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伟大变革】交通运输业——国民经济大动脉更加通畅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伟大变革】交通运输业——国民经济大动脉更加通畅

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产业和重要的服务性行业。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交通运输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提升提供了有力保障。我国部分领域交通运输现代化水平已跻身世界先进行列,正向着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奋斗目标迈进。

交通运输网络日益完善

交通运输业在“自足”的基础上向“自强”迈进了一大步,建成了全球最大的高速铁路网、高速公路网、世界级港口群。

截至2021年底,全国铁路营业总里程已突破15万公里,其中高铁超过4万公里;全国公路总里程超过520万公里,高速公路覆盖98%的20万以上人口城市;全国港口万吨级及以上泊位约2660个;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8708公里,超特大城市轨道交通加快成网;全国颁证运输机场达248个;“快递进村”比例超过80%,末端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在日益完善的交通路网支撑下,我国运输服务能力大幅提升,铁路、公路、水运、民航货物周转量,港口货物吞吐量,邮政快递业务量等指标位居世界第一或跻身世界前列,为国计民生提供了坚实保障。

在做好物流保障的同时,交通运输业还加大开放步伐,拓展对外交流渠道,有力支持构建新发展格局。

作为世界货物贸易第一大国,我国已成为全球海运连接度最高、货物贸易额最大的经济体,依托强大的港口群,我国港口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均位居全球第一。

秉承命运共同体理念,交通行业积极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推动设施联通。中欧班列、丝路海运、中欧陆海快线、空中丝绸之路极大便利了国际运输,“六廊六路多国多港”互联互通架构基本形成。目前,中欧班列通达23个欧洲国家,国际道路运输合作范围拓展至19个国家,水路国际运输航线覆盖100多个国家,国内航空公司经营国际定期航班通航44个国家的75个城市。

今年以来,尽管受到多点散发疫情影响,但我国交通领域投资仍然保持稳定。今年1月份至4月份,公路水路交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达7295亿元,同比增长7.3%;全国铁路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74.6亿元,同比增长0.6%。

交通运输部公路局局长吴春耕表示,我国建成了名副其实的交通大国,正开启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新征程。

科技和治理水平得到提升

今年4月21日,在济南至郑州高铁濮阳至郑州段成功实现明线上单列时速435公里、相对交会时速达870公里,创造了高铁动车组列车明线和隧道交会速度世界纪录;5月13日,京广高铁建设安全标准示范线取得重大成果,京武段拉通试验圆满成功;6月20日起,北京至武汉将率先常态化按时速350公里高标运营。

高铁是交通运输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也是一个国家工业化水平的重要体现。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高铁领域实现历史性突破,技术、装备、建设和运营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重载铁路、高原高寒技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以高铁为代表,我国交通运输科技现代化水平大幅提升。

交通装备方面,C919大飞机、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试验样车、国产大型水陆两栖飞机AG600、大型盾构等装备研制均取得重大突破。

施工技术方面,港珠澳大桥、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京张高铁、长江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等一批超大型交通工程建成投运。跨海特大型桥梁、黄土隧道、高原冻土施工不再是难题。

绿色发展方面,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下游有效贯通,自主品牌异军突起,新能源公交车占城市公交的比例超过66%,全国铁路电气化率近73%。

智能交通方面,北斗系统在交通运输领域应用不断深入,智能船舶、智能网联汽车、无人配送、自动化码头等加快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

特种运输方面,冷链装备水平显著提升。2020年,冷链物流市场规模超过3800亿元,冷库库容近1.8亿立方米,冷藏车保有量约28.7万辆,分别是“十二五”时期末的2.1倍、2倍和3倍左右。

硬件水平提升的同时,交通运输治理现代化水平也显著提高,交通设施发挥了更大的功用。

综合交通运输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在国家层面形成了“一部三局”综合交通运输管理体制架构,省级综合交通运输管理体制改革逐步推进,运行机制逐步健全,综合交通运输标准体系基本建立。交通运输“放管服”改革、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等取得积极进展,铁路、邮政公司制改革总体完成,通用航空改革不断深化,“互联网+监管”模式深度应用,营商环境不断优化,统一开放的交通运输市场加快形成。

建设人民满意的交通

云南巧家县鹦哥村的鹦哥溜索,号称“亚洲第一高溜索”,靠溜索渡江出行的村民没有想到,鹦哥溜索建成后不到20年就结束了使命,变身观光项目,他们出行不再提心吊胆。

这得益于2013年交通部门开展的“溜索改桥”工程,除了鹦哥溜索,还有其他288对溜索在“溜索改桥”后停止使用,全国7省(区)1168个建制村的165万人不再依靠溜索出行,显著改善了惠及地区的交通条件,提升了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水平,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大幅提高。

党的十八大以来,交通领域加快补短板,加大对贫困地区交通投入,让贫困地区因路而兴。“十三五”时期,累计对贫困地区投入车购税资金超过9500亿元,占全部车购税的68%,其中超过2700亿元车购税资金用于支持“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交通项目建设。

目前,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特别是贫困地区交通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具备条件的乡镇和建制村全部通硬化路、通客车,村村直接通邮、乡镇快递网点基本覆盖,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水平大幅提升。超过440万公里农村公路修到了村口,为农村带去了人气、财气,也让广大农民“出门硬化路、抬脚上客车”的愿望成为现实。

补短板的同时,交通运输业也在不断提升效率,解决影响人民群众生活的实际问题。

面对疫情导致的民生物资运输困难,交通运输行业全力做好民生物资、重点生产物资有序中转。一方面加强地区协同联动,对集卡车辆实行全链条闭环管理、“点对点”运输,确保重点枢纽正常运转;另一方面强化城市配送、邮政快递车辆城市内通行保障,切实解决末端配送“最后一公里”问题。

面对去冬今春的电煤供应紧缺局面,铁路等部门优化运输组织方案,加强分析调度,充分发挥既有线路潜力,将受疫情影响停开减开客车释放的运力投入到货运中,对电煤物资做到应运尽运、应收尽收,确保群众煤不断、电不停。

通过向现代服务业转型,交通运输已成为人民群众获得感最强的领域之一。动车组列车承担铁路客运量比例约70%,旅客出行更加便捷舒适;51个城市开通运营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出行、共享骑行等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上班通勤更便捷。

“我们要努力建设人民满意交通,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以更优质的交通服务来助力人享其行、物畅其流。”交通运输部部长李小鹏表示。

面向未来,交通运输业仍重任在肩。近年来,《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等方案的密集出炉,为未来交通发展擘画了蓝图。交通运输业将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完备的交通保障,继续当好中国现代化的开路先锋。(经济日报记者 齐 慧)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伟大变革】交通运输业——国民经济大动脉更加通畅

2022-05-31 15:17:01 来源:

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产业和重要的服务性行业。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交通运输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提升提供了有力保障。我国部分领域交通运输现代化水平已跻身世界先进行列,正向着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奋斗目标迈进。

交通运输网络日益完善

交通运输业在“自足”的基础上向“自强”迈进了一大步,建成了全球最大的高速铁路网、高速公路网、世界级港口群。

截至2021年底,全国铁路营业总里程已突破15万公里,其中高铁超过4万公里;全国公路总里程超过520万公里,高速公路覆盖98%的20万以上人口城市;全国港口万吨级及以上泊位约2660个;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8708公里,超特大城市轨道交通加快成网;全国颁证运输机场达248个;“快递进村”比例超过80%,末端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在日益完善的交通路网支撑下,我国运输服务能力大幅提升,铁路、公路、水运、民航货物周转量,港口货物吞吐量,邮政快递业务量等指标位居世界第一或跻身世界前列,为国计民生提供了坚实保障。

在做好物流保障的同时,交通运输业还加大开放步伐,拓展对外交流渠道,有力支持构建新发展格局。

作为世界货物贸易第一大国,我国已成为全球海运连接度最高、货物贸易额最大的经济体,依托强大的港口群,我国港口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均位居全球第一。

秉承命运共同体理念,交通行业积极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推动设施联通。中欧班列、丝路海运、中欧陆海快线、空中丝绸之路极大便利了国际运输,“六廊六路多国多港”互联互通架构基本形成。目前,中欧班列通达23个欧洲国家,国际道路运输合作范围拓展至19个国家,水路国际运输航线覆盖100多个国家,国内航空公司经营国际定期航班通航44个国家的75个城市。

今年以来,尽管受到多点散发疫情影响,但我国交通领域投资仍然保持稳定。今年1月份至4月份,公路水路交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达7295亿元,同比增长7.3%;全国铁路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74.6亿元,同比增长0.6%。

交通运输部公路局局长吴春耕表示,我国建成了名副其实的交通大国,正开启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新征程。

科技和治理水平得到提升

今年4月21日,在济南至郑州高铁濮阳至郑州段成功实现明线上单列时速435公里、相对交会时速达870公里,创造了高铁动车组列车明线和隧道交会速度世界纪录;5月13日,京广高铁建设安全标准示范线取得重大成果,京武段拉通试验圆满成功;6月20日起,北京至武汉将率先常态化按时速350公里高标运营。

高铁是交通运输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也是一个国家工业化水平的重要体现。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高铁领域实现历史性突破,技术、装备、建设和运营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重载铁路、高原高寒技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以高铁为代表,我国交通运输科技现代化水平大幅提升。

交通装备方面,C919大飞机、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试验样车、国产大型水陆两栖飞机AG600、大型盾构等装备研制均取得重大突破。

施工技术方面,港珠澳大桥、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京张高铁、长江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等一批超大型交通工程建成投运。跨海特大型桥梁、黄土隧道、高原冻土施工不再是难题。

绿色发展方面,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下游有效贯通,自主品牌异军突起,新能源公交车占城市公交的比例超过66%,全国铁路电气化率近73%。

智能交通方面,北斗系统在交通运输领域应用不断深入,智能船舶、智能网联汽车、无人配送、自动化码头等加快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

特种运输方面,冷链装备水平显著提升。2020年,冷链物流市场规模超过3800亿元,冷库库容近1.8亿立方米,冷藏车保有量约28.7万辆,分别是“十二五”时期末的2.1倍、2倍和3倍左右。

硬件水平提升的同时,交通运输治理现代化水平也显著提高,交通设施发挥了更大的功用。

综合交通运输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在国家层面形成了“一部三局”综合交通运输管理体制架构,省级综合交通运输管理体制改革逐步推进,运行机制逐步健全,综合交通运输标准体系基本建立。交通运输“放管服”改革、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等取得积极进展,铁路、邮政公司制改革总体完成,通用航空改革不断深化,“互联网+监管”模式深度应用,营商环境不断优化,统一开放的交通运输市场加快形成。

建设人民满意的交通

云南巧家县鹦哥村的鹦哥溜索,号称“亚洲第一高溜索”,靠溜索渡江出行的村民没有想到,鹦哥溜索建成后不到20年就结束了使命,变身观光项目,他们出行不再提心吊胆。

这得益于2013年交通部门开展的“溜索改桥”工程,除了鹦哥溜索,还有其他288对溜索在“溜索改桥”后停止使用,全国7省(区)1168个建制村的165万人不再依靠溜索出行,显著改善了惠及地区的交通条件,提升了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水平,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大幅提高。

党的十八大以来,交通领域加快补短板,加大对贫困地区交通投入,让贫困地区因路而兴。“十三五”时期,累计对贫困地区投入车购税资金超过9500亿元,占全部车购税的68%,其中超过2700亿元车购税资金用于支持“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交通项目建设。

目前,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特别是贫困地区交通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具备条件的乡镇和建制村全部通硬化路、通客车,村村直接通邮、乡镇快递网点基本覆盖,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水平大幅提升。超过440万公里农村公路修到了村口,为农村带去了人气、财气,也让广大农民“出门硬化路、抬脚上客车”的愿望成为现实。

补短板的同时,交通运输业也在不断提升效率,解决影响人民群众生活的实际问题。

面对疫情导致的民生物资运输困难,交通运输行业全力做好民生物资、重点生产物资有序中转。一方面加强地区协同联动,对集卡车辆实行全链条闭环管理、“点对点”运输,确保重点枢纽正常运转;另一方面强化城市配送、邮政快递车辆城市内通行保障,切实解决末端配送“最后一公里”问题。

面对去冬今春的电煤供应紧缺局面,铁路等部门优化运输组织方案,加强分析调度,充分发挥既有线路潜力,将受疫情影响停开减开客车释放的运力投入到货运中,对电煤物资做到应运尽运、应收尽收,确保群众煤不断、电不停。

通过向现代服务业转型,交通运输已成为人民群众获得感最强的领域之一。动车组列车承担铁路客运量比例约70%,旅客出行更加便捷舒适;51个城市开通运营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出行、共享骑行等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上班通勤更便捷。

“我们要努力建设人民满意交通,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以更优质的交通服务来助力人享其行、物畅其流。”交通运输部部长李小鹏表示。

面向未来,交通运输业仍重任在肩。近年来,《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等方案的密集出炉,为未来交通发展擘画了蓝图。交通运输业将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完备的交通保障,继续当好中国现代化的开路先锋。(经济日报记者 齐 慧)

[责任编辑: 邵煜晟]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