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新房子社区的新变化——重庆老旧小区改造一线见闻
“现在住得舒服多了,我就不准备搬啦!”72岁的李玉明在重庆市北碚区朝阳街道新房子社区住了20多年,原本盘算着卖掉房子换个地方养老的他,最近又改了主意。

新华社|新房子社区的新变化——重庆老旧小区改造一线见闻

来源:新华社2022-07-27

新华社重庆7月26日电 题:新房子社区的新变化——重庆老旧小区改造一线见闻

新华社记者 柯高阳

“现在住得舒服多了,我就不准备搬啦!”72岁的李玉明在重庆市北碚区朝阳街道新房子社区住了20多年,原本盘算着卖掉房子换个地方养老的他,最近又改了主意。

新房子社区建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建成之初曾是当地最新的国企家属区,由此得名。随着楼龄渐长,这里成了典型的老旧社区,屋面漏水、管道老化,还存在不少违章搭建。居民们感叹,新房子社区“名不副实”。

2021年4月开始,北碚区利用城市更新专项资金对这里实施老旧小区改造。拆除违建、整修外立面、修补楼顶漏水,每一项解决的都是大家关心的“痛点”“堵点”。

但工程推进并不容易。开工后不久,实施改造的北碚佳友公司工程部负责人谭显文发现,社区1栋的施工遇到难题。一楼的陈大爷为扩大居住面积在阳台上私自搭建了一个房间,影响消防安全和邻里出行,楼上住户多有不满。另一边,二楼张阿姨家的卫生间漏水,使得楼下的陈大爷苦不堪言。“你不拆违建,我就不搞防水”,两家陷入僵局之中,直接影响到楼栋的改造进度。

“没办法,我们只能一边施工改造一边协调劝导。”谭显文说,在同社区工作人员一起登门劝说多次后,两家终于同意坐下来和解,横亘多年的邻里矛盾得以顺利消除:违章搭建的阳台拆除了,厕所漏水的问题也得到解决。

在居民支持配合下,新房子社区拆除楼顶违建3000多平方米,不少过去被长期占用的楼顶阳台、路边绿地得以恢复。各项改造计划加速推进,电线、电话线、网络光纤全部埋入地下;社区绿化提档升级,还新辟了两个休闲广场。作为开放式社区,新房子社区重点配齐了消防设施、监控摄像头,还用上了高空抛物智能监测系统,居民生活更有“安全感”。

“除了看得到的‘硬件’升级,我们还在探索居民共建共治,让改造成果长效化。”新房子社区党委书记唐海燕说,新房子社区是一个无物业、无大修基金、无业委会的“三无”小区,为此社区成立了自治管理服务委员会,充分发挥社区党员、网格员的作用,带动居民群众共同参与,提升社区管理水平。

唐海燕说,以楼顶空间管理为例,社区自管委在广泛征求居民意见后,将拆违腾退出来的楼顶空间划分为晾晒区、花园区、蔬菜区等多个区域,还配备了公用的晾衣架、洒水壶,既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要,又让楼顶空间利用实现最大化。

历时一年多的改造,新房子社区的面貌焕然一新,居民过上了更加舒适的生活。一些原本打算搬走的住户也选择留下来。

新房子社区发生的新变化,成为重庆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一个缩影。自2018年启动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试点以来,重庆市累计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3000多个、改造面积近8000万平方米,70余万户居民直接受惠。(记者柯高阳)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新华社|新房子社区的新变化——重庆老旧小区改造一线见闻

2022-07-27 06:00:10 来源:

新华社重庆7月26日电 题:新房子社区的新变化——重庆老旧小区改造一线见闻

新华社记者 柯高阳

“现在住得舒服多了,我就不准备搬啦!”72岁的李玉明在重庆市北碚区朝阳街道新房子社区住了20多年,原本盘算着卖掉房子换个地方养老的他,最近又改了主意。

新房子社区建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建成之初曾是当地最新的国企家属区,由此得名。随着楼龄渐长,这里成了典型的老旧社区,屋面漏水、管道老化,还存在不少违章搭建。居民们感叹,新房子社区“名不副实”。

2021年4月开始,北碚区利用城市更新专项资金对这里实施老旧小区改造。拆除违建、整修外立面、修补楼顶漏水,每一项解决的都是大家关心的“痛点”“堵点”。

但工程推进并不容易。开工后不久,实施改造的北碚佳友公司工程部负责人谭显文发现,社区1栋的施工遇到难题。一楼的陈大爷为扩大居住面积在阳台上私自搭建了一个房间,影响消防安全和邻里出行,楼上住户多有不满。另一边,二楼张阿姨家的卫生间漏水,使得楼下的陈大爷苦不堪言。“你不拆违建,我就不搞防水”,两家陷入僵局之中,直接影响到楼栋的改造进度。

“没办法,我们只能一边施工改造一边协调劝导。”谭显文说,在同社区工作人员一起登门劝说多次后,两家终于同意坐下来和解,横亘多年的邻里矛盾得以顺利消除:违章搭建的阳台拆除了,厕所漏水的问题也得到解决。

在居民支持配合下,新房子社区拆除楼顶违建3000多平方米,不少过去被长期占用的楼顶阳台、路边绿地得以恢复。各项改造计划加速推进,电线、电话线、网络光纤全部埋入地下;社区绿化提档升级,还新辟了两个休闲广场。作为开放式社区,新房子社区重点配齐了消防设施、监控摄像头,还用上了高空抛物智能监测系统,居民生活更有“安全感”。

“除了看得到的‘硬件’升级,我们还在探索居民共建共治,让改造成果长效化。”新房子社区党委书记唐海燕说,新房子社区是一个无物业、无大修基金、无业委会的“三无”小区,为此社区成立了自治管理服务委员会,充分发挥社区党员、网格员的作用,带动居民群众共同参与,提升社区管理水平。

唐海燕说,以楼顶空间管理为例,社区自管委在广泛征求居民意见后,将拆违腾退出来的楼顶空间划分为晾晒区、花园区、蔬菜区等多个区域,还配备了公用的晾衣架、洒水壶,既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要,又让楼顶空间利用实现最大化。

历时一年多的改造,新房子社区的面貌焕然一新,居民过上了更加舒适的生活。一些原本打算搬走的住户也选择留下来。

新房子社区发生的新变化,成为重庆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一个缩影。自2018年启动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试点以来,重庆市累计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3000多个、改造面积近8000万平方米,70余万户居民直接受惠。(记者柯高阳)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杜漩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