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建设这十年:看美丽中国画卷徐徐铺展

生态文明建设这十年:看美丽中国画卷徐徐铺展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2-05-06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伟大变革】

光明日报记者 杨舒

水杉、杜仲树、珙桐、春兰、墨兰……2022年4月18日,我国首个国家植物园在北京正式揭牌,这些珍稀的重点保护植物纷纷入驻,将得到更为妥善的保护。这一举措标志着我国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进入新阶段,代表了国家植物迁地保护的最高水平。

持续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鲜活侧影。

这个十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生态文明建设,开展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从认识到实践发生历史性、全局性变化,全党全国推动绿色发展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显著增强,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

一幅天更蓝、水更清、万物更加生意盎然的美丽中国画卷在神州大地上徐徐铺展。

2021年,全国地表水水质优良断面比例提升到84.9%,比2015年上升18.9个百分点。

2021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为87.5%,比2015年上升6.3个百分点。

2012年以来,我国森林覆盖率提高2.68个百分点,达23.04%;森林植被总碳储量净增13.75亿吨,达92亿吨。

1 生态文明建设纳入总体布局

一场春雨过后,北京碧空如洗。市民陈友元来到小区花园,享受着雨后的清新空气,他感叹:“谁能想到,短短几年,雾霾天渐渐消失了,家里的空气净化器快成了摆设。”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这些细微变化的背后,彰显生态文明建设新境界。

时间回到2012年。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首次把“美丽中国”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中国共产党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行动纲领的执政党。

2017年,党的十九大通过《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再次强调“增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意识”;2018年,生态文明正式写入宪法,实现了党的主张、国家意志、人民意愿的高度统一。

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

2018年5月,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对上述重大问题给予深刻回答。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助推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一块块生态短板不断补齐:

——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强化区域联防联控和重污染天气应对,中国成为全球第一个大规模开展PM2.5治理的发展中国家。2021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提高到87.5%。

——深入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长江保护修复、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等持续推进,河湖长制全国推行。2021年,全国地表水水质优良断面比例提升到84.9%,比2015年上升18.9个百分点。

——全国动员、全民参与,持续推进国土绿化。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森林覆盖率提高2.68个百分点,达23.04%;森林植被总碳储量净增13.75亿吨,达92亿吨;森林面积和蓄积量持续“双增长”,中国成为近20年来全球森林资源增长最多的国家。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取得历史性重大成就,攻坚战阶段性目标任务圆满完成,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厚植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绿色底色和质量成色。”中国工程院院士、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院长王金南说。

2 体制改革“四梁八柱”日益完善

河北承德兴隆县一些矿产企业无证采矿问题突出,江苏镇江列入清理整治清单的部分项目整治不到位,西藏昌都水泥项目生态破坏问题突出……不久前,正在进行中的第二轮第六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向社会公开通报了以上典型案例。

近年来,中央生态环保督察掀起的“绿色风暴”席卷全国,被称为我国全面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一项标志性大动作。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2015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明确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目标愿景、重点任务、制度体系。同年9月,《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出台,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完善生态文明绩效评价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等“四梁八柱”,构建起一幅明确的改革“施工图”。

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办法颁布,生态责任成为政绩考核的必考题;试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着力破解“公地悲剧”问题;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将重要生态空间进行严格保护……

“史上最严”环保法实施,增加按日连续计罚等执法手段;修订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制定土壤污染防治法、噪声污染防治法……

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成为遏制环境违法行为的有力武器。

4月12日,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管理局霸王岭分局正式宣布:监测显示,海南长臂猿D群又有1只婴猿出生。至此,这一全球最稀有的灵长类动物种群数量已恢复至5群36只。“连续3年每年都有婴猿出生,说明对海南长臂猿的保护工作成效初显。”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管理局局长黄金城说。

这样的喜讯正越来越多。2021年10月,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上,我国三江源、大熊猫、东北虎豹、海南热带雨林、武夷山等首批国家公园正式设立,向着建立系统的国家公园体系迈出坚实步伐。

如今,放眼神州,大熊猫野外种群增至1800多只,亚洲象野外种群增至300只左右,藏羚羊野外种群由20世纪90年代末的6万~7万只恢复到30万只,黑脸琵鹭由21世纪初的1000余只增加到4000余只,已在野外灭绝的普氏野马、麋鹿重新建立起了野外种群。

绿水青山,一片盎然。

3 绿色发展理念融入生产生活

2021年5月,我国首批林业碳票正式出炉,福建省将乐县常口村的3197亩生态公益林被折算成碳减排量12723吨,卖出14万多元。“以前靠砍树赚钱,现在保护好森林,空气也能变成‘真金白银’。”常口联村党委书记张林顺说。不仅如此,常口村还建起漂流景区、办起研学基地,生态旅游红火,游客接踵而来,曾经贫穷的“三无村”,如今“生态饭碗”端得稳稳当当。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重要理念指引中国绿色发展之路越走越宽。

——提升效率,淘汰水泥、平板玻璃等落后产能,加强散煤治理,推进重点行业节能减排。至2019年年底,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较2005年降低48.1%,提前完成到2020年下降40%~45%的目标。

——调整结构,大力发展绿色低碳能源。截至2020年底,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总规模达到9.3亿千瓦,占总装机的比重达到42.4%,较2012年增长14.6个百分点。中国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规模稳居世界第一,有力助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

——创新手段,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鸣锣开市。第一个履约周期纳入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2162家,每年覆盖的碳排放量超过45亿吨,成为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规模最大的碳市场。

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均超过350万辆,同比增长1.6倍。少用一次性餐具,多一次公共交通出行,力行“光盘行动”,坚持垃圾分类……更绿色、更低碳,已成为老百姓的自觉行动。

目前,全国城市建成区绿地面积达230余万公顷,较2012年前增加近50%,拥有城市公园约1.8万个;截至2020年底,全国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68%以上,农村生活垃圾进行收运处理的自然村比例超过90%……无论城市乡村,人居环境的改善带来更多幸福感。

2020年9月,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习近平总书记向全世界郑重宣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这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绿色转型的自觉行动,也是深度参与全球环境治理的责任担当——中国已逐步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和引领者。

正如美国中美后现代发展研究院院长菲利普·克莱顿所评价,中国生态文明理念对全球有引领作用,是国际社会实现环境治理目标的重要推动力。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正从蓝图变为现实。

《光明日报》( 2022年05月06日 06版)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生态文明建设这十年:看美丽中国画卷徐徐铺展

2022-05-06 10:48:04 来源: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伟大变革】

光明日报记者 杨舒

水杉、杜仲树、珙桐、春兰、墨兰……2022年4月18日,我国首个国家植物园在北京正式揭牌,这些珍稀的重点保护植物纷纷入驻,将得到更为妥善的保护。这一举措标志着我国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进入新阶段,代表了国家植物迁地保护的最高水平。

持续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鲜活侧影。

这个十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生态文明建设,开展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从认识到实践发生历史性、全局性变化,全党全国推动绿色发展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显著增强,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

一幅天更蓝、水更清、万物更加生意盎然的美丽中国画卷在神州大地上徐徐铺展。

2021年,全国地表水水质优良断面比例提升到84.9%,比2015年上升18.9个百分点。

2021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为87.5%,比2015年上升6.3个百分点。

2012年以来,我国森林覆盖率提高2.68个百分点,达23.04%;森林植被总碳储量净增13.75亿吨,达92亿吨。

1 生态文明建设纳入总体布局

一场春雨过后,北京碧空如洗。市民陈友元来到小区花园,享受着雨后的清新空气,他感叹:“谁能想到,短短几年,雾霾天渐渐消失了,家里的空气净化器快成了摆设。”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这些细微变化的背后,彰显生态文明建设新境界。

时间回到2012年。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首次把“美丽中国”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中国共产党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行动纲领的执政党。

2017年,党的十九大通过《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再次强调“增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意识”;2018年,生态文明正式写入宪法,实现了党的主张、国家意志、人民意愿的高度统一。

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

2018年5月,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对上述重大问题给予深刻回答。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助推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一块块生态短板不断补齐:

——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强化区域联防联控和重污染天气应对,中国成为全球第一个大规模开展PM2.5治理的发展中国家。2021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提高到87.5%。

——深入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长江保护修复、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等持续推进,河湖长制全国推行。2021年,全国地表水水质优良断面比例提升到84.9%,比2015年上升18.9个百分点。

——全国动员、全民参与,持续推进国土绿化。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森林覆盖率提高2.68个百分点,达23.04%;森林植被总碳储量净增13.75亿吨,达92亿吨;森林面积和蓄积量持续“双增长”,中国成为近20年来全球森林资源增长最多的国家。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取得历史性重大成就,攻坚战阶段性目标任务圆满完成,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厚植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绿色底色和质量成色。”中国工程院院士、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院长王金南说。

2 体制改革“四梁八柱”日益完善

河北承德兴隆县一些矿产企业无证采矿问题突出,江苏镇江列入清理整治清单的部分项目整治不到位,西藏昌都水泥项目生态破坏问题突出……不久前,正在进行中的第二轮第六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向社会公开通报了以上典型案例。

近年来,中央生态环保督察掀起的“绿色风暴”席卷全国,被称为我国全面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一项标志性大动作。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2015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明确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目标愿景、重点任务、制度体系。同年9月,《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出台,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完善生态文明绩效评价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等“四梁八柱”,构建起一幅明确的改革“施工图”。

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办法颁布,生态责任成为政绩考核的必考题;试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着力破解“公地悲剧”问题;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将重要生态空间进行严格保护……

“史上最严”环保法实施,增加按日连续计罚等执法手段;修订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制定土壤污染防治法、噪声污染防治法……

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成为遏制环境违法行为的有力武器。

4月12日,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管理局霸王岭分局正式宣布:监测显示,海南长臂猿D群又有1只婴猿出生。至此,这一全球最稀有的灵长类动物种群数量已恢复至5群36只。“连续3年每年都有婴猿出生,说明对海南长臂猿的保护工作成效初显。”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管理局局长黄金城说。

这样的喜讯正越来越多。2021年10月,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上,我国三江源、大熊猫、东北虎豹、海南热带雨林、武夷山等首批国家公园正式设立,向着建立系统的国家公园体系迈出坚实步伐。

如今,放眼神州,大熊猫野外种群增至1800多只,亚洲象野外种群增至300只左右,藏羚羊野外种群由20世纪90年代末的6万~7万只恢复到30万只,黑脸琵鹭由21世纪初的1000余只增加到4000余只,已在野外灭绝的普氏野马、麋鹿重新建立起了野外种群。

绿水青山,一片盎然。

3 绿色发展理念融入生产生活

2021年5月,我国首批林业碳票正式出炉,福建省将乐县常口村的3197亩生态公益林被折算成碳减排量12723吨,卖出14万多元。“以前靠砍树赚钱,现在保护好森林,空气也能变成‘真金白银’。”常口联村党委书记张林顺说。不仅如此,常口村还建起漂流景区、办起研学基地,生态旅游红火,游客接踵而来,曾经贫穷的“三无村”,如今“生态饭碗”端得稳稳当当。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重要理念指引中国绿色发展之路越走越宽。

——提升效率,淘汰水泥、平板玻璃等落后产能,加强散煤治理,推进重点行业节能减排。至2019年年底,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较2005年降低48.1%,提前完成到2020年下降40%~45%的目标。

——调整结构,大力发展绿色低碳能源。截至2020年底,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总规模达到9.3亿千瓦,占总装机的比重达到42.4%,较2012年增长14.6个百分点。中国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规模稳居世界第一,有力助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

——创新手段,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鸣锣开市。第一个履约周期纳入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2162家,每年覆盖的碳排放量超过45亿吨,成为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规模最大的碳市场。

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均超过350万辆,同比增长1.6倍。少用一次性餐具,多一次公共交通出行,力行“光盘行动”,坚持垃圾分类……更绿色、更低碳,已成为老百姓的自觉行动。

目前,全国城市建成区绿地面积达230余万公顷,较2012年前增加近50%,拥有城市公园约1.8万个;截至2020年底,全国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68%以上,农村生活垃圾进行收运处理的自然村比例超过90%……无论城市乡村,人居环境的改善带来更多幸福感。

2020年9月,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习近平总书记向全世界郑重宣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这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绿色转型的自觉行动,也是深度参与全球环境治理的责任担当——中国已逐步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和引领者。

正如美国中美后现代发展研究院院长菲利普·克莱顿所评价,中国生态文明理念对全球有引领作用,是国际社会实现环境治理目标的重要推动力。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正从蓝图变为现实。

《光明日报》( 2022年05月06日 06版)

[责任编辑: 邵煜晟]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