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人成才 辅材成仁”|重庆市辅仁中学校建校80周年系列活动之“仁爱”校友访谈录②杨才明:历经风雨 终见彩虹

“辅人成才 辅材成仁”|重庆市辅仁中学校建校80周年系列活动之“仁爱”校友访谈录②杨才明:历经风雨 终见彩虹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22-12-06

核心导读:

八龄辅仁,傲然挺立。抚今追昔,百感丛集。

母校,是每一位校友的精神原乡,也承载着每一位校友的理想与远方。今年,是重庆市辅仁中学校建校80周年。为此,学校开启“仁爱”校友寻访活动,通过他们的口述,重现辅仁的往昔与今朝。

这群校友的故事温暖、感人、励志、朴实,生动诠释了建校至今几代辅仁人无私奉献、奋力拼搏的坚守与情怀。

这是一段不平凡的变迁之旅,更是一段感人的奋进故事。就让我们一起,共同追忆那些难忘的时光,追忆在这片热土上值得怀念的人和事……

个人档案

杨才明,男,重庆江津人。

1980年-1990年,重庆市辅仁中学校数学教师;

1990年-1994年,任重庆市南岸区人大教科工委副主任;

1994年-2002年,任重庆市南岸区教委副主任、区教委招办主任;

2002年-2012年,任重庆市南岸区人民政府副区长、重庆市政府兼职督学、重庆市教育学会副会长;

2012年-2018年,任重庆市南岸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主持人:您跟重庆市辅仁中学校的缘分始于何时呢?

杨才明:我1977年就读于重庆师范学院数学系,80年代初期毕业后分到南山中学。巧的是,上班的一年,学校就撤掉了。因为当时高完中是重庆市教委直属,所以市教委将其办成了重庆教育管理中专学校,用于培养中小学实验员,比如化学实验员、物理实验员。

而我作为当时的首批高中教师,被调到了重庆十七中,也就是现在的重庆市辅仁中学校,担任数学教师,这就是我和辅仁中学开始的缘分。

 

主持人:您在重庆市辅仁中学校教书期间,学校的发展如何呢?

杨才明:刚到辅仁中学时,恰好赶上学校的三年制改革。在那之前,高中是两年制,1983年开始,正式调整成三年制。

当时,学校领导看我年轻有活力,又是数学教师,思维缜密,就安排我担任三年制改制工作的年级组长。我感到身上的担子很重,在教育教学中也更加卖力。三年后的高考,学校取得大胜,考上14个学生,这在当时的南岸区排名第二。

为了学生的成长,我和数学中心组的全体教师一起钻研,帮助学生拓宽知识面。比如在周末,我们会自己印“二进制”的讲稿给学生,区里面的很多教师也都慕名前来听课,十分热闹,师生的学习热情也十分高涨。

我记得当年辅仁中学最辉煌的时候,高考成绩得到南岸区教育局评为全区唯一一个一等奖。这样回想起来,我的青春在辅仁中学,我的恋爱在辅仁中学,我的家庭在辅仁中学,我的事业也在辅仁中学。

 

主持人:在那个时候,您还有哪些难忘的故事?

杨才明:说起辅仁中学,我是怀着深厚的感情。1984年教育系统重新恢复了教师的优质课比赛,当时我只有28岁,也报了名。我清楚记得优质课比赛讲的是二次不等式,最终被评为了一等奖,而且也只有我一个一等奖,这对我具有十分重要的激励作用。

关键是,1984年评完以后,到1987年的三年间,历届优质课比赛都没有再出一等奖。评委们说,我那门优质课成为了比赛的范本,始终无人超越。也正因此,我后来被组织上发现,开始进入管理岗位。

 

主持人:这些年来,学校快速发展,教育教学、基础设施也都有了质的改变,您是怎么看待的?

杨才明:学校给予我很多,我也十分热爱学校。虽然我在学校的那些年学校比较穷,但是历史悠久,上课的老教室还是一楼一底的庄严别墅,在全市也小有名气。

改革开放后的几十年,学校的发展离不开国家对教育的重视。这也就要求我们必须全力以赴办好教育,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所以各级党委、政府这几十年对学校的投入非常大,新建学校校舍,提高师资,配备校长,让学校真正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奠定人才基础。

我个人觉得辅仁中学的文脉是比较深远的,这些年也比较关心母校,时不时会从网上看看新闻,了解学校的相关信息。学校在现任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社会知名度越来越高,现在的体艺教育,尤其是足球在全市甚至是全国都非常有名。希望学校继续以文化作为引领,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为永恒的主题。

 

主持人:今年是重庆市辅仁中学校建校80周年,作为老校友,您有哪些话想对学校说呢?

杨才明:学校一路走来,一步一个脚印,历经风雨终见彩虹。八十年正青春,我衷心祝愿辅仁中学在80周年校庆之际,传承学校历史文脉,继承学校办学理念和特色,发扬办学精神,未来取得更大发展与辉煌。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辅人成才 辅材成仁”|重庆市辅仁中学校建校80周年系列活动之“仁爱”校友访谈录②杨才明:历经风雨 终见彩虹

2022-12-06 10:08:00 来源:

核心导读:

八龄辅仁,傲然挺立。抚今追昔,百感丛集。

母校,是每一位校友的精神原乡,也承载着每一位校友的理想与远方。今年,是重庆市辅仁中学校建校80周年。为此,学校开启“仁爱”校友寻访活动,通过他们的口述,重现辅仁的往昔与今朝。

这群校友的故事温暖、感人、励志、朴实,生动诠释了建校至今几代辅仁人无私奉献、奋力拼搏的坚守与情怀。

这是一段不平凡的变迁之旅,更是一段感人的奋进故事。就让我们一起,共同追忆那些难忘的时光,追忆在这片热土上值得怀念的人和事……

个人档案

杨才明,男,重庆江津人。

1980年-1990年,重庆市辅仁中学校数学教师;

1990年-1994年,任重庆市南岸区人大教科工委副主任;

1994年-2002年,任重庆市南岸区教委副主任、区教委招办主任;

2002年-2012年,任重庆市南岸区人民政府副区长、重庆市政府兼职督学、重庆市教育学会副会长;

2012年-2018年,任重庆市南岸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主持人:您跟重庆市辅仁中学校的缘分始于何时呢?

杨才明:我1977年就读于重庆师范学院数学系,80年代初期毕业后分到南山中学。巧的是,上班的一年,学校就撤掉了。因为当时高完中是重庆市教委直属,所以市教委将其办成了重庆教育管理中专学校,用于培养中小学实验员,比如化学实验员、物理实验员。

而我作为当时的首批高中教师,被调到了重庆十七中,也就是现在的重庆市辅仁中学校,担任数学教师,这就是我和辅仁中学开始的缘分。

 

主持人:您在重庆市辅仁中学校教书期间,学校的发展如何呢?

杨才明:刚到辅仁中学时,恰好赶上学校的三年制改革。在那之前,高中是两年制,1983年开始,正式调整成三年制。

当时,学校领导看我年轻有活力,又是数学教师,思维缜密,就安排我担任三年制改制工作的年级组长。我感到身上的担子很重,在教育教学中也更加卖力。三年后的高考,学校取得大胜,考上14个学生,这在当时的南岸区排名第二。

为了学生的成长,我和数学中心组的全体教师一起钻研,帮助学生拓宽知识面。比如在周末,我们会自己印“二进制”的讲稿给学生,区里面的很多教师也都慕名前来听课,十分热闹,师生的学习热情也十分高涨。

我记得当年辅仁中学最辉煌的时候,高考成绩得到南岸区教育局评为全区唯一一个一等奖。这样回想起来,我的青春在辅仁中学,我的恋爱在辅仁中学,我的家庭在辅仁中学,我的事业也在辅仁中学。

 

主持人:在那个时候,您还有哪些难忘的故事?

杨才明:说起辅仁中学,我是怀着深厚的感情。1984年教育系统重新恢复了教师的优质课比赛,当时我只有28岁,也报了名。我清楚记得优质课比赛讲的是二次不等式,最终被评为了一等奖,而且也只有我一个一等奖,这对我具有十分重要的激励作用。

关键是,1984年评完以后,到1987年的三年间,历届优质课比赛都没有再出一等奖。评委们说,我那门优质课成为了比赛的范本,始终无人超越。也正因此,我后来被组织上发现,开始进入管理岗位。

 

主持人:这些年来,学校快速发展,教育教学、基础设施也都有了质的改变,您是怎么看待的?

杨才明:学校给予我很多,我也十分热爱学校。虽然我在学校的那些年学校比较穷,但是历史悠久,上课的老教室还是一楼一底的庄严别墅,在全市也小有名气。

改革开放后的几十年,学校的发展离不开国家对教育的重视。这也就要求我们必须全力以赴办好教育,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所以各级党委、政府这几十年对学校的投入非常大,新建学校校舍,提高师资,配备校长,让学校真正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奠定人才基础。

我个人觉得辅仁中学的文脉是比较深远的,这些年也比较关心母校,时不时会从网上看看新闻,了解学校的相关信息。学校在现任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社会知名度越来越高,现在的体艺教育,尤其是足球在全市甚至是全国都非常有名。希望学校继续以文化作为引领,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为永恒的主题。

 

主持人:今年是重庆市辅仁中学校建校80周年,作为老校友,您有哪些话想对学校说呢?

杨才明:学校一路走来,一步一个脚印,历经风雨终见彩虹。八十年正青春,我衷心祝愿辅仁中学在80周年校庆之际,传承学校历史文脉,继承学校办学理念和特色,发扬办学精神,未来取得更大发展与辉煌。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何杜娟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