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伟大变革丨“陀螺王”和大山的故事
瑶山,曾是贵州最贫穷落后的“三山”之一,“九山半水半分田”,不通公路,水源不足,土地贫瘠……  谢友明就出生在这个地方。谢友明(右一)在指导瑶山民族小学的学生练习竞技陀螺(4月6日摄)。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伟大变革丨“陀螺王”和大山的故事

来源:新华网2022-04-10

  新华社贵阳4月8日电题:“陀螺王”和大山的故事

  新华社记者齐健

  瑶山,曾是贵州最贫穷落后的“三山”之一,“九山半水半分田”,不通公路,水源不足,土地贫瘠……

  谢友明就出生在这个地方。如今,在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荔波县瑶山瑶族乡,瑶山瑶族群众奋力走出世代贫困笼罩的大山,与兄弟民族一起过上小康生活。

  今年46岁的谢友明是瑶山家喻户晓的“陀螺王”。在瑶山陀螺加工厂,谢友明跟徒弟正在赶制一批准备发往江苏的陀螺。“之前我出去参加陀螺比赛认识了很多教练,现在不少外省的大学、体育局都在我们这里订货。”谢友明说。

  打陀螺,贵州瑶族同胞由传承千年的狩猎本领演化而来的一种传统体育运动爱好,如今不仅帮助他们在全国陀螺比赛中摘金夺牌,还在瑶乡形成了陀螺加工和民族特色手工艺品销售产业。开发瑶乡文化,深化旅游扶贫,民族地区的文化资源优势正加快转变为旅游资源和经济优势。

  从1995年第一次参加陀螺比赛,到2007年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代表贵州队参赛夺冠,再到2013年组建瑶山白裤瑶陀螺协会,2016年随中国代表团出访意大利多卡蒂国际传统街头游戏艺术节,谢友明不断扩大瑶山陀螺的影响力。

  20多年前,谢友明跟大多数瑶山人一样还住在跟外界鲜有接触的大山里。2002年,30户瑶山瑶族群众每户自筹1000元、政府补助9000元,搬进了传统干栏式新家,组建民族文化表演队,尝试着发展旅游,这其中就有谢友明一家人。

  “走出大山改变了我的命运。通过扶贫、搬迁,越来越多瑶山人走出大山,融入外面的世界,瑶山贫穷落后的命运正在被改写。”谢友明说。

  为了彻底改变贫困村民的生存环境、斩断“穷根”,自1955年部分村民走出深山、搬到移民新村开始,瑶山人经历了七次搬迁,其中,2017年至2019年的这次搬迁是瑶山搬迁史上力度最大的。政府总投入6000余万元,安排居住在深山里的最后246户1045名瑶族同胞当中的206户住进县城的兴旺社区,40户安置在小七孔景区门口的梦柳小镇。

  如今,瑶山人迎来新发展期,以“五变”为抓手,在家门口吃上旅游饭:村落变景区,瑶山古寨4A级景区、懂蒙民族村寨给游客揭开这个古老民族的神秘面纱;技艺变技能,通过开展猴鼓舞、陀螺、瑶绣、粘膏染等非遗文化培训让人们致富有“术”;民房变客栈,农民自己当老板;群众变演员,参加瑶族文化表演队,还原农家生活场景;产品变商品,大山沟沟里的土特产、手工艺品变成被游客追捧的畅销货。

  除了发展陀螺生产加工、组织表演,瑶山白裤瑶陀螺协会先后培养几百名陀螺爱好者,其中20多人参加省级比赛获奖,上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冠军陆东衡就是谢友明在学校里带的徒弟。

  看到瑶山发展旅游的契机,谢友明打算把老房子进一步改造,建一座陀螺传习馆。谢友明说,他曾经是个地地道道的大山里的农民,没想到依靠打陀螺的技艺能走出大山,但大山是他的根,后来尽管县里调他去民族宗教事务局上班,他还是选择回到养育他的瑶乡,回归他热爱的陀螺事业。

  “这两年受疫情影响,游客少一些,表演和旅游商品销售都受到影响,不过我们趁着空闲不断改进陀螺生产工艺,还开发了几款新产品,希望等明年贵南高铁开通后,瑶山会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谢友明说。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伟大变革丨“陀螺王”和大山的故事

2022-04-10 10:36:01 来源:

  新华社贵阳4月8日电题:“陀螺王”和大山的故事

  新华社记者齐健

  瑶山,曾是贵州最贫穷落后的“三山”之一,“九山半水半分田”,不通公路,水源不足,土地贫瘠……

  谢友明就出生在这个地方。如今,在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荔波县瑶山瑶族乡,瑶山瑶族群众奋力走出世代贫困笼罩的大山,与兄弟民族一起过上小康生活。

  今年46岁的谢友明是瑶山家喻户晓的“陀螺王”。在瑶山陀螺加工厂,谢友明跟徒弟正在赶制一批准备发往江苏的陀螺。“之前我出去参加陀螺比赛认识了很多教练,现在不少外省的大学、体育局都在我们这里订货。”谢友明说。

  打陀螺,贵州瑶族同胞由传承千年的狩猎本领演化而来的一种传统体育运动爱好,如今不仅帮助他们在全国陀螺比赛中摘金夺牌,还在瑶乡形成了陀螺加工和民族特色手工艺品销售产业。开发瑶乡文化,深化旅游扶贫,民族地区的文化资源优势正加快转变为旅游资源和经济优势。

  从1995年第一次参加陀螺比赛,到2007年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代表贵州队参赛夺冠,再到2013年组建瑶山白裤瑶陀螺协会,2016年随中国代表团出访意大利多卡蒂国际传统街头游戏艺术节,谢友明不断扩大瑶山陀螺的影响力。

  20多年前,谢友明跟大多数瑶山人一样还住在跟外界鲜有接触的大山里。2002年,30户瑶山瑶族群众每户自筹1000元、政府补助9000元,搬进了传统干栏式新家,组建民族文化表演队,尝试着发展旅游,这其中就有谢友明一家人。

  “走出大山改变了我的命运。通过扶贫、搬迁,越来越多瑶山人走出大山,融入外面的世界,瑶山贫穷落后的命运正在被改写。”谢友明说。

  为了彻底改变贫困村民的生存环境、斩断“穷根”,自1955年部分村民走出深山、搬到移民新村开始,瑶山人经历了七次搬迁,其中,2017年至2019年的这次搬迁是瑶山搬迁史上力度最大的。政府总投入6000余万元,安排居住在深山里的最后246户1045名瑶族同胞当中的206户住进县城的兴旺社区,40户安置在小七孔景区门口的梦柳小镇。

  如今,瑶山人迎来新发展期,以“五变”为抓手,在家门口吃上旅游饭:村落变景区,瑶山古寨4A级景区、懂蒙民族村寨给游客揭开这个古老民族的神秘面纱;技艺变技能,通过开展猴鼓舞、陀螺、瑶绣、粘膏染等非遗文化培训让人们致富有“术”;民房变客栈,农民自己当老板;群众变演员,参加瑶族文化表演队,还原农家生活场景;产品变商品,大山沟沟里的土特产、手工艺品变成被游客追捧的畅销货。

  除了发展陀螺生产加工、组织表演,瑶山白裤瑶陀螺协会先后培养几百名陀螺爱好者,其中20多人参加省级比赛获奖,上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冠军陆东衡就是谢友明在学校里带的徒弟。

  看到瑶山发展旅游的契机,谢友明打算把老房子进一步改造,建一座陀螺传习馆。谢友明说,他曾经是个地地道道的大山里的农民,没想到依靠打陀螺的技艺能走出大山,但大山是他的根,后来尽管县里调他去民族宗教事务局上班,他还是选择回到养育他的瑶乡,回归他热爱的陀螺事业。

  “这两年受疫情影响,游客少一些,表演和旅游商品销售都受到影响,不过我们趁着空闲不断改进陀螺生产工艺,还开发了几款新产品,希望等明年贵南高铁开通后,瑶山会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谢友明说。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杜漩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