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和屈原可能没关系?28件文物为端午正名
端午节来了,想必大家早就对端午节的来历耳熟能详了——它是为了纪念屈原而诞生的节日,并且划龙舟、吃粽子的传统习俗也是为了纪念屈原才产生的。但是实际上,端午节可能和屈原没有太大的关系

端午节和屈原可能没关系?28件文物为端午正名

来源:华龙网-重庆晚报2022-06-03

端午节来了,想必大家早就对端午节的来历耳熟能详了——它是为了纪念屈原而诞生的节日,并且划龙舟、吃粽子的传统习俗也是为了纪念屈原才产生的。但是实际上,端午节可能和屈原没有太大的关系。

今晚,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国家文物局联合推出的大型文化系列节目《古韵新声》端午节目,节目中提及和介绍了28件与端午密切相关的文物,向观众讲述蕴藏在其中的端午故事。

或许,历史中的端午节和你想象的并不一样。

1

7000年前就有吃粽子习俗

据著名文学家闻一多先生的《端午考》所记载,在中国上古时代,吴越地区的百越人有着十分悠久的龙图腾崇拜,他们自认为是龙的子女,因此对于龙神有着诸多的祭祀活动。而一开始将粽子投入江水之中并非是为了纪念屈原,而是为了纪念龙神,而划龙舟的习俗也同样是为了纪念龙神。并且就算是在屈原本人的诗词之中,也有反映吴越地区使用龙舟竞渡的风俗。比如,在《楚辞·涉江》中就有“乘舲船余上沅兮,齐吴榜以击汰”的记载,这个时候屈原所乘坐的小船,实际上就是端午节所使用的一种龙舟。

而且不仅仅是古代典籍中记载了吴越地区的端午节民俗传统,就连考古发现也有力地证明了,端午节的习俗早在屈原之前就已经出现。距今7000年的河姆渡遗址之中,考古专家们就已经发现用于竞渡用的独木舟和木桨。而当时的龙舟制作方法比较简单,就是在独木舟上雕刻龙形图案。随后,随着造船技术的提高,才出现了使用木板制成的狭长龙舟。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确凿的推测,端午节早在7000年前或者更早的时期,就已经成为当地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由于古代吴越地区的人们信仰古老的龙图腾,因此当初的人们是为了纪念龙神才衍生出了吃粽子、划龙舟的传统习俗。

2

《古韵新声》梳理端午起源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国家文物局联合推出的大型文化系列节目《古韵新声》端午节目,将于今日20:00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综合频道(CCTV-1)播出。

节目以“文物展演+文化访谈+古风乐舞”的表现形式,梳理端午节起源,全景式呈现端午节俗及其丰厚的人文内涵。

据了解,节目中提及和介绍了28件与端午密切相关的文物。整期节目以文物为引,通过展示多个朝代的文物,探索文物的前世今生,向观众讲述蕴藏在其中的端午故事。在近现代画作《屈原图》和《渔父图》入世与出世的哲学思辩中,诉说着屈原的家国之思;一组唐赤金走龙承载着祈福消灾的朴素希望;明万历斗彩张天师斩五毒纹盘寄托着人们祈求平安康健的美好心愿。

3

28件文物述说端午故事

节目从古籍文物中寻找蛛丝马迹,对端午起源做了更深入的探究,让我们知道了更多的端午“内幕”。有一种说法是,端午起源于上古时期吴越先民对龙图腾的崇拜。东方苍龙七宿在仲夏午月午日高悬中天,飞龙在天,很是吉利,因此端午节又被称为“天中节”。

端午节后来为啥就和屈原联系在一起了呢?在中国民族的发展历程之中,吴越地区的百越人渐渐融合进入汉族这个大家庭之中,因此端午节就成为全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为了能够让端午节更加具有民族文化内涵,后人就将屈原、曹娥等诸多古代名人附会到该节日之中。大约从汉末开始,人们逐渐赋予端午更多的人文情怀,才把纪念屈原与之联系起来,流传至今。

节目通过展示多个朝代的文物,为观众呈现了古人端午时节的热闹图景,以及先民对自然细致的考察和端午丰富的人文内涵。北宋画家张择端的《金明池争标图》,生动再现了北宋皇家园林金明池上龙舟争标激烈热闹的场景;《端阳故事图》册、《莲舟新月图》等一系列文物,更是为观众呈现了古人端午时节的热闹图景;《墨兰图》《幽兰图》等则体现了先民对自然细致的考察……据澎湃新闻

时评

“端”指“端正”,“午”即“正中” 行正方能致远,守正方能创新

在端午感受文脉之正

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各地的民俗大同而小异,但是要论其源起,就如磁针指南一样,“齐刷刷”地指向2000多年前披发行吟、自沉明志的大诗人屈原。

人们对屈原的景仰,也没有因为时间而消磨。端午文化其实有多个源头,像吴越大地上的端午传说就有别于古楚文化。但是,千年以降,屈原的故事愈发家喻户晓,楚辞的篇章更加脍炙人口。

一代又一代的国人,在端午节景仰屈原,这就是一段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百川归海的历史,彰显了中华文明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精神特质。屈原对个人修为的讲求、对家国情怀的坚守、对民生的关切、对革新的疾呼,这些文化遗产,早已融入我们这个民族的精神特质之中,是中华民族的文脉正宗。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有人这样释义“端午”:“端”指“端正”,“午”即“正中”。行正方能致远,守正方能创新,基于深厚中华文化底蕴的中国道路,就是一条自信之路、自立之路、自强之路。据新华社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端午节和屈原可能没关系?28件文物为端午正名

2022-06-03 08:23:40 来源:

端午节来了,想必大家早就对端午节的来历耳熟能详了——它是为了纪念屈原而诞生的节日,并且划龙舟、吃粽子的传统习俗也是为了纪念屈原才产生的。但是实际上,端午节可能和屈原没有太大的关系。

今晚,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国家文物局联合推出的大型文化系列节目《古韵新声》端午节目,节目中提及和介绍了28件与端午密切相关的文物,向观众讲述蕴藏在其中的端午故事。

或许,历史中的端午节和你想象的并不一样。

1

7000年前就有吃粽子习俗

据著名文学家闻一多先生的《端午考》所记载,在中国上古时代,吴越地区的百越人有着十分悠久的龙图腾崇拜,他们自认为是龙的子女,因此对于龙神有着诸多的祭祀活动。而一开始将粽子投入江水之中并非是为了纪念屈原,而是为了纪念龙神,而划龙舟的习俗也同样是为了纪念龙神。并且就算是在屈原本人的诗词之中,也有反映吴越地区使用龙舟竞渡的风俗。比如,在《楚辞·涉江》中就有“乘舲船余上沅兮,齐吴榜以击汰”的记载,这个时候屈原所乘坐的小船,实际上就是端午节所使用的一种龙舟。

而且不仅仅是古代典籍中记载了吴越地区的端午节民俗传统,就连考古发现也有力地证明了,端午节的习俗早在屈原之前就已经出现。距今7000年的河姆渡遗址之中,考古专家们就已经发现用于竞渡用的独木舟和木桨。而当时的龙舟制作方法比较简单,就是在独木舟上雕刻龙形图案。随后,随着造船技术的提高,才出现了使用木板制成的狭长龙舟。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确凿的推测,端午节早在7000年前或者更早的时期,就已经成为当地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由于古代吴越地区的人们信仰古老的龙图腾,因此当初的人们是为了纪念龙神才衍生出了吃粽子、划龙舟的传统习俗。

2

《古韵新声》梳理端午起源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国家文物局联合推出的大型文化系列节目《古韵新声》端午节目,将于今日20:00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综合频道(CCTV-1)播出。

节目以“文物展演+文化访谈+古风乐舞”的表现形式,梳理端午节起源,全景式呈现端午节俗及其丰厚的人文内涵。

据了解,节目中提及和介绍了28件与端午密切相关的文物。整期节目以文物为引,通过展示多个朝代的文物,探索文物的前世今生,向观众讲述蕴藏在其中的端午故事。在近现代画作《屈原图》和《渔父图》入世与出世的哲学思辩中,诉说着屈原的家国之思;一组唐赤金走龙承载着祈福消灾的朴素希望;明万历斗彩张天师斩五毒纹盘寄托着人们祈求平安康健的美好心愿。

3

28件文物述说端午故事

节目从古籍文物中寻找蛛丝马迹,对端午起源做了更深入的探究,让我们知道了更多的端午“内幕”。有一种说法是,端午起源于上古时期吴越先民对龙图腾的崇拜。东方苍龙七宿在仲夏午月午日高悬中天,飞龙在天,很是吉利,因此端午节又被称为“天中节”。

端午节后来为啥就和屈原联系在一起了呢?在中国民族的发展历程之中,吴越地区的百越人渐渐融合进入汉族这个大家庭之中,因此端午节就成为全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为了能够让端午节更加具有民族文化内涵,后人就将屈原、曹娥等诸多古代名人附会到该节日之中。大约从汉末开始,人们逐渐赋予端午更多的人文情怀,才把纪念屈原与之联系起来,流传至今。

节目通过展示多个朝代的文物,为观众呈现了古人端午时节的热闹图景,以及先民对自然细致的考察和端午丰富的人文内涵。北宋画家张择端的《金明池争标图》,生动再现了北宋皇家园林金明池上龙舟争标激烈热闹的场景;《端阳故事图》册、《莲舟新月图》等一系列文物,更是为观众呈现了古人端午时节的热闹图景;《墨兰图》《幽兰图》等则体现了先民对自然细致的考察……据澎湃新闻

时评

“端”指“端正”,“午”即“正中” 行正方能致远,守正方能创新

在端午感受文脉之正

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各地的民俗大同而小异,但是要论其源起,就如磁针指南一样,“齐刷刷”地指向2000多年前披发行吟、自沉明志的大诗人屈原。

人们对屈原的景仰,也没有因为时间而消磨。端午文化其实有多个源头,像吴越大地上的端午传说就有别于古楚文化。但是,千年以降,屈原的故事愈发家喻户晓,楚辞的篇章更加脍炙人口。

一代又一代的国人,在端午节景仰屈原,这就是一段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百川归海的历史,彰显了中华文明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精神特质。屈原对个人修为的讲求、对家国情怀的坚守、对民生的关切、对革新的疾呼,这些文化遗产,早已融入我们这个民族的精神特质之中,是中华民族的文脉正宗。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有人这样释义“端午”:“端”指“端正”,“午”即“正中”。行正方能致远,守正方能创新,基于深厚中华文化底蕴的中国道路,就是一条自信之路、自立之路、自强之路。据新华社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杜漩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