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醴陵:底色更浓 产业更旺

湖南醴陵:底色更浓 产业更旺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2-04-26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老区新貌】

光明日报记者 赵嘉伟

谷雨过后,青瓦白墙式的特色民宿在烟雨中若隐若现,丝丝凉意也给耿传公祠增添了几分肃穆。近代以来,湖南醴陵走出了李立三、左权、耿飚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曾经的革命热土上,溪水旁的产业基地育果正忙,村居农家乐的烟囱飘来阵阵菜香……

“没想到,如今不光自己可以在家门口赚钱,还能带动乡亲们一起致富。”在醴陵市枫林镇隆兴坳村,村民耿飞云正在自己开设的家庭式农家乐里忙前忙后,与他一起忙碌的还有同村的老乡。“无论是30多岁的宝妈还是60多岁的大爷,都可以在我这里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能帮村民解决就业问题,才是‘大幸福’嘞。”耿飞云咧开嘴笑呵呵地说。

隆兴坳村是无产阶级革命家耿飚故里,红色旅游文化资源丰富。然而,处于山区的隆兴坳村曾经交通闭塞、经济落后,外出打工成为绝大多数村民谋生的选择,村内“老龄化”“空心化”严重。为了盘活当地红色旅游文化资源,醴陵市支持隆兴坳村恢复重建了耿飚幼时居住的清代古民居耿传公祠,形成以其为中心的民俗文化观景带,并成功申报3A级景区。

为了进一步拓展红色文化旅游产业链,隆兴坳村利用现有民居打造特色民宿,发展红色乡村旅游,一个个以家庭农场、农家乐为主要形式的新型营业主体建立起来。以耿传公祠为中心,数十栋修葺一新的民居古香古色,粉墙黛瓦,串联起一幅乡村美景图,在石板小径上,前来参观红色景点的游客不时驻足。曾经的闭塞村落,如今年接待游客超15万人次。

充分利用红色资源,赓续革命基因,醴陵市对革命文物进行全面摸底,建立起红色文化旅游资源数据库,还通过走访、座谈、发布征集公告等形式,从革命前辈、革命后代和民间收藏者手中征集革命文物,丰富历史陈列,让尘封的记忆活起来。

经过数年的提质改造、深化管护,从耿传公祠到芋园文化旅游景区,再到左家老屋,修葺一新的名人故居、纪念场馆等,迎来一批批游客参观、瞻仰,醴陵市将革命文物保护与旅游景点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等相结合,助力红色景点人气持续走高。“深度挖掘、充分利用红色资源,让村民吃上了‘旅游饭’,2021年,我们村8家农家乐共接待游客14万人次,家门口就业的老乡越来越多。”醴陵市隆兴坳村党总支书记付铁棉说。

在红色文化传承的背后,“绿色”产业是乡村发展的动力。在醴陵市孙家湾镇观前村迷迭香产业化基地,一簇簇迷迭香犹如树海,近闻香气扑鼻。“五月就可以采收了,到时候一亩田能收鲜叶3000多公斤。”抓住一株在风中摇曳的迷迭香,村党委书记王礼资对记者说。

“现在我们在家门口务工,一天能赚100多块钱。”村民张丙香兴奋地讲。2019年11月,观前村以集体经济收入作为启动资金,成立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与引进公司共同打造迷迭香产业化基地,通过“公司+村集体+基地”和“村集体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调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户广泛参与,鼓励村民到迷迭香种植和加工基地务工就业。

“村民积极参与迷迭香基地种植,300多名村民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王礼资说,仅2021年一年,基地发放给村民的工资就超过了300万元。目前,观前村的迷迭香种植面积已经超过1500亩,成为南方地区规模最大的连片迷迭香基地。基地不仅让村民回了乡、赚了钱,也为村级集体经济增收30多万元。

随着红色旅游和绿色产业的发展,曾经的“空心村”现在人气又起来了,隆兴坳村的“耿祠荷风”成为醴陵的新八景之一,该村生产的“耿氏白芽”远销海内外。

《光明日报》( 2022年04月26日 03版)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湖南醴陵:底色更浓 产业更旺

2022-04-26 10:48:11 来源: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老区新貌】

光明日报记者 赵嘉伟

谷雨过后,青瓦白墙式的特色民宿在烟雨中若隐若现,丝丝凉意也给耿传公祠增添了几分肃穆。近代以来,湖南醴陵走出了李立三、左权、耿飚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曾经的革命热土上,溪水旁的产业基地育果正忙,村居农家乐的烟囱飘来阵阵菜香……

“没想到,如今不光自己可以在家门口赚钱,还能带动乡亲们一起致富。”在醴陵市枫林镇隆兴坳村,村民耿飞云正在自己开设的家庭式农家乐里忙前忙后,与他一起忙碌的还有同村的老乡。“无论是30多岁的宝妈还是60多岁的大爷,都可以在我这里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能帮村民解决就业问题,才是‘大幸福’嘞。”耿飞云咧开嘴笑呵呵地说。

隆兴坳村是无产阶级革命家耿飚故里,红色旅游文化资源丰富。然而,处于山区的隆兴坳村曾经交通闭塞、经济落后,外出打工成为绝大多数村民谋生的选择,村内“老龄化”“空心化”严重。为了盘活当地红色旅游文化资源,醴陵市支持隆兴坳村恢复重建了耿飚幼时居住的清代古民居耿传公祠,形成以其为中心的民俗文化观景带,并成功申报3A级景区。

为了进一步拓展红色文化旅游产业链,隆兴坳村利用现有民居打造特色民宿,发展红色乡村旅游,一个个以家庭农场、农家乐为主要形式的新型营业主体建立起来。以耿传公祠为中心,数十栋修葺一新的民居古香古色,粉墙黛瓦,串联起一幅乡村美景图,在石板小径上,前来参观红色景点的游客不时驻足。曾经的闭塞村落,如今年接待游客超15万人次。

充分利用红色资源,赓续革命基因,醴陵市对革命文物进行全面摸底,建立起红色文化旅游资源数据库,还通过走访、座谈、发布征集公告等形式,从革命前辈、革命后代和民间收藏者手中征集革命文物,丰富历史陈列,让尘封的记忆活起来。

经过数年的提质改造、深化管护,从耿传公祠到芋园文化旅游景区,再到左家老屋,修葺一新的名人故居、纪念场馆等,迎来一批批游客参观、瞻仰,醴陵市将革命文物保护与旅游景点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等相结合,助力红色景点人气持续走高。“深度挖掘、充分利用红色资源,让村民吃上了‘旅游饭’,2021年,我们村8家农家乐共接待游客14万人次,家门口就业的老乡越来越多。”醴陵市隆兴坳村党总支书记付铁棉说。

在红色文化传承的背后,“绿色”产业是乡村发展的动力。在醴陵市孙家湾镇观前村迷迭香产业化基地,一簇簇迷迭香犹如树海,近闻香气扑鼻。“五月就可以采收了,到时候一亩田能收鲜叶3000多公斤。”抓住一株在风中摇曳的迷迭香,村党委书记王礼资对记者说。

“现在我们在家门口务工,一天能赚100多块钱。”村民张丙香兴奋地讲。2019年11月,观前村以集体经济收入作为启动资金,成立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与引进公司共同打造迷迭香产业化基地,通过“公司+村集体+基地”和“村集体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调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户广泛参与,鼓励村民到迷迭香种植和加工基地务工就业。

“村民积极参与迷迭香基地种植,300多名村民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王礼资说,仅2021年一年,基地发放给村民的工资就超过了300万元。目前,观前村的迷迭香种植面积已经超过1500亩,成为南方地区规模最大的连片迷迭香基地。基地不仅让村民回了乡、赚了钱,也为村级集体经济增收30多万元。

随着红色旅游和绿色产业的发展,曾经的“空心村”现在人气又起来了,隆兴坳村的“耿祠荷风”成为醴陵的新八景之一,该村生产的“耿氏白芽”远销海内外。

《光明日报》( 2022年04月26日 03版)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曾家琪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