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大学生走稳就业路

助力大学生走稳就业路

来源:光明日报2022-06-23

【民生观察】

当前正值高校毕业生择业的关键期,稳就业任务十分迫切。从供给总量看,2022年高校毕业生预计达1076万人,接近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的计划目标,实现充分就业压力巨大。从社会需求看,疫情反复给企业生产经营带来困难,服务业和中小企业受较大冲击,吸纳就业能力下降。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5月份16~24岁人口调查失业率达到18.4%,说明以大中专毕业生为主的青年群体就业明显不足。对此国家高度重视,上半年以来作出一系列部署、出台一揽子举措,千方百计帮助高校毕业生就业。应当看到,当前的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既有季节性成因,也受短期突发冲击和周期结构调整的影响,多重因素叠加造成矛盾积聚。在破解思路上,需要充分认识困难挑战,打出强有力的政策“组合拳”,在供需两端协同发力,多措并举,助力大学生走稳就业路。

应该看到,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经济持续恢复态势没有改变,这为稳就业稳预期提供了保障。上亿户市场主体是吸纳就业的主力军,当前的主要任务是帮助企业渡过难关,恢复经济增长信心。在各项助企纾困措施中,积极的就业促进政策十分重要。为鼓励企业挖掘用工潜力,可通过增设见习岗位、引入学徒制等方式,实行“先录用、后上岗”的柔性用工制度;对企业招录毕业生发放一次性招工补助,实行稳岗返还和缓缴社保费等措施,调动企业扩大用工的积极性。

同时,扩大基层就业空间,稳定公共部门岗位规模,加强政策性就业保障。加大人力资源密集型公共岗位供给是对冲周期性因素的有效手段。目前我国基层社区服务仍存短板,在健康防疫、公共卫生、养老托育、社会工作和司法辅助等方面亟须补充人才力量,高校毕业生参与社区服务就业创业大有可为。

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就业市场结构已发生很大变化,共享经济、平台电商和大数据等新业态下的灵活就业成为新的就业增长点,体现出门槛低、适应力强和方便快捷等优势。统计数据显示,在过去两年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分布中,灵活就业已占16%之上。“观念一转天地宽”,灵活就业并非贬义,它是大学生主动适应社会需求,追求实现自我价值的一种体现。对此要加以合理规划引导,避免高校部门将正规部门就业率、签订三方协议等指标考核绝对化的做法,在简化就业派遣手续、社保权益保护和提供社会服务等方面,大力支持大学生参与灵活就业。

要落实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青年大学生是国家创业创新队伍的生力军,在各行各业有广阔的创业发展空间。实施这一就业扶持战略,需要针对大学生群体初次参加工作、资本不足和经验少等方面的特点,在强化职业培训、融资担保、经营场地提供和科技孵化等方面,提供体制机制保障和支撑条件,将创业补贴、税费减免和社保补助等优惠政策落到实处,引导大学生积极投身于城乡建设各领域中的创业创新活动。

就业是民生之本,保就业就是保民生。随着形势的变化,大学生就业周期拉长,慢就业、缓就业以及毕业后失业等现象自然上升,建立健全困难群体的帮扶援助机制十分必要。一方面应加大对重点援助对象的精准援助,必要时引入公益性岗位进行兜底安置;另一方面可探索建立失业救助制度,将符合条件的困难大学生群体纳入最低生活保障,发放失业救济金。

促进大学生就业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注重稳就业政策的精准实施和精细化服务,确保实效。一是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强化政府、高校、企业之间的就业服务平台建设,搭建企业和毕业生之间的中介服务桥梁;二是适应疫情常态化防控要求,通过互联网技术促进云求职、云招聘和云服务,缓解供需两端的信息不对称问题,降低就业成本;三是建立促进大学生高质量就业的长效运行机制,通过深化高校教育体系改革,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和社会适应性;四要调动社会各方就业服务力量,汇聚形成稳就业促就业的强大合力。

(作者:房连泉,系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助力大学生走稳就业路

2022-06-23 08:25:59 来源:

【民生观察】

当前正值高校毕业生择业的关键期,稳就业任务十分迫切。从供给总量看,2022年高校毕业生预计达1076万人,接近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的计划目标,实现充分就业压力巨大。从社会需求看,疫情反复给企业生产经营带来困难,服务业和中小企业受较大冲击,吸纳就业能力下降。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5月份16~24岁人口调查失业率达到18.4%,说明以大中专毕业生为主的青年群体就业明显不足。对此国家高度重视,上半年以来作出一系列部署、出台一揽子举措,千方百计帮助高校毕业生就业。应当看到,当前的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既有季节性成因,也受短期突发冲击和周期结构调整的影响,多重因素叠加造成矛盾积聚。在破解思路上,需要充分认识困难挑战,打出强有力的政策“组合拳”,在供需两端协同发力,多措并举,助力大学生走稳就业路。

应该看到,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经济持续恢复态势没有改变,这为稳就业稳预期提供了保障。上亿户市场主体是吸纳就业的主力军,当前的主要任务是帮助企业渡过难关,恢复经济增长信心。在各项助企纾困措施中,积极的就业促进政策十分重要。为鼓励企业挖掘用工潜力,可通过增设见习岗位、引入学徒制等方式,实行“先录用、后上岗”的柔性用工制度;对企业招录毕业生发放一次性招工补助,实行稳岗返还和缓缴社保费等措施,调动企业扩大用工的积极性。

同时,扩大基层就业空间,稳定公共部门岗位规模,加强政策性就业保障。加大人力资源密集型公共岗位供给是对冲周期性因素的有效手段。目前我国基层社区服务仍存短板,在健康防疫、公共卫生、养老托育、社会工作和司法辅助等方面亟须补充人才力量,高校毕业生参与社区服务就业创业大有可为。

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就业市场结构已发生很大变化,共享经济、平台电商和大数据等新业态下的灵活就业成为新的就业增长点,体现出门槛低、适应力强和方便快捷等优势。统计数据显示,在过去两年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分布中,灵活就业已占16%之上。“观念一转天地宽”,灵活就业并非贬义,它是大学生主动适应社会需求,追求实现自我价值的一种体现。对此要加以合理规划引导,避免高校部门将正规部门就业率、签订三方协议等指标考核绝对化的做法,在简化就业派遣手续、社保权益保护和提供社会服务等方面,大力支持大学生参与灵活就业。

要落实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青年大学生是国家创业创新队伍的生力军,在各行各业有广阔的创业发展空间。实施这一就业扶持战略,需要针对大学生群体初次参加工作、资本不足和经验少等方面的特点,在强化职业培训、融资担保、经营场地提供和科技孵化等方面,提供体制机制保障和支撑条件,将创业补贴、税费减免和社保补助等优惠政策落到实处,引导大学生积极投身于城乡建设各领域中的创业创新活动。

就业是民生之本,保就业就是保民生。随着形势的变化,大学生就业周期拉长,慢就业、缓就业以及毕业后失业等现象自然上升,建立健全困难群体的帮扶援助机制十分必要。一方面应加大对重点援助对象的精准援助,必要时引入公益性岗位进行兜底安置;另一方面可探索建立失业救助制度,将符合条件的困难大学生群体纳入最低生活保障,发放失业救济金。

促进大学生就业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注重稳就业政策的精准实施和精细化服务,确保实效。一是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强化政府、高校、企业之间的就业服务平台建设,搭建企业和毕业生之间的中介服务桥梁;二是适应疫情常态化防控要求,通过互联网技术促进云求职、云招聘和云服务,缓解供需两端的信息不对称问题,降低就业成本;三是建立促进大学生高质量就业的长效运行机制,通过深化高校教育体系改革,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和社会适应性;四要调动社会各方就业服务力量,汇聚形成稳就业促就业的强大合力。

(作者:房连泉,系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

[责任编辑: 陈霞]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