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性成跨国公司供应链重要考量
跨国公司调整供应链并非简单转移至总部所在地周边,而是基于多方面因素综合研判。对于跨国公司来说,能在区域内最大程度完成研发、生产、销售等各环节是最理想状态。当前,全球正形成以中国为中心的亚洲地区、以美国为中心的北美地区、以德国为中心的欧洲地区三大供应链布局热门区域。

稳定性成跨国公司供应链重要考量

来源:经济日报2022-07-26

记者 袁 勇

跨国公司调整供应链并非简单转移至总部所在地周边,而是基于多方面因素综合研判。对于跨国公司来说,能在区域内最大程度完成研发、生产、销售等各环节是最理想状态。当前,全球正形成以中国为中心的亚洲地区、以美国为中心的北美地区、以德国为中心的欧洲地区三大供应链布局热门区域。

受新冠肺炎疫情、地缘政治冲突等因素影响,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正在改变以成本为导向、在全球范围进行资源配置的供应链模式,转而构建兼具安全性和稳定性的供应链,提升供应链的韧性和抗风险能力。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发布的报告《跨国公司在中国:全球供应链重塑中的再选择》显示,全球供应链正朝着多元化、近岸化、本土化方向发展。一方面,跨国公司正结合其重点目标市场,将高度分散的生产工序和环节,逐步收缩到一个国家(地区)或邻近国家(地区)进行生产,推动供应链近岸化布局;另一方面,为降低单一供应依赖的风险,跨国公司开展多元化采购和布局,实施供应链多元化、分散化战略。

面对近年来原材料供应短缺和物流运输成本大幅上升等方面的挑战,意大利服装公司贝纳通决定将其在泰国等亚洲国家和地区的产能削减一半,在塞尔维亚、克罗地亚、土耳其、突尼斯和埃及等距离意大利较近的国家和地区建立新的产能。而此前,贝纳通超过一半的产能位于亚洲。

贝纳通的供应链调整颇具代表性,不少跨国公司正在进行类似调整。不过,跨国公司调整供应链并非简单转移至总部所在地周边,而是基于多方面因素综合研判。对于跨国公司来说,能够在区域内最大程度地完成研发、生产、销售等各环节是最理想的状态。因此,拥有丰富的研发资源、庞大的市场规模以及完善的生产配套能力的国家和地区,成为跨国公司的优先选择。

专家认为,当前,全球正形成三大供应链布局热门区域,第一是以中国为中心,包括东盟、日本、韩国等周边国家和地区在内的亚洲地区;第二是以美国为中心,包括墨西哥、加拿大等周边国家的北美地区;第三是以德国为中心,包括众多欧洲国家在内的欧洲地区。

以中国为例,完善的生产配套能力已经成为中国市场的竞争优势。中国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形成了一批产品集中生产、专业化协作配套、产业链条成熟的产业集群。这种由高度专业化分工和大规模协作形成的供应链,具有较强的韧性和修复能力。同时,中国的研发资源日益丰富,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在中国建设研发中心,且注重研发符合本地需求的技术和产品。此外,中国庞大且越来越成熟的消费市场也具备很强的吸引力。麦肯锡发布的报告指出,更多的生产正在靠近主要的消费市场,中国日益增长的中等收入群体将持续吸引全球跨国公司在中国深度布局。

基于此,不少跨国公司近年来纷纷加强了在中国的投资布局,打造完善的本地化供应链。例如,法国公司施耐德电气供应链在中国实现了90%的本土采购率,在北京、上海、西安、深圳都设立了研发中心。德国公司卡赫在中国设立了生产中心、研发中心和销售中心,其中工厂85%以上的原材料都在中国采购。

跨国公司供应链近年来遭遇的另一大挑战,就是关键部件和关键环节的供应不足,其中以芯片和航运最为典型。为了解决此类问题,一些跨国公司纷纷通过签订长期协议等方式锁定供应。

疫情发生以来,全球航运运力陡然紧张。为了锁定舱位,越来越多的公司选择与航运企业签订长期协议。马士基表示,尽管平均运价较去年高出不少,但是2022年其超过80%的运力签订了长协运价。此外,赫伯罗特、以星航运在2022年的运力长协占比也显著增加。

类似的场景也发生在汽车芯片领域。面对缺芯局面,不少车企通过签订协议与芯片公司进行深度绑定,以保证未来的供货能力,提升供应链稳定性。

7月20日,大众汽车和意法半导体宣布将共同开发一种新的汽车半导体。大众汽车采购主管穆拉特·阿克塞尔表示,大众汽车正在积极塑造半导体供应链,以确保生产汽车所需的芯片,并锁定未来几年关键微芯片的供应。

不少车企也有类似动作。去年11月份,福特汽车就与芯片制造商格罗方德达成合作协议,旨在通过联合开发汽车级芯片来增加供应。宝马汽车也与格罗方德等签订了一项长期供货协议。宝马方面表示,“我们正在供应链的关键节点上,深化与供应商的合作关系,直接与芯片制造商和开发商同步我们的产能规划,可以提高可靠性和透明度,并确保我们对芯片的长期需求得以满足”。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稳定性成跨国公司供应链重要考量

2022-07-26 09:46:52 来源:

记者 袁 勇

跨国公司调整供应链并非简单转移至总部所在地周边,而是基于多方面因素综合研判。对于跨国公司来说,能在区域内最大程度完成研发、生产、销售等各环节是最理想状态。当前,全球正形成以中国为中心的亚洲地区、以美国为中心的北美地区、以德国为中心的欧洲地区三大供应链布局热门区域。

受新冠肺炎疫情、地缘政治冲突等因素影响,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正在改变以成本为导向、在全球范围进行资源配置的供应链模式,转而构建兼具安全性和稳定性的供应链,提升供应链的韧性和抗风险能力。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发布的报告《跨国公司在中国:全球供应链重塑中的再选择》显示,全球供应链正朝着多元化、近岸化、本土化方向发展。一方面,跨国公司正结合其重点目标市场,将高度分散的生产工序和环节,逐步收缩到一个国家(地区)或邻近国家(地区)进行生产,推动供应链近岸化布局;另一方面,为降低单一供应依赖的风险,跨国公司开展多元化采购和布局,实施供应链多元化、分散化战略。

面对近年来原材料供应短缺和物流运输成本大幅上升等方面的挑战,意大利服装公司贝纳通决定将其在泰国等亚洲国家和地区的产能削减一半,在塞尔维亚、克罗地亚、土耳其、突尼斯和埃及等距离意大利较近的国家和地区建立新的产能。而此前,贝纳通超过一半的产能位于亚洲。

贝纳通的供应链调整颇具代表性,不少跨国公司正在进行类似调整。不过,跨国公司调整供应链并非简单转移至总部所在地周边,而是基于多方面因素综合研判。对于跨国公司来说,能够在区域内最大程度地完成研发、生产、销售等各环节是最理想的状态。因此,拥有丰富的研发资源、庞大的市场规模以及完善的生产配套能力的国家和地区,成为跨国公司的优先选择。

专家认为,当前,全球正形成三大供应链布局热门区域,第一是以中国为中心,包括东盟、日本、韩国等周边国家和地区在内的亚洲地区;第二是以美国为中心,包括墨西哥、加拿大等周边国家的北美地区;第三是以德国为中心,包括众多欧洲国家在内的欧洲地区。

以中国为例,完善的生产配套能力已经成为中国市场的竞争优势。中国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形成了一批产品集中生产、专业化协作配套、产业链条成熟的产业集群。这种由高度专业化分工和大规模协作形成的供应链,具有较强的韧性和修复能力。同时,中国的研发资源日益丰富,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在中国建设研发中心,且注重研发符合本地需求的技术和产品。此外,中国庞大且越来越成熟的消费市场也具备很强的吸引力。麦肯锡发布的报告指出,更多的生产正在靠近主要的消费市场,中国日益增长的中等收入群体将持续吸引全球跨国公司在中国深度布局。

基于此,不少跨国公司近年来纷纷加强了在中国的投资布局,打造完善的本地化供应链。例如,法国公司施耐德电气供应链在中国实现了90%的本土采购率,在北京、上海、西安、深圳都设立了研发中心。德国公司卡赫在中国设立了生产中心、研发中心和销售中心,其中工厂85%以上的原材料都在中国采购。

跨国公司供应链近年来遭遇的另一大挑战,就是关键部件和关键环节的供应不足,其中以芯片和航运最为典型。为了解决此类问题,一些跨国公司纷纷通过签订长期协议等方式锁定供应。

疫情发生以来,全球航运运力陡然紧张。为了锁定舱位,越来越多的公司选择与航运企业签订长期协议。马士基表示,尽管平均运价较去年高出不少,但是2022年其超过80%的运力签订了长协运价。此外,赫伯罗特、以星航运在2022年的运力长协占比也显著增加。

类似的场景也发生在汽车芯片领域。面对缺芯局面,不少车企通过签订协议与芯片公司进行深度绑定,以保证未来的供货能力,提升供应链稳定性。

7月20日,大众汽车和意法半导体宣布将共同开发一种新的汽车半导体。大众汽车采购主管穆拉特·阿克塞尔表示,大众汽车正在积极塑造半导体供应链,以确保生产汽车所需的芯片,并锁定未来几年关键微芯片的供应。

不少车企也有类似动作。去年11月份,福特汽车就与芯片制造商格罗方德达成合作协议,旨在通过联合开发汽车级芯片来增加供应。宝马汽车也与格罗方德等签订了一项长期供货协议。宝马方面表示,“我们正在供应链的关键节点上,深化与供应商的合作关系,直接与芯片制造商和开发商同步我们的产能规划,可以提高可靠性和透明度,并确保我们对芯片的长期需求得以满足”。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李辉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