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总书记的足迹·北京篇:奋力开创首都发展更加美好的明天
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北京干部群众踔厉奋发,砥砺前行,将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化为京华大地的生动实践,奋力开创首都发展更加美好的明天。

沿着总书记的足迹·北京篇:奋力开创首都发展更加美好的明天

来源:人民日报2022-06-27

原标题:奋力开创首都发展更加美好的明天(沿着总书记的足迹·北京篇)

062706390478_0rmrb2022062701_1.Jpeg

“建设和管理好首都,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10次考察北京,18次对北京工作发表重要讲话,深刻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怎样建设首都”这一重大时代课题,为做好新时代首都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走进胡同深处问民生,为首都历史名城保护把脉定向;擘画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重塑“一核两翼”空间格局;提出建设千年之城,为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定调领航……习近平总书记从调整城市战略定位、京津冀协同发展、疏解非首都功能、建设城市副中心、调整经济结构、治理“大城市病”、做好城市总体规划等各个方面,为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指方向、明路径。

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北京干部群众踔厉奋发,砥砺前行,将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化为京华大地的生动实践,奋力开创首都发展更加美好的明天。

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

南锣鼓巷是北京著名的历史文化街区,16条胡同,沿巷子鱼骨状东西展开,雨儿胡同位于南锣鼓巷西南部。2014年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沿着弯曲狭窄的通道,先后走进雨儿胡同29号、30号大杂院庄宝等4户居民家,察民生,问冷暖。

庄宝是这里土生土长的老住户,回忆起与总书记的对话,他连说“终生难忘”,“没想到总书记会来我们大杂院,没想到总书记关心我们‘收入有多少’‘上厕所远不远’这样的家常事。”庄宝当时住的30号院始建于元代,挤着14户居民,好多家两代人、三代人挤一间房。

“老城区改造要回应不同愿望和要求,工作量很大,有关部门要把工作做深做细,大家要多理解多支持,共同帮助政府把为群众办的实事办好。”习近平总书记的深情牵挂和重要指示,化为北京干部群众的使命与责任。

东城区以福祥、蓑衣、雨儿、帽儿4条胡同治理为探索,总结出“腾退、治理、保护、建设、管理、运营”的思路,全市1000多条胡同的治理工作,逐步展开。福祥社区党委书记李德青说,文物得以精细识别,修旧如旧;“架空线入地”亮了天空,“厕所革命”、垃圾精细分类,美了环境。门前插空植绿、花木葱茏,屋里“全电厨房”,胡同生活变得“倍儿”舒坦。

北京老城,作为我国数千年历史上唯一保存下来的古都,是历史文脉的承载。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和关心北京老城保护,2014年2月25日在玉河考察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工作时指出,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北京是世界著名古都,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一张金名片,传承保护好这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是首都的职责。2019年2月1日,总书记来到前门东区草厂四条胡同考察,对北京开展旧城保护整治的思路和做法表示肯定。

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催生了观念和工作路径的转变。北京放弃“旧城改造”,实行“老城保护”。说起“老城保护”,古建专家马炳坚笑得特别舒心:“一个‘老’字,体现了敬畏之心、珍爱之情;而保护,就是‘保’字当头,精心呵护。”

保护的力度前所未有。北京全面加强老城空间格局保护,保护好两轴与四重城廓、棋盘路网与六海八水的空间格局。全长7.8公里的中轴线,成为老城保护的重中之重。北京对历史城廓、历史街巷、城市标志物和标志建筑、景观视廊、历史河湖水系、历史文化街区、近代重要建筑、历史地名、古树名木等历史文化资源等进行家底调查,一木一石皆有登记,整体保护有了刚性约束的专项规划。

保护的视野愈加开阔。北京让历史文化遗产与山水形胜相辉映,整体提升保护香山、玉泉山、万寿山和静宜园、静明园、颐和园、圆明园、畅春园构成的三山五园地区,打造首都功能建设重要承载区和国家历史文化传承典范区;专项规划保护大运河、长城、西山永定河三条文化带,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生态涵养、修复相结合。

文化为建筑增光辉,建筑为文化扬新声。今年4月8日召开的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既有场馆设施等物质遗产,也有文化和人才遗产,这些都是宝贵财富,要充分运用好,让其成为推动发展的新动能,实现冬奥遗产利用效益最大化。

3月17日,改造工业遗产实现惊艳变身的首钢滑雪大跳台“雪飞天”迎来全面开放,吸引不少市民前来游览,成为北京这座“双奥之城”的新地标。作为北京冬奥会“指挥中枢”所在地,首钢园成为都市工业遗产保护再利用的经典案例。

首都风范,古都风韵,时代风貌。历史文化遗产是北京建设世界文化名城的根基,牢记总书记嘱托,北京正创新构建具有首都特点的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体系,精心擦亮“金名片”。

把环境治理这一重大民生实事紧紧抓在手上

作为一个快速发展的国际化大都市,北京在拥抱繁荣和活力的同时,能不能顺利突破雾霾围城等“大城市病”困扰?如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

2014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考察工作时指出,“像北京这样的特大城市,环境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作为重大民生实事紧紧抓在手上”,“努力把北京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

“要加大大气污染治理力度,应对雾霾污染、改善空气质量的首要任务是控制PM2.5”,牢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北京与周边城市协同治霾,污染治理力度、空气质量改善前所未有。“把蓝天一微克一微克‘抠’回来!”从事空气质量监测的北京市环保监测中心大气室主任李云婷,用展板展示了从2013年到2021年北京市空气质量中细颗粒物(PM2.5)浓度的变化历程。“经过近十年持续努力,北京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越来越多。”李云婷说,2021年,北京6项主要污染物浓度首次全部达到国家二级标准,PM2.5浓度为33微克/立方米,比2017年大幅下降43.1%。

北京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城市,保障水安全,关键要转变治水思路。“要深入开展节水型城市建设,使节约用水成为每个单位、每个家庭、每个人的自觉行动。”2014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考察工作时强调。

“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给我们指引了前进方向。我们大力推广节水器具,已经换装高效节水器具8万套。”北京市节水办主任张欣欣介绍,全市16个区全部建成节水型区,2021年全市再生水利用量达12亿立方米,占北京年度水资源配置总量的近三成。在首都经济保持持续平稳发展的前提下,新水使用量始终保持“零增长”,万元地区生产总值水耗全国最低。

蓝天白云下,密云水库水清如镜,这里是北京重要的地表饮用水源地、水资源战略储备基地。“我一直惦念着密云水库。”2020年8月,在密云水库建成6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给建设和守护密云水库的乡亲们回信,勉励大家继续守护好密云水库,为建设美丽北京作出新的贡献。“总书记的回信,激励我们按照更高标准保护好首都的‘无价之宝’。”密云水库综合执法大队大队长宇兴评说。

纵贯千年,横跨六区,全长82公里的京杭大运河北京段宛若一条玉带,连接起北京中心城区与副中心。“保护大运河是运河沿线所有地区的共同责任,北京要积极发挥示范作用。”2017年2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运河森林公园考察时谆谆嘱托。大运河的治理和保护由此大大加快,2021年实现通州段全线旅游通航。曾经黑臭的大运河如今水光潋滟、白鹭点点,两岸树木葱茏、绿荫连绵。“我们要按照总书记的嘱托守好运河,做最勤勉的‘护河人’。”北运河西中仓段河长说。

还河于城,还水于民,北京持之以恒推动河湖生态复苏。“过去北京有句话,叫做‘有河皆枯、有水皆污’,如今这一局面已经得到根本改观。”北京市水资源调度管理事务中心副主任王俊文介绍,通过开展生态补水,永定河、潮白河等北京五大河流2021年重现“流动的河”,并贯通入海。

泉水复涌,是地下水源涵养状况的直观体现。北京市水文总站的最新监测数据表明,北京市地下水位连续6年回升,加之去年降水丰沛,京郊山涧有81处泉眼复涌。记者在昌平区京密引水渠北岸的秦城村看到,历史悠久的秦城泉,时隔20年清泉复涌、溪流潺潺,原本静谧的小村如今访客不断。

永定河畔,习近平总书记10年前种下的白皮松枝叶繁茂、苍翠挺拔。2013年以来,每年植树节前后,习近平总书记都同首都群众一起参加义务植树活动。2018年4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强调,开展国土绿化行动,既要注重数量更要注重质量,坚持科学绿化、规划引领、因地制宜,走科学、生态、节俭的绿化发展之路,久久为功、善做善成,不断扩大森林面积,不断提高森林质量,不断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

在这一理念指引下,北京在完成第一轮百万亩平原造林的基础上,从2018年开启新一轮百万亩绿化造林工程,工程将在2022年全面收官。2021年底,北京森林覆盖率提升到44.6%,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6.6平方米。

让城市副中心成为千年古都又一张靓丽名片

老城保护提速的同时,北京城市副中心也加快建设,一座先规划后建设、以绿色发展为示范的千年之城,正在拔节生长。

“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不仅是调整北京空间格局、治理大城市病、拓展发展新空间的需要,也是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探索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模式的需要。”2016年5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研究部署规划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和进一步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有关工作。2017年3月28日,党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雄安新区。首都北京“一核两翼”的空间结构由此拉开,首都的建设和发展有了更广阔的空间。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以创造历史、追求艺术的精神进行北京城市副中心的规划设计建设,构建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水城共融、多组团集约紧凑发展的生态城市布局,着力打造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示范区、新型城镇化示范区、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示范区。”把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好,是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重托。

2019年1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北京城市副中心,亲切看望、勉励刚刚搬迁入驻的北京市级机关干部,强调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是北京建城立都以来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大事,对新时代北京的发展是一个重大机遇。让我们共同努力把这件大事办好。希望大家以新办公区的新气象,在各项工作中实现新的更大作为!

“我为能亲历这一历史性时刻而骄傲。”北京城建集团城市副中心A1项目常务副经理胡宪章还记得,2017年2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副中心建设工地考察建设进度,了解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应用情况,指出站在当前这个时间节点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要有21世纪的眼光。规划、建设、管理都要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落实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的要求。

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北京举全市之力,一年一个节点,有序拉开城市副中心建设框架。

未建城,先播绿。在城市副中心155平方公里核心区的最中央,不是高楼林立的商务区,也不是行政办公区,而是规划面积达11.2平方公里的城市绿心森林公园。

“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两次来到这里植树,这一直鼓舞和激励着我们。”北投集团副总经理揭俊说。经过大规模绿化建设,城市绿心森林公园近万亩景观林已蔚然成林,全长5.5公里的星形园路闭合成环。这片生态绿地与大运河森林公园隔路相望,连绵成片,蔚为壮观。

城市绿心森林公园西北部,大运河博物馆“运河之舟”扬帆待发,副中心图书馆银杏叶状的屋顶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这里的建筑采用地源热泵供冷供热,区域内可再生能源利用率超过40%,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1556吨。副中心新建公共建筑全部执行三星级绿色建筑标准,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5%。

五河交汇处,运河商务区的高楼拔地而起,现代金融服务产业链和总部经济发展态势初步形成……“十四五”时期,北京城市副中心将保持每年千亿元的投资规模,一座生机勃发的未来城市正在崛起。

“使北京城市副中心成为这座千年古都又一张靓丽的城市名片。”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期待,正逐步变成现实。

如果把雄安与北京城市副中心连成一条直线,它有一个夺目的中间点:大兴国际机场。从空中俯瞰,大兴国际机场犹如一只凤凰,与首都国际机场形成“龙凤呈祥”的“双枢纽”格局。

2014年12月开工建设的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是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关怀、亲自推动的首都重大标志性工程。2019年9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大兴国际机场投运仪式,宣布机场正式投运并巡览航站楼。他强调,大兴国际机场是首都的重大标志性工程,是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骨干工程。京津冀三地要抓住机遇加强协同合作,加快推动地区高质量发展。

建设面向未来的航空城,依托于大兴国际机场设立的临空经济区建设目前已全面启动,承接市区赋权187项,形成一批制度创新成果。在京津冀一体化的蓝图上,大兴国际机场正打造国际航空枢纽建设运营新标杆、世界一流便捷高效新国门、京津冀协同发展新引擎。

紧紧抓住和用好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

首都的产业应该是怎样的?一个拥有近百所高校、拥有三大科学城的国际大都市的产业应该是怎样的?2014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考察工作,明确了首都北京“四个中心”的城市功能定位。在这座千年古都的发展史上,“科技创新中心”第一次作为其核心功能精彩亮相。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科技创新,2013年9月30日上午,中共中央政治局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题举行第九次集体学习,把“课堂”搬到了中关村。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决定着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全党全社会都要充分认识科技创新的巨大作用,敏锐把握世界科技创新发展趋势,紧紧抓住和用好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把创新驱动发展作为面向未来的一项重大战略实施好。

“总书记要求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紧紧抓住和用好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不能等待、不能观望、不能懈怠。”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副主任张宇蕾当时就在现场,回想起总书记的讲话,如今仍难掩激动。

10年间,北京壮士断腕。疏解非首都功能,放弃“大而全”的产业结构。先后退出一般制造业企业3164家,疏解提升市场和物流中心近千个。拆违超2亿平方米,建筑规模和建设用地由增转降,北京成为全国首个减量发展的城市。

10年间,北京蝶变新生。打造发展新高地,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人工智能、5G通信、航天卫星、生物医药等产业迅速兴起,新一代信息技术、医药健康成为北京发展的“双引擎”。2021年,北京数字经济占比超四成、经济总量迈上4万亿元新台阶。

“让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总书记的指示激励着中关村的科技创新企业不断成长。”利亚德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军回忆,正是从那时起,利亚德迎来持续高速发展,总资产增长27倍,净资产增长28倍。“现在公司拥有2280多项专利,连续5年蝉联全球LED显示市场占有率第一。”

科技创新的热潮,在京华大地涌动。

从无到有!雁栖湖畔,曾经看山看水的京郊小镇怀柔,崛起一座聚焦原始创新的科学城,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装置、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装置、高能同步辐射光源等一批“大国重器”破土而出。几年时间,以怀柔科学城为代表的“三城一区”,以不足6%的土地面积贡献了北京1/3的GDP。

从“0”到“1”!国家实验室等一批战略科技力量落地,12个超算中心、46台全球算力500强的超级计算机先后建成运行,马约拉纳任意子、新型基因编辑技术、天机芯、量子直接通信样机、“悟道”、“长安链”等一批世界级重大原创成果相继问世。

“自主创新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动能转换的迫切要求和重要支撑,必须创造条件、营造氛围,调动各方面创新积极性,让每一个有创新梦想的人都能专注创新,让每一份创新活力都能充分迸发。”2019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京津冀三省市考察时强调。

优化创新生态,北京的科技体制改革持续深化。“科创30条”、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优化营商环境条例、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报备即批准”……一系列先行先试的法规政策,打破藩篱,助推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的目光一直亲切注视着中关村发展。“中国支持中关村开展新一轮先行先试改革,加快建设世界领先的科技园区,为促进全球科技创新交流合作作出新的贡献。”2021年9月24日,总书记向2021中关村论坛视频致贺。

新的运行体制、新的财政支持政策、新的绩效评价机制、新的知识产权激励、新的固定资产管理方式,按照“五新”机制建立的新型研发机构持续激发着科研人员积极性和创造性。“我国科学家实现百公里距离量子直接通信。”今年4月,从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传出的消息,刷新了新的世界纪录。项目负责人之一、清华大学教授龙桂鲁感慨万千,“这里面有团队的努力,但根本上是新的体制机制激发了科技创新的活力。”

2021年11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支持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开展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先行先试改革的若干措施》。

2022年1月28日,依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北京微芯区块链与边缘计算研究院建设的未来区块链与隐私计算高精尖创新中心成立,这个“全球第一家”,是北京中关村在全球竞争激烈的区块链核心技术领域,为中国打造的又一张“金名片”。多年来,中关村示范区企业总收入保持两位数增长。加强关键核心技术研究布局,中关村的金字招牌越擦越亮。

党的十八大以来,是北京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时期。“回首10年,总书记对北京寄予厚望之重、关爱之大、期许之深、倾注精力之多,前所未有。指方向、明路径、教方法,首都工作每前进一步、京华大地的每一处变化,都凝结着总书记的亲切关怀和殷殷教诲。”北京市委主要负责同志表示,首都北京将始终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明的方向,风雨无阻前行,推动北京这座伟大城市深刻转型,奋力开创首都发展更加美好的明天。

(人民日报记者朱竞若、贺勇、王昊男)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沿着总书记的足迹·北京篇:奋力开创首都发展更加美好的明天

2022-06-27 22:11:25 来源:

原标题:奋力开创首都发展更加美好的明天(沿着总书记的足迹·北京篇)

062706390478_0rmrb2022062701_1.Jpeg

“建设和管理好首都,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10次考察北京,18次对北京工作发表重要讲话,深刻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怎样建设首都”这一重大时代课题,为做好新时代首都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走进胡同深处问民生,为首都历史名城保护把脉定向;擘画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重塑“一核两翼”空间格局;提出建设千年之城,为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定调领航……习近平总书记从调整城市战略定位、京津冀协同发展、疏解非首都功能、建设城市副中心、调整经济结构、治理“大城市病”、做好城市总体规划等各个方面,为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指方向、明路径。

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北京干部群众踔厉奋发,砥砺前行,将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化为京华大地的生动实践,奋力开创首都发展更加美好的明天。

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

南锣鼓巷是北京著名的历史文化街区,16条胡同,沿巷子鱼骨状东西展开,雨儿胡同位于南锣鼓巷西南部。2014年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沿着弯曲狭窄的通道,先后走进雨儿胡同29号、30号大杂院庄宝等4户居民家,察民生,问冷暖。

庄宝是这里土生土长的老住户,回忆起与总书记的对话,他连说“终生难忘”,“没想到总书记会来我们大杂院,没想到总书记关心我们‘收入有多少’‘上厕所远不远’这样的家常事。”庄宝当时住的30号院始建于元代,挤着14户居民,好多家两代人、三代人挤一间房。

“老城区改造要回应不同愿望和要求,工作量很大,有关部门要把工作做深做细,大家要多理解多支持,共同帮助政府把为群众办的实事办好。”习近平总书记的深情牵挂和重要指示,化为北京干部群众的使命与责任。

东城区以福祥、蓑衣、雨儿、帽儿4条胡同治理为探索,总结出“腾退、治理、保护、建设、管理、运营”的思路,全市1000多条胡同的治理工作,逐步展开。福祥社区党委书记李德青说,文物得以精细识别,修旧如旧;“架空线入地”亮了天空,“厕所革命”、垃圾精细分类,美了环境。门前插空植绿、花木葱茏,屋里“全电厨房”,胡同生活变得“倍儿”舒坦。

北京老城,作为我国数千年历史上唯一保存下来的古都,是历史文脉的承载。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和关心北京老城保护,2014年2月25日在玉河考察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工作时指出,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北京是世界著名古都,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一张金名片,传承保护好这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是首都的职责。2019年2月1日,总书记来到前门东区草厂四条胡同考察,对北京开展旧城保护整治的思路和做法表示肯定。

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催生了观念和工作路径的转变。北京放弃“旧城改造”,实行“老城保护”。说起“老城保护”,古建专家马炳坚笑得特别舒心:“一个‘老’字,体现了敬畏之心、珍爱之情;而保护,就是‘保’字当头,精心呵护。”

保护的力度前所未有。北京全面加强老城空间格局保护,保护好两轴与四重城廓、棋盘路网与六海八水的空间格局。全长7.8公里的中轴线,成为老城保护的重中之重。北京对历史城廓、历史街巷、城市标志物和标志建筑、景观视廊、历史河湖水系、历史文化街区、近代重要建筑、历史地名、古树名木等历史文化资源等进行家底调查,一木一石皆有登记,整体保护有了刚性约束的专项规划。

保护的视野愈加开阔。北京让历史文化遗产与山水形胜相辉映,整体提升保护香山、玉泉山、万寿山和静宜园、静明园、颐和园、圆明园、畅春园构成的三山五园地区,打造首都功能建设重要承载区和国家历史文化传承典范区;专项规划保护大运河、长城、西山永定河三条文化带,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生态涵养、修复相结合。

文化为建筑增光辉,建筑为文化扬新声。今年4月8日召开的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既有场馆设施等物质遗产,也有文化和人才遗产,这些都是宝贵财富,要充分运用好,让其成为推动发展的新动能,实现冬奥遗产利用效益最大化。

3月17日,改造工业遗产实现惊艳变身的首钢滑雪大跳台“雪飞天”迎来全面开放,吸引不少市民前来游览,成为北京这座“双奥之城”的新地标。作为北京冬奥会“指挥中枢”所在地,首钢园成为都市工业遗产保护再利用的经典案例。

首都风范,古都风韵,时代风貌。历史文化遗产是北京建设世界文化名城的根基,牢记总书记嘱托,北京正创新构建具有首都特点的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体系,精心擦亮“金名片”。

把环境治理这一重大民生实事紧紧抓在手上

作为一个快速发展的国际化大都市,北京在拥抱繁荣和活力的同时,能不能顺利突破雾霾围城等“大城市病”困扰?如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

2014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考察工作时指出,“像北京这样的特大城市,环境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作为重大民生实事紧紧抓在手上”,“努力把北京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

“要加大大气污染治理力度,应对雾霾污染、改善空气质量的首要任务是控制PM2.5”,牢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北京与周边城市协同治霾,污染治理力度、空气质量改善前所未有。“把蓝天一微克一微克‘抠’回来!”从事空气质量监测的北京市环保监测中心大气室主任李云婷,用展板展示了从2013年到2021年北京市空气质量中细颗粒物(PM2.5)浓度的变化历程。“经过近十年持续努力,北京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越来越多。”李云婷说,2021年,北京6项主要污染物浓度首次全部达到国家二级标准,PM2.5浓度为33微克/立方米,比2017年大幅下降43.1%。

北京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城市,保障水安全,关键要转变治水思路。“要深入开展节水型城市建设,使节约用水成为每个单位、每个家庭、每个人的自觉行动。”2014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考察工作时强调。

“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给我们指引了前进方向。我们大力推广节水器具,已经换装高效节水器具8万套。”北京市节水办主任张欣欣介绍,全市16个区全部建成节水型区,2021年全市再生水利用量达12亿立方米,占北京年度水资源配置总量的近三成。在首都经济保持持续平稳发展的前提下,新水使用量始终保持“零增长”,万元地区生产总值水耗全国最低。

蓝天白云下,密云水库水清如镜,这里是北京重要的地表饮用水源地、水资源战略储备基地。“我一直惦念着密云水库。”2020年8月,在密云水库建成6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给建设和守护密云水库的乡亲们回信,勉励大家继续守护好密云水库,为建设美丽北京作出新的贡献。“总书记的回信,激励我们按照更高标准保护好首都的‘无价之宝’。”密云水库综合执法大队大队长宇兴评说。

纵贯千年,横跨六区,全长82公里的京杭大运河北京段宛若一条玉带,连接起北京中心城区与副中心。“保护大运河是运河沿线所有地区的共同责任,北京要积极发挥示范作用。”2017年2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运河森林公园考察时谆谆嘱托。大运河的治理和保护由此大大加快,2021年实现通州段全线旅游通航。曾经黑臭的大运河如今水光潋滟、白鹭点点,两岸树木葱茏、绿荫连绵。“我们要按照总书记的嘱托守好运河,做最勤勉的‘护河人’。”北运河西中仓段河长说。

还河于城,还水于民,北京持之以恒推动河湖生态复苏。“过去北京有句话,叫做‘有河皆枯、有水皆污’,如今这一局面已经得到根本改观。”北京市水资源调度管理事务中心副主任王俊文介绍,通过开展生态补水,永定河、潮白河等北京五大河流2021年重现“流动的河”,并贯通入海。

泉水复涌,是地下水源涵养状况的直观体现。北京市水文总站的最新监测数据表明,北京市地下水位连续6年回升,加之去年降水丰沛,京郊山涧有81处泉眼复涌。记者在昌平区京密引水渠北岸的秦城村看到,历史悠久的秦城泉,时隔20年清泉复涌、溪流潺潺,原本静谧的小村如今访客不断。

永定河畔,习近平总书记10年前种下的白皮松枝叶繁茂、苍翠挺拔。2013年以来,每年植树节前后,习近平总书记都同首都群众一起参加义务植树活动。2018年4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强调,开展国土绿化行动,既要注重数量更要注重质量,坚持科学绿化、规划引领、因地制宜,走科学、生态、节俭的绿化发展之路,久久为功、善做善成,不断扩大森林面积,不断提高森林质量,不断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

在这一理念指引下,北京在完成第一轮百万亩平原造林的基础上,从2018年开启新一轮百万亩绿化造林工程,工程将在2022年全面收官。2021年底,北京森林覆盖率提升到44.6%,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6.6平方米。

让城市副中心成为千年古都又一张靓丽名片

老城保护提速的同时,北京城市副中心也加快建设,一座先规划后建设、以绿色发展为示范的千年之城,正在拔节生长。

“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不仅是调整北京空间格局、治理大城市病、拓展发展新空间的需要,也是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探索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模式的需要。”2016年5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研究部署规划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和进一步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有关工作。2017年3月28日,党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雄安新区。首都北京“一核两翼”的空间结构由此拉开,首都的建设和发展有了更广阔的空间。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以创造历史、追求艺术的精神进行北京城市副中心的规划设计建设,构建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水城共融、多组团集约紧凑发展的生态城市布局,着力打造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示范区、新型城镇化示范区、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示范区。”把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好,是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重托。

2019年1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北京城市副中心,亲切看望、勉励刚刚搬迁入驻的北京市级机关干部,强调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是北京建城立都以来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大事,对新时代北京的发展是一个重大机遇。让我们共同努力把这件大事办好。希望大家以新办公区的新气象,在各项工作中实现新的更大作为!

“我为能亲历这一历史性时刻而骄傲。”北京城建集团城市副中心A1项目常务副经理胡宪章还记得,2017年2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副中心建设工地考察建设进度,了解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应用情况,指出站在当前这个时间节点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要有21世纪的眼光。规划、建设、管理都要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落实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的要求。

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北京举全市之力,一年一个节点,有序拉开城市副中心建设框架。

未建城,先播绿。在城市副中心155平方公里核心区的最中央,不是高楼林立的商务区,也不是行政办公区,而是规划面积达11.2平方公里的城市绿心森林公园。

“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两次来到这里植树,这一直鼓舞和激励着我们。”北投集团副总经理揭俊说。经过大规模绿化建设,城市绿心森林公园近万亩景观林已蔚然成林,全长5.5公里的星形园路闭合成环。这片生态绿地与大运河森林公园隔路相望,连绵成片,蔚为壮观。

城市绿心森林公园西北部,大运河博物馆“运河之舟”扬帆待发,副中心图书馆银杏叶状的屋顶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这里的建筑采用地源热泵供冷供热,区域内可再生能源利用率超过40%,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1556吨。副中心新建公共建筑全部执行三星级绿色建筑标准,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5%。

五河交汇处,运河商务区的高楼拔地而起,现代金融服务产业链和总部经济发展态势初步形成……“十四五”时期,北京城市副中心将保持每年千亿元的投资规模,一座生机勃发的未来城市正在崛起。

“使北京城市副中心成为这座千年古都又一张靓丽的城市名片。”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期待,正逐步变成现实。

如果把雄安与北京城市副中心连成一条直线,它有一个夺目的中间点:大兴国际机场。从空中俯瞰,大兴国际机场犹如一只凤凰,与首都国际机场形成“龙凤呈祥”的“双枢纽”格局。

2014年12月开工建设的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是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关怀、亲自推动的首都重大标志性工程。2019年9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大兴国际机场投运仪式,宣布机场正式投运并巡览航站楼。他强调,大兴国际机场是首都的重大标志性工程,是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骨干工程。京津冀三地要抓住机遇加强协同合作,加快推动地区高质量发展。

建设面向未来的航空城,依托于大兴国际机场设立的临空经济区建设目前已全面启动,承接市区赋权187项,形成一批制度创新成果。在京津冀一体化的蓝图上,大兴国际机场正打造国际航空枢纽建设运营新标杆、世界一流便捷高效新国门、京津冀协同发展新引擎。

紧紧抓住和用好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

首都的产业应该是怎样的?一个拥有近百所高校、拥有三大科学城的国际大都市的产业应该是怎样的?2014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考察工作,明确了首都北京“四个中心”的城市功能定位。在这座千年古都的发展史上,“科技创新中心”第一次作为其核心功能精彩亮相。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科技创新,2013年9月30日上午,中共中央政治局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题举行第九次集体学习,把“课堂”搬到了中关村。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决定着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全党全社会都要充分认识科技创新的巨大作用,敏锐把握世界科技创新发展趋势,紧紧抓住和用好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把创新驱动发展作为面向未来的一项重大战略实施好。

“总书记要求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紧紧抓住和用好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不能等待、不能观望、不能懈怠。”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副主任张宇蕾当时就在现场,回想起总书记的讲话,如今仍难掩激动。

10年间,北京壮士断腕。疏解非首都功能,放弃“大而全”的产业结构。先后退出一般制造业企业3164家,疏解提升市场和物流中心近千个。拆违超2亿平方米,建筑规模和建设用地由增转降,北京成为全国首个减量发展的城市。

10年间,北京蝶变新生。打造发展新高地,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人工智能、5G通信、航天卫星、生物医药等产业迅速兴起,新一代信息技术、医药健康成为北京发展的“双引擎”。2021年,北京数字经济占比超四成、经济总量迈上4万亿元新台阶。

“让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总书记的指示激励着中关村的科技创新企业不断成长。”利亚德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军回忆,正是从那时起,利亚德迎来持续高速发展,总资产增长27倍,净资产增长28倍。“现在公司拥有2280多项专利,连续5年蝉联全球LED显示市场占有率第一。”

科技创新的热潮,在京华大地涌动。

从无到有!雁栖湖畔,曾经看山看水的京郊小镇怀柔,崛起一座聚焦原始创新的科学城,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装置、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装置、高能同步辐射光源等一批“大国重器”破土而出。几年时间,以怀柔科学城为代表的“三城一区”,以不足6%的土地面积贡献了北京1/3的GDP。

从“0”到“1”!国家实验室等一批战略科技力量落地,12个超算中心、46台全球算力500强的超级计算机先后建成运行,马约拉纳任意子、新型基因编辑技术、天机芯、量子直接通信样机、“悟道”、“长安链”等一批世界级重大原创成果相继问世。

“自主创新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动能转换的迫切要求和重要支撑,必须创造条件、营造氛围,调动各方面创新积极性,让每一个有创新梦想的人都能专注创新,让每一份创新活力都能充分迸发。”2019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京津冀三省市考察时强调。

优化创新生态,北京的科技体制改革持续深化。“科创30条”、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优化营商环境条例、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报备即批准”……一系列先行先试的法规政策,打破藩篱,助推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的目光一直亲切注视着中关村发展。“中国支持中关村开展新一轮先行先试改革,加快建设世界领先的科技园区,为促进全球科技创新交流合作作出新的贡献。”2021年9月24日,总书记向2021中关村论坛视频致贺。

新的运行体制、新的财政支持政策、新的绩效评价机制、新的知识产权激励、新的固定资产管理方式,按照“五新”机制建立的新型研发机构持续激发着科研人员积极性和创造性。“我国科学家实现百公里距离量子直接通信。”今年4月,从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传出的消息,刷新了新的世界纪录。项目负责人之一、清华大学教授龙桂鲁感慨万千,“这里面有团队的努力,但根本上是新的体制机制激发了科技创新的活力。”

2021年11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支持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开展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先行先试改革的若干措施》。

2022年1月28日,依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北京微芯区块链与边缘计算研究院建设的未来区块链与隐私计算高精尖创新中心成立,这个“全球第一家”,是北京中关村在全球竞争激烈的区块链核心技术领域,为中国打造的又一张“金名片”。多年来,中关村示范区企业总收入保持两位数增长。加强关键核心技术研究布局,中关村的金字招牌越擦越亮。

党的十八大以来,是北京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时期。“回首10年,总书记对北京寄予厚望之重、关爱之大、期许之深、倾注精力之多,前所未有。指方向、明路径、教方法,首都工作每前进一步、京华大地的每一处变化,都凝结着总书记的亲切关怀和殷殷教诲。”北京市委主要负责同志表示,首都北京将始终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明的方向,风雨无阻前行,推动北京这座伟大城市深刻转型,奋力开创首都发展更加美好的明天。

(人民日报记者朱竞若、贺勇、王昊男)

[责任编辑: 谭周]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