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大国工匠,成就强国梦想
技术工人队伍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技能人才的培育与发展,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越来越开阔。截至2021年底,我国技能人才总量超过2亿人,高技能人才超过6000万人,他们活跃在工厂车间和技术攻关一线,成为引领新经济、培育新动能的重要力量。

致敬大国工匠,成就强国梦想

来源:光明日报2022-05-09

【专家点评】

技术工人队伍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技能人才的培育与发展,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越来越开阔。截至2021年底,我国技能人才总量超过2亿人,高技能人才超过6000万人,他们活跃在工厂车间和技术攻关一线,成为引领新经济、培育新动能的重要力量。

榜样蕴藏无穷能量,精神激发奋斗意志。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当技术工人照样能人生出彩,千金在手不如一技傍身。作为技能人才的杰出代表,大国工匠拥有的卓越专业技能、敬业奉献精神,鼓舞着亿万职工奋勇前进、建功立业。在这样一个有机会干事业、能干成事业的时代,迫切需要广大劳动群众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厚植技能成才、技能报国的理想信念,让“一技之长”成就精彩人生的故事不断上演,让追求卓越的精神与情怀薪火传承。

奋进新征程,成就强国梦,必须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模范是在实干报国、追求卓越中涌现出的杰出代表,是民族的精英、人民的楷模,是共和国的功臣。在长期实践中,正是由于一批批这样的杰出人才务实苦干、全心奉献,才培育形成了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弘扬和践行劳模精神,就是要聚焦科技创新最前沿、国家发展主阵地,心怀“国之大者”,大力营造尊重劳模、关心劳模、学习劳模、争当劳模的良好氛围,引导广大干部职工和劳动群众以劳模为榜样,立足本职岗位,勤勤恳恳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不平凡的业绩。当前,激励广大青年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就是要引领带动更多青年向劳模学习,以劳模为榜样,心无旁骛搞创新,铆足干劲抢占科技发展制高点,把劳模精神转化为培育发展新动力、打造发展新引擎、开辟发展新空间的不竭动力。

奋进新征程,成就强国梦,必须大力弘扬劳动精神。劳动创造幸福,实干成就伟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迫切需要充分发挥全体劳动者的首创精神和主力军作用,让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的劳动精神在全社会蔚然成风,让劳动光荣、创造伟大成为铿锵有力的时代强音,引导广大劳动群众为祖国富强不懈努力、为人民幸福坚持奋斗。大力弘扬劳动精神,要向广大青年朋友讲清楚:幸福不会从天而降,梦想不会自动成真。人世间的美好梦想,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实现;发展中的各种难题,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破解;生命里的一切辉煌,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铸就。一方面,应重视发挥技术工人队伍作用,大力培养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完善落实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机制,使他们的创新才智充分涌流;另一方面,大力完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广大劳动者,不断提升广大劳动者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使他们能够在劳动中体现价值、展现风采、感受快乐。

奋进新征程,成就强国梦,必须大力弘扬工匠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体经济是我国经济的重要支撑,做强实体经济需要大量技能型人才,需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发展职业教育前景广阔、大有可为。”高质量发展呼唤高端复合型技能人才,要求技工教育重视师资队伍的能力提升和学生创业创新的素质培养。我国制造业由大到强的历史性任务,呼唤更多产业工人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骨干力量、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有生力量。为此,要把工匠精神的培养融入国民教育体系,激励广大青年重视技能教育,崇尚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新要求,突破技术瓶颈,对标国际一流,不断提高技术技能水平。同时,新时代的技能人才不能只满足于“熟能生巧”,还应成为新兴技术、新兴产业的推动者,不断打磨精湛技艺,提升技能本领,在创新创造中攀登技能高峰。只有让技能人才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中国才能早日迈入世界制造强国行列。

(作者:张志元,系东北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项目团队:光明日报记者 张胜、任欢、王斯敏 光明日报通讯员 徐梦玲、杜克成)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致敬大国工匠,成就强国梦想

2022-05-09 14:48:03 来源:

【专家点评】

技术工人队伍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技能人才的培育与发展,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越来越开阔。截至2021年底,我国技能人才总量超过2亿人,高技能人才超过6000万人,他们活跃在工厂车间和技术攻关一线,成为引领新经济、培育新动能的重要力量。

榜样蕴藏无穷能量,精神激发奋斗意志。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当技术工人照样能人生出彩,千金在手不如一技傍身。作为技能人才的杰出代表,大国工匠拥有的卓越专业技能、敬业奉献精神,鼓舞着亿万职工奋勇前进、建功立业。在这样一个有机会干事业、能干成事业的时代,迫切需要广大劳动群众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厚植技能成才、技能报国的理想信念,让“一技之长”成就精彩人生的故事不断上演,让追求卓越的精神与情怀薪火传承。

奋进新征程,成就强国梦,必须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模范是在实干报国、追求卓越中涌现出的杰出代表,是民族的精英、人民的楷模,是共和国的功臣。在长期实践中,正是由于一批批这样的杰出人才务实苦干、全心奉献,才培育形成了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弘扬和践行劳模精神,就是要聚焦科技创新最前沿、国家发展主阵地,心怀“国之大者”,大力营造尊重劳模、关心劳模、学习劳模、争当劳模的良好氛围,引导广大干部职工和劳动群众以劳模为榜样,立足本职岗位,勤勤恳恳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不平凡的业绩。当前,激励广大青年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就是要引领带动更多青年向劳模学习,以劳模为榜样,心无旁骛搞创新,铆足干劲抢占科技发展制高点,把劳模精神转化为培育发展新动力、打造发展新引擎、开辟发展新空间的不竭动力。

奋进新征程,成就强国梦,必须大力弘扬劳动精神。劳动创造幸福,实干成就伟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迫切需要充分发挥全体劳动者的首创精神和主力军作用,让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的劳动精神在全社会蔚然成风,让劳动光荣、创造伟大成为铿锵有力的时代强音,引导广大劳动群众为祖国富强不懈努力、为人民幸福坚持奋斗。大力弘扬劳动精神,要向广大青年朋友讲清楚:幸福不会从天而降,梦想不会自动成真。人世间的美好梦想,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实现;发展中的各种难题,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破解;生命里的一切辉煌,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铸就。一方面,应重视发挥技术工人队伍作用,大力培养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完善落实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机制,使他们的创新才智充分涌流;另一方面,大力完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广大劳动者,不断提升广大劳动者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使他们能够在劳动中体现价值、展现风采、感受快乐。

奋进新征程,成就强国梦,必须大力弘扬工匠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体经济是我国经济的重要支撑,做强实体经济需要大量技能型人才,需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发展职业教育前景广阔、大有可为。”高质量发展呼唤高端复合型技能人才,要求技工教育重视师资队伍的能力提升和学生创业创新的素质培养。我国制造业由大到强的历史性任务,呼唤更多产业工人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骨干力量、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有生力量。为此,要把工匠精神的培养融入国民教育体系,激励广大青年重视技能教育,崇尚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新要求,突破技术瓶颈,对标国际一流,不断提高技术技能水平。同时,新时代的技能人才不能只满足于“熟能生巧”,还应成为新兴技术、新兴产业的推动者,不断打磨精湛技艺,提升技能本领,在创新创造中攀登技能高峰。只有让技能人才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中国才能早日迈入世界制造强国行列。

(作者:张志元,系东北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项目团队:光明日报记者 张胜、任欢、王斯敏 光明日报通讯员 徐梦玲、杜克成)

[责任编辑: 向含嫣]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