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跳起摸高 加速奔跑

黑龙江:跳起摸高 加速奔跑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2-07-18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

【跨越】

光明日报记者 张士英

盛夏的黑龙江,广袤的黑土地绿意盎然,大小兴安岭林海苍茫,三江奔流蜿蜒千里,湿地湖泊星罗棋布。大美龙江,尽显勃勃生机。

7月2日,全国工商联主席高端峰会暨全国优强民营企业助推黑龙江高质量发展大会在哈尔滨举行,企业家云集,项目签约落地,投资跨越山海。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深入黑龙江考察调研,为黑龙江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擘画蓝图。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黑龙江省在贯彻新发展理念中谋发展、闯新路,跳起摸高、加速奔跑。

提升粮食产能 端牢中国饭碗

走进黑龙江省虎林市八五六农场第六管理区,一行行绿油油、齐整整的水稻长势喜人,空中喷洒肥料的无人机轻轻掠过,稻田里碧波荡漾。

“这玩意儿小,作用可大了,手机操控几个来回,260亩地就喷完了,雾化效果好,省力、省料又省钱。”种植户邵金辉边操控无人机,边兴奋地介绍道:“原先顶着太阳晒,深一脚浅一脚干两天,现在三四个小时就完事了。”智能化育秧、无人机插秧、智能叶龄诊断、自动灌溉……今年,从春耕到夏管,邵金辉家种植的水稻全部实现智能化作业。

科技赋能,农业提质增效。黑龙江省作为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全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9%,主要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98%。2021年,黑龙江省粮食总产量达1573.5亿斤,连续12年位居全国首位,商品量和调出量均居全国第一。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黑龙江作为黑土耕地资源大省,拥有典型黑土耕地面积1.56亿亩,占东北典型黑土区耕地面积的56.1%。黑土保护立法、加强黑土监测、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建设高标准农田……近年来,在提高粮食产能,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的前提下,黑龙江省坚持种养结合,多措并举,保护“耕地中的大熊猫”。

“小时候地很松软,后来变得板结、不吃水,粮食种在地里就像进入‘闷罐’。”在黑龙江省海伦市前进镇一处大豆地头,邹春波杂粮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海冰形象地说:“这几年,省里重视黑土地保护,推行秸秆翻埋,施有机肥,地力提升了,粮食品质也提高了。”

“十三五”时期,黑龙江累计落实黑土地保护示范区面积1000万亩,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比2015年提高3.6%,耕地质量平均提高0.54个等级。

打造特色品牌 带动乡村振兴

“哈喽,大家好,我是种米姑娘雨佳,我身后的摄像头可以追踪到1200亩的有机石板田……”在黑龙江宁安市渤海镇上官地村,返乡创业的大学生陈雨佳通过网络直播推介家乡的特色有机大米。

上官地村距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镜泊湖30公里,毗邻渤海国上京龙泉府遗址和玄武湖,是响水石板大米核心产区。为打造“响水大米”品牌知名度、影响力,村党支部书记禇丽娟组织村民成立宁安市玄武湖大米专业合作社,实行稻米选种、精准育亩、耕作模式、线上线下销售“四个统一”,聚指成拳做强稻米产业。

牡丹江市八山半水分半田,耕地面积仅占全省4%。近年来,全市打生态绿色有机牌、走特色高效精品路,精耕细作、一村一品,通过培育特色产业促进乡村振兴,农民人均收入连续19年居全省之首。宁安响水大米、穆棱大豆、兰岗西瓜、东宁黑木耳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和绿色有机认证产品分别达到19个和214个。

炎炎夏日,地处祖国最北端的漠河市北极村迎来旅游旺季。“90后”的韩雪婷和爱人经营一家青年旅舍,每天的生活忙碌而充实。“以前是公婆经营,只有三个房间,后来游客越来越多,我们进行了扩建和升级改造,受到年轻人的喜爱。”

最北一家人、最美邮局、最北商店……在北极村,随处可见各类地标吸引游客拍照打卡。依托独特的地理位置,漠河市在“北”字上做文章,打造“找北”旅游品牌,北极村从一个无人知晓的偏隅小乡村变成全国著名旅游地。

“我们不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通过特色产业提升行动,促进农民持续增收。2021年,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17889元,比2016年增长51.18%。”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庞海涛说。

培育新兴产业 激活发展引擎

梦幻冰雪馆、冰雪秀场、冰山馆、雪花摩天轮……在哈尔滨市松花江北岸,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四季冰雪项目建设现场,塔吊林立,工人们顶着烈日加紧建设,一座座场馆拔地而起,初具规模。

“抢抓后冬奥时代做大做强冰雪经济的历史性机遇,我们优化产业布局,整合冰雪资源,打破冰雪旅游季节限制,延长冰雪产业链条,推动哈尔滨的冰雪旅游从一季走向四季。”在施工现场,太阳岛集团副总经理、冰雪大世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郭宏伟表示,该项目计划2023年全面竣工并投入使用。

黑龙江省冰雪资源富集,经过多年发展,打造了哈尔滨市国际冰雪节、齐齐哈尔“雪地观鹤节”、牡丹江中国·雪乡嘉年华、佳木斯“东极之冬·三江泼雪节”、大庆市“雪地温泉节”、伊春森林冰雪欢乐季等冰雪旅游品牌,“冷资源”成为“热产业”,冰天雪地变为金山银山。

在哈尔滨利民开发区,黑龙江亚康北药生物制药一期的干细胞科技项目已经完成了工程的20%。建成后,企业干细胞和免疫细胞实验室将转移到这里。“后续二期建设的厂房,主要用于干细胞成果的转化和生产。一二期预计年产值可达1亿元,利税达到1000万元以上,能带动200人以上就业。”公司项目经理任鹏说。在哈尔滨利民生物医药园区,像亚康北药这样的企业还有50余家,园区已经发展成为国家生物医药产业集群试点城市的核心集聚区。

爬坡过坎、滚石上山。黑龙江省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生物经济、冰雪经济和创意设计等新兴产业,以此为突破口,进一步改造升级“老字号”、深度开发“原字号”、培育壮大“新字号”,推进产业转型、动能转换、增长方式转变,实现振兴发展。

【2012】

●全省地区生产总值11015.8亿元

●主要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91.7%

●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61.5%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760元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604元

【2021】

●全省地区生产总值14879.2亿元

●主要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98%

●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69%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646元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889元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黑龙江:跳起摸高 加速奔跑

2022-07-18 11:20:54 来源: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

【跨越】

光明日报记者 张士英

盛夏的黑龙江,广袤的黑土地绿意盎然,大小兴安岭林海苍茫,三江奔流蜿蜒千里,湿地湖泊星罗棋布。大美龙江,尽显勃勃生机。

7月2日,全国工商联主席高端峰会暨全国优强民营企业助推黑龙江高质量发展大会在哈尔滨举行,企业家云集,项目签约落地,投资跨越山海。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深入黑龙江考察调研,为黑龙江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擘画蓝图。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黑龙江省在贯彻新发展理念中谋发展、闯新路,跳起摸高、加速奔跑。

提升粮食产能 端牢中国饭碗

走进黑龙江省虎林市八五六农场第六管理区,一行行绿油油、齐整整的水稻长势喜人,空中喷洒肥料的无人机轻轻掠过,稻田里碧波荡漾。

“这玩意儿小,作用可大了,手机操控几个来回,260亩地就喷完了,雾化效果好,省力、省料又省钱。”种植户邵金辉边操控无人机,边兴奋地介绍道:“原先顶着太阳晒,深一脚浅一脚干两天,现在三四个小时就完事了。”智能化育秧、无人机插秧、智能叶龄诊断、自动灌溉……今年,从春耕到夏管,邵金辉家种植的水稻全部实现智能化作业。

科技赋能,农业提质增效。黑龙江省作为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全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9%,主要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98%。2021年,黑龙江省粮食总产量达1573.5亿斤,连续12年位居全国首位,商品量和调出量均居全国第一。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黑龙江作为黑土耕地资源大省,拥有典型黑土耕地面积1.56亿亩,占东北典型黑土区耕地面积的56.1%。黑土保护立法、加强黑土监测、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建设高标准农田……近年来,在提高粮食产能,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的前提下,黑龙江省坚持种养结合,多措并举,保护“耕地中的大熊猫”。

“小时候地很松软,后来变得板结、不吃水,粮食种在地里就像进入‘闷罐’。”在黑龙江省海伦市前进镇一处大豆地头,邹春波杂粮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海冰形象地说:“这几年,省里重视黑土地保护,推行秸秆翻埋,施有机肥,地力提升了,粮食品质也提高了。”

“十三五”时期,黑龙江累计落实黑土地保护示范区面积1000万亩,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比2015年提高3.6%,耕地质量平均提高0.54个等级。

打造特色品牌 带动乡村振兴

“哈喽,大家好,我是种米姑娘雨佳,我身后的摄像头可以追踪到1200亩的有机石板田……”在黑龙江宁安市渤海镇上官地村,返乡创业的大学生陈雨佳通过网络直播推介家乡的特色有机大米。

上官地村距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镜泊湖30公里,毗邻渤海国上京龙泉府遗址和玄武湖,是响水石板大米核心产区。为打造“响水大米”品牌知名度、影响力,村党支部书记禇丽娟组织村民成立宁安市玄武湖大米专业合作社,实行稻米选种、精准育亩、耕作模式、线上线下销售“四个统一”,聚指成拳做强稻米产业。

牡丹江市八山半水分半田,耕地面积仅占全省4%。近年来,全市打生态绿色有机牌、走特色高效精品路,精耕细作、一村一品,通过培育特色产业促进乡村振兴,农民人均收入连续19年居全省之首。宁安响水大米、穆棱大豆、兰岗西瓜、东宁黑木耳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和绿色有机认证产品分别达到19个和214个。

炎炎夏日,地处祖国最北端的漠河市北极村迎来旅游旺季。“90后”的韩雪婷和爱人经营一家青年旅舍,每天的生活忙碌而充实。“以前是公婆经营,只有三个房间,后来游客越来越多,我们进行了扩建和升级改造,受到年轻人的喜爱。”

最北一家人、最美邮局、最北商店……在北极村,随处可见各类地标吸引游客拍照打卡。依托独特的地理位置,漠河市在“北”字上做文章,打造“找北”旅游品牌,北极村从一个无人知晓的偏隅小乡村变成全国著名旅游地。

“我们不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通过特色产业提升行动,促进农民持续增收。2021年,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17889元,比2016年增长51.18%。”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庞海涛说。

培育新兴产业 激活发展引擎

梦幻冰雪馆、冰雪秀场、冰山馆、雪花摩天轮……在哈尔滨市松花江北岸,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四季冰雪项目建设现场,塔吊林立,工人们顶着烈日加紧建设,一座座场馆拔地而起,初具规模。

“抢抓后冬奥时代做大做强冰雪经济的历史性机遇,我们优化产业布局,整合冰雪资源,打破冰雪旅游季节限制,延长冰雪产业链条,推动哈尔滨的冰雪旅游从一季走向四季。”在施工现场,太阳岛集团副总经理、冰雪大世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郭宏伟表示,该项目计划2023年全面竣工并投入使用。

黑龙江省冰雪资源富集,经过多年发展,打造了哈尔滨市国际冰雪节、齐齐哈尔“雪地观鹤节”、牡丹江中国·雪乡嘉年华、佳木斯“东极之冬·三江泼雪节”、大庆市“雪地温泉节”、伊春森林冰雪欢乐季等冰雪旅游品牌,“冷资源”成为“热产业”,冰天雪地变为金山银山。

在哈尔滨利民开发区,黑龙江亚康北药生物制药一期的干细胞科技项目已经完成了工程的20%。建成后,企业干细胞和免疫细胞实验室将转移到这里。“后续二期建设的厂房,主要用于干细胞成果的转化和生产。一二期预计年产值可达1亿元,利税达到1000万元以上,能带动200人以上就业。”公司项目经理任鹏说。在哈尔滨利民生物医药园区,像亚康北药这样的企业还有50余家,园区已经发展成为国家生物医药产业集群试点城市的核心集聚区。

爬坡过坎、滚石上山。黑龙江省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生物经济、冰雪经济和创意设计等新兴产业,以此为突破口,进一步改造升级“老字号”、深度开发“原字号”、培育壮大“新字号”,推进产业转型、动能转换、增长方式转变,实现振兴发展。

【2012】

●全省地区生产总值11015.8亿元

●主要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91.7%

●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61.5%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760元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604元

【2021】

●全省地区生产总值14879.2亿元

●主要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98%

●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69%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646元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889元

[责任编辑: 向含嫣]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