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撷英·历史上的广益】校友篇·第15期| 赵其国:奔走大地寻沃土 爱玩“泥巴”的中科院院士
核心摘要:“在广益,如果校园有颜色,那一定是‘广益红’。”这几乎是所有“广益人”发自内心的感慨。
广益中学伴随着中华民族的荣辱兴衰,跨越三个世纪的风云变幻,三迁校址、七更校名、五并他校……130岁的她,留下的是炙热如火的红色基因,是生生不息的奋斗精神,是深沉如海的教育情怀。
桃李天下,英才辈出。邹容大义投狱,王朴慷慨赴死,李棠萼血染征途,民族英烈,彪炳千古。治事领袖,院士专家,艺术大师,工商名流,社会精英,遍布全球。莘莘学子,各显风流,平凡人生,灿若星斗。
南山之上,回首百年,绕不开“广益”这所学校。我们从这里可探究其中的“密码”。
校友档案:
赵其国,1930年出生,湖北武汉人。20世纪40年代重庆广益中学学生。1953年华中农学院农学系毕业。
促进农业科学发展的土壤专家
赵其国是土壤地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博土生导师。曾任中科院南京土壤所所长,中国土壤学会理事长,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国际土壤学会盐渍土分委员会主席,国际土壤学会土壤环境委员会第一副主席,国际山地研究中心理事。中国科学院土壤研究所研究员,中科院农研委主任,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兼职教授。
赵其国长期从事我国及世界土壤地理与土壤资源研究。在热带土壤发生上,首次明确提出我国红壤具有古风化过程及现代红壤化过程两种对立统一的特征。 总结了以橡胶为主的热带作物开发利用与红壤分布及土壤性质的相互关系,首次提出以热量条件、土壤性质为标准的热带作物利用等级的评价方案,为制定热带作物发展规划及布局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
为促进土壤科学的发展,提出了“土壤圈”研究的新方向,建立了“土壤圈物质循环开发实验室”。在长期参加南方红壤研究的基础上,通过系统总结,提出土壤分区整治、退化土壤改良,以及土壤生态与环境评价的多种规划与开发方案。并对当前农业现代化及农业可持续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如人增地减、人地矛盾、粮食安全、环境恶化、资源骤减等提出了新的见解;对江苏省及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提出了系统的建议。
曾获中科院竺可桢奖、国际道库恰也夫奖、第四届日经亚洲大奖,是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专家。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国家及中科院奖19次,发表专著9部,论文350余篇,先后到45个国家访问、讲学,已培养研究生70余名。(资料来源:广益校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