力量。

2 城乡统一标准折射的深意——

重数量更重内涵

好学校就在家门口。2018年北京市怀柔区督导调查,家长对北京市一零一中怀柔校区的满意率居怀柔区第一。

从曾经的“怀疑观望”到现在的“信赖向往”,一零一中怀柔校区执行校长崔峰说:“一些看上去不可能的事情,我们正在一点点地实现。”

北京、上海、杭州等地推行集团化办学,充分发挥优质教育品牌的辐射和带动作用,通过多种供给方式和发展途径,不断缩小城乡间教育差距,整体提升优质均衡发展水平。

一零一中怀柔校区与总校实行“一个法人代表、一体化管理”的管理机制,这促进了怀柔校区与总校的深度融合,实现了讲课统一进度、统一要求、统一备课,检测统一试题、统一阅卷、统一标准。

城乡教育差异一步步在弥合。在四川青白江区清泉学校老师赖万赋看来,在乡村从教挺好。学校为新教师和参与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服务的老师解决临时住房、住宿问题。在学校里工作30年的老教师就可以直接参评高级职称。“获评的可能性很大,去年学校19名老教师参评全部通过。”他说。“这里山清水秀,鸟语花香,是读书、教学的好地方。”

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实现优质发展,硬件是保障,内涵是关键。将农村中小学编制标准统一提高到城市标准,统一按小学1∶19、初中1∶13.5的师生比核定编制,并明确对乡村小规模学校按照师生比与班师比相结合的方式核定编制,对寄宿制学校适当增加编制。“越往基层、越是艰苦、待遇越高”的局面初步形成。

乡村教师强,则乡村教育强。华东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授周彬表示,乡村教师待遇持续改善,增强了他们的获得感与幸福感,保证了队伍的稳定性和成长性,他们就能为农村孩子提供更优质与更温暖的教育,让每位学生看到人生的希望,也有更多机会成就自己的希望。

3 一块屏生发的魔力——

重指标更重群众满意

广西南宁市上林县三里中学的覃海礼老师拿出一张图片,那是学校的全景,四面环山,风景无限。他知道,学生想真正走出大山,并不容易。

上林距离北京有2000多公里。2014年,学校引进了双师教学项目,山区的孩子们就可以同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的同学同上一堂课。所谓“双师”,就是人大附中的老师是主讲老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活动;参与项目的各个地区的老师们辅助教学、参与教学的全过程。

而在这之前,“双师”“慕课”“微课”对这里的师生而言,都是陌生的。他们学习着,尽可能把课堂还给学生,引导学生变单调的被动学习为活泼的主动学习。

“几年下来,双师教学不仅使学生的考试成绩大幅提高,而且我们实验教师的教学水平也有了质的飞跃,不断向更好的方面发展。”覃海礼说,“诗和远方不再遥远。”

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从基本均衡迈向优质均衡

浙江省杭州市淳安县富文乡中心小学校园景色。余诗祥摄/光明图片

在信息技术的支撑推动下,不少地方通过“互联网+教育”探索新型教学空间建设,促进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开展“城乡携手同步课堂”等项目试点。教育部相关负责人指出,中西部许多农村边远地区利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资源实施“双师课堂”,开足开齐国家课程,进一步提高了教学质量。

共享教育的运行模式,在优质教育区域与教育欠发达地区间,构建起“全学段、多模式、高质量、广受益”的远程教育协作体。成都市教科院院长罗清红深有感触,“以自由灵活的‘微师培’为依托,搭建教师成长的优质平台,使学校、教师、学生获得全面性、多维度发展。‘共享教育’这一信息化助推教育精准扶贫的独创模式,缩小了区域间、城乡与校际的教育差距,弥合了信息社会的数字鸿沟。”

《光明日报》( 2022年04月07日 05版)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伟大变革】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从基本均衡迈向优质均衡 

2022-04-07 12:49:33 来源: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伟大变革】

光明日报记者 靳晓燕

2021年底,全国所有县(市、区)都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督导评估验收。同期,教育部部署开展优质均衡创建试点工作,在各省份创建一批率先实现优质均衡的县(市、区)。

改变显而易见:增加义务教育经费投入,进一步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教育一体化。从“有学上”到“上好学”,从“基本”到“优质”,是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也是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标志着中国义务教育正式开启了2035教育现代化的新征程。

优质均衡的内涵集中体现为“四个更”:全面发展理念更鲜明,标准化建设程度更高,教师队伍更强,人民群众更满意。人们深知,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将缩小城乡教育资源差距,促进教育公平。

1 梦幻学校点燃的创意——

重硬件更重软件

一飘雪,学校就更加梦幻。

电影《我和我的家乡》的热映,让人们认识了位于青山间的杭州市淳安县富文乡中心小学。

“真美呀!”与印象中的乡村学校完全不同:一间间彩色透明的教室带来的是无尽的光明和愉悦的幻想;孩子一眼就可以透过落地窗看到外面的世界;甚至在一个楼层的连接处还有攀爬绳网,这是孩子的天地,他们的童话世界。

建筑环境的影响潜移默化。学校的一次问卷调查,六年级学生中有一半想当建筑师,长大后想建更多漂亮的学校。

得益于2016年杭州市农村小规模学校整体提升项目启动,成就了今天的富文乡中心小学。

如今,更多“小而美”的温馨学校出现在中国大地。国家实施义务教育全面改革、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推进教育现代化等重大工程项目,重点加强农村学校建设,99.8%的学校办学条件达到基本要求。2020年,教育部还确定了第一批100所乡村温馨校园。它们的出现,不断抬高乡村教育底部,整体提升义务教育质量。

姜蔚颖是富文乡中心小学的校长,她明白,学习空间整体结构再造的背后其实是教育教学的变革。在她的讲述中,学校生活是人人向往的——

“推行生活教育,多种的学习方式、多样的实践体验。诸如学做木工给流浪狗做个家,体验村里手工豆腐坊豆腐制作等。”

“每个班的两位包班老师办公室就在教室里,随时可以和学生进行沟通;开放式的阅读柜,让阅读无处不在。”

“学校五年间不参加县内联考,教师团队自主研究对学生科学的发展性的评价,教师们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走向尊重每个孩子发展的个性化教育。”

向优质均衡迈进,科学的教育理念、师资配置均衡、学生全面发展等成为人们更为关注的选项。城乡教育一体化最终指向人的现代化,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适宜的基础和平台。

一直关注乡村学校的21世纪教育研究院执行院长黄胜利在一个个孩子身上感受到了不同,“在一个良好教育生态下成长出来的孩子是非常有文化自信的,是热爱乡土并面向未来的,他们都有着饱满和充盈的状态。”

乡村振兴,教育先行。有了好学校,就能留住孩子。乡村,因为孩子的出现更显现出活力与朝气,每一所乡村学校都是希望的种子,学生就是改变未来的力量。

2 城乡统一标准折射的深意——

重数量更重内涵

好学校就在家门口。2018年北京市怀柔区督导调查,家长对北京市一零一中怀柔校区的满意率居怀柔区第一。

从曾经的“怀疑观望”到现在的“信赖向往”,一零一中怀柔校区执行校长崔峰说:“一些看上去不可能的事情,我们正在一点点地实现。”

北京、上海、杭州等地推行集团化办学,充分发挥优质教育品牌的辐射和带动作用,通过多种供给方式和发展途径,不断缩小城乡间教育差距,整体提升优质均衡发展水平。

一零一中怀柔校区与总校实行“一个法人代表、一体化管理”的管理机制,这促进了怀柔校区与总校的深度融合,实现了讲课统一进度、统一要求、统一备课,检测统一试题、统一阅卷、统一标准。

城乡教育差异一步步在弥合。在四川青白江区清泉学校老师赖万赋看来,在乡村从教挺好。学校为新教师和参与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服务的老师解决临时住房、住宿问题。在学校里工作30年的老教师就可以直接参评高级职称。“获评的可能性很大,去年学校19名老教师参评全部通过。”他说。“这里山清水秀,鸟语花香,是读书、教学的好地方。”

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实现优质发展,硬件是保障,内涵是关键。将农村中小学编制标准统一提高到城市标准,统一按小学1∶19、初中1∶13.5的师生比核定编制,并明确对乡村小规模学校按照师生比与班师比相结合的方式核定编制,对寄宿制学校适当增加编制。“越往基层、越是艰苦、待遇越高”的局面初步形成。

乡村教师强,则乡村教育强。华东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授周彬表示,乡村教师待遇持续改善,增强了他们的获得感与幸福感,保证了队伍的稳定性和成长性,他们就能为农村孩子提供更优质与更温暖的教育,让每位学生看到人生的希望,也有更多机会成就自己的希望。

3 一块屏生发的魔力——

重指标更重群众满意

广西南宁市上林县三里中学的覃海礼老师拿出一张图片,那是学校的全景,四面环山,风景无限。他知道,学生想真正走出大山,并不容易。

上林距离北京有2000多公里。2014年,学校引进了双师教学项目,山区的孩子们就可以同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的同学同上一堂课。所谓“双师”,就是人大附中的老师是主讲老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活动;参与项目的各个地区的老师们辅助教学、参与教学的全过程。

而在这之前,“双师”“慕课”“微课”对这里的师生而言,都是陌生的。他们学习着,尽可能把课堂还给学生,引导学生变单调的被动学习为活泼的主动学习。

“几年下来,双师教学不仅使学生的考试成绩大幅提高,而且我们实验教师的教学水平也有了质的飞跃,不断向更好的方面发展。”覃海礼说,“诗和远方不再遥远。”

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从基本均衡迈向优质均衡

浙江省杭州市淳安县富文乡中心小学校园景色。余诗祥摄/光明图片

在信息技术的支撑推动下,不少地方通过“互联网+教育”探索新型教学空间建设,促进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开展“城乡携手同步课堂”等项目试点。教育部相关负责人指出,中西部许多农村边远地区利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资源实施“双师课堂”,开足开齐国家课程,进一步提高了教学质量。

共享教育的运行模式,在优质教育区域与教育欠发达地区间,构建起“全学段、多模式、高质量、广受益”的远程教育协作体。成都市教科院院长罗清红深有感触,“以自由灵活的‘微师培’为依托,搭建教师成长的优质平台,使学校、教师、学生获得全面性、多维度发展。‘共享教育’这一信息化助推教育精准扶贫的独创模式,缩小了区域间、城乡与校际的教育差距,弥合了信息社会的数字鸿沟。”

《光明日报》( 2022年04月07日 05版)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曾家琪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