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渠道拓展就业增量
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切实降低创业门槛和成本,降低中小微企业经营成本,增强创业企业活跃度,提高创业回报率。比如,对初创企业降低场地租金等费用提供帮助,引导银行增加中小微企业信用贷、中长期贷款等。

多渠道拓展就业增量

来源:经济日报2022-11-05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就业促进机制,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当前,稳就业是我国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就业稳是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的重要标志。

今年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形势和疫情冲击,各地区各部门出实招、解难题,从援企稳岗服务常态化,到提高市场用工匹配效率,再到不遗余力呵护和培育创业,综合施策推动就业形势总体稳定,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效。据不完全统计,各地人社部门累计帮助重点企业解决用工397万余人。

不过,目前稳就业的基础还不够牢固,就业问题同时叠加着结构性就业矛盾和摩擦性失业等因素。其中,结构性因素突出表现为“就业难”与“招工难”并存。面对青壮年劳动力新增就业机会有待补充、服务业恢复生产经营的能力需要提升、中小微企业停业停产增多等情况,结构性矛盾特别是高质量劳动力短缺等问题亟待解决。

稳就业作为系统工程,不仅要解决短期燃眉之急,也应着眼于中长期问题挑战,注重短期与中长期的兼顾和衔接。这考验着宏观经济政策之间的耦合与协同。就短期而言,重点要在当前背景下,最大限度降低疫情对就业的影响。从中长期来看,则需千方百计增加就业机会、提升就业能力,持续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多渠道拓展增量、扩大就业有效空间,支持创新拓就业非常重要。应坚持以创新驱动发展,不断从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中挖掘潜能,源源不断创造新的“饭碗”,促进就业提质扩容。各地应抓住数字化机遇,进一步支持发展平台经济等新经济形态,依托数字生态催生更多新就业模式,培育接续有力的新就业动能。要加强供给保障,对依托平台灵活就业的困难人员给予社保补贴,允许灵活就业人员在就业地参加职工基本养老、医疗保险,依托国家统一平台参保登记,提升社保缴费、转移接续、异地就医等便利度。

还要充分鼓励创业带就业。实践证明,创业具有倍增的就业效应,能够孵化更多市场主体,从而带动大量就业。坚持鼓励创业与促就业相结合,以创业带就业。要更多采取市场化社会化手段,促进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同时,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切实降低创业门槛和成本,降低中小微企业经营成本,增强创业企业活跃度,提高创业回报率。比如,对初创企业降低场地租金等费用提供帮助,引导银行增加中小微企业信用贷、中长期贷款等。

此外,持续扩大消费促就业不可少。消费是最终需求也是增长动力,扩大消费需求、释放消费潜力,一方面能够促进业态多元化,带来更多高质量岗位;另一方面能够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激活更多新业态新模式,催生更多新职业新工种。要着力以消费和投资拉需求、促进社会投资、以投资带消费。应继续优化消费环境,加强民生保障和公共服务均等化,降低居民住房、教育、医疗成本,减少预防性储蓄,提升消费底气。各地要更好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主拉动作用,用好扩内需政策工具箱,带动经济发展保持稳中有进,为促进就业稳定向好持续扩充源头活水。

(朱克力)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多渠道拓展就业增量

2022-11-05 05:41:11 来源: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就业促进机制,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当前,稳就业是我国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就业稳是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的重要标志。

今年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形势和疫情冲击,各地区各部门出实招、解难题,从援企稳岗服务常态化,到提高市场用工匹配效率,再到不遗余力呵护和培育创业,综合施策推动就业形势总体稳定,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效。据不完全统计,各地人社部门累计帮助重点企业解决用工397万余人。

不过,目前稳就业的基础还不够牢固,就业问题同时叠加着结构性就业矛盾和摩擦性失业等因素。其中,结构性因素突出表现为“就业难”与“招工难”并存。面对青壮年劳动力新增就业机会有待补充、服务业恢复生产经营的能力需要提升、中小微企业停业停产增多等情况,结构性矛盾特别是高质量劳动力短缺等问题亟待解决。

稳就业作为系统工程,不仅要解决短期燃眉之急,也应着眼于中长期问题挑战,注重短期与中长期的兼顾和衔接。这考验着宏观经济政策之间的耦合与协同。就短期而言,重点要在当前背景下,最大限度降低疫情对就业的影响。从中长期来看,则需千方百计增加就业机会、提升就业能力,持续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多渠道拓展增量、扩大就业有效空间,支持创新拓就业非常重要。应坚持以创新驱动发展,不断从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中挖掘潜能,源源不断创造新的“饭碗”,促进就业提质扩容。各地应抓住数字化机遇,进一步支持发展平台经济等新经济形态,依托数字生态催生更多新就业模式,培育接续有力的新就业动能。要加强供给保障,对依托平台灵活就业的困难人员给予社保补贴,允许灵活就业人员在就业地参加职工基本养老、医疗保险,依托国家统一平台参保登记,提升社保缴费、转移接续、异地就医等便利度。

还要充分鼓励创业带就业。实践证明,创业具有倍增的就业效应,能够孵化更多市场主体,从而带动大量就业。坚持鼓励创业与促就业相结合,以创业带就业。要更多采取市场化社会化手段,促进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同时,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切实降低创业门槛和成本,降低中小微企业经营成本,增强创业企业活跃度,提高创业回报率。比如,对初创企业降低场地租金等费用提供帮助,引导银行增加中小微企业信用贷、中长期贷款等。

此外,持续扩大消费促就业不可少。消费是最终需求也是增长动力,扩大消费需求、释放消费潜力,一方面能够促进业态多元化,带来更多高质量岗位;另一方面能够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激活更多新业态新模式,催生更多新职业新工种。要着力以消费和投资拉需求、促进社会投资、以投资带消费。应继续优化消费环境,加强民生保障和公共服务均等化,降低居民住房、教育、医疗成本,减少预防性储蓄,提升消费底气。各地要更好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主拉动作用,用好扩内需政策工具箱,带动经济发展保持稳中有进,为促进就业稳定向好持续扩充源头活水。

(朱克力)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刘诗雨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