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渝台融合发展 助推祖国统一进程
——渝台交流35周年综述

深化渝台融合发展 助推祖国统一进程
——渝台交流35周年综述

来源:华龙网-重庆日报2022-11-07

重庆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确立了争取祖国和平统一的大政方针,呼吁两岸同胞直接接触,探亲访友,参观交流。1987年底,两岸长达38年的隔绝状态被打破,两岸交流合作的大门由此打开,两岸关系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

渝台两地渊源深厚。自两岸开启交流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以来,我们紧跟时代发展脚步,逐浪两岸历史潮涌,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对台工作大政方针,持续深耕基层、深耕经贸、深耕人文,推动渝台两地往来人员数量从零星点点发展到成千上万,交流由探亲访友拓展到党际、经济、教育、文化、体育等各个领域,初步构建了全方位、多渠道、深层次的渝台大交流格局,为推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增进同胞亲情福祉、拉近同胞心灵距离发挥了积极而又独特的重要作用。

深埋内心的骨肉亲情推动渝台基层交流密切热络

一水之隔、咫尺天涯,两岸交流闸门一经放开,渝台交流如星火燎原,势不可挡。35年来,高峰期来渝台胞近15万人次/年、重庆赴台旅游人数亦接近7万人次/年。林洋港、马鹤凌、郝柏村、连战、吴伯雄、江丙坤、郁慕明等台湾重要人士400余人次率团来渝。近4000名台胞在渝领取台湾居民居住证,3000多名常住台胞逐梦重庆、圆梦重庆,展现两岸交流合作是大道之行、人心所向。

2006年6月,中共重庆市委与中国国民党新竹县党部率先开展党际交流,促成巴南区花溪镇与新竹县尖石乡结成首对“友好乡镇”。2011年,台湾彰化县参展“第八届(重庆)国际园林博览会”,以花为媒与重庆缔结友好。截至2021年底,通过“渝台基层交流活动”“渝台两地同名乡镇交流”“海峡两岸姊妹湖产业协作年会”等重点交流活动,促成400余对基层组织结对交流,400余交流团组、8000余人次实现交流互访。

两岸婚姻家庭被誉为“两岸三通”之外的“第四通”。从1989年第一对渝台同胞婚姻登记开始,近1.4万对渝台联姻家庭以行动践行着两岸一家亲。著名词作家庄奴,作为重庆女婿晚年定居我市璧山区,焕发艺术创作第二春。年代厨卫创始人黄锦勋一家三代扎根重庆,持续延绵着渝台两地的亲情联系。每年组织两岸婚姻群体开展“月是故乡明——台湾重庆籍新娘故乡行”等系列活动,邀请两地联姻家庭感受家乡发展变化和割舍不断的深厚情感。

互益相成的经济合作推动渝台经贸交流深度融合

1989年,重庆首家台资企业金夫人婚纱影楼落户。2010年6月,《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在渝签署,凸显重庆在两岸交流中的重要地位。我们持续举办台企西部行、“台资西移”考察对接等活动,每年吸引多个台湾经贸参访团前来。连续举办14届的“重庆·台湾周”活动已成为两岸重要的综合性交流平台和渝台经贸交流合作的重要载体。

35年来,宏碁、华硕、富士康、广达、英业达、纬创、仁宝、和硕等品牌商和代工企业以及860多家零部件厂,在渝建成以台资企业为主的全球重要笔电生产基地。截至目前,全市累计批准台资企业2011家,累计合同台资304.46亿美元,投资额1000万美元以上企业221家。

2008年12月19日,重庆—台湾空中客运直航正式开通。两年后,重庆—台湾货运航线开启。此后,这条空中交通线开通直达高雄、台中航班,渝台货运直航航班2436架(次),运送货物199380吨。中欧班列(渝新欧)的运营,成为我市以台资企业为主的笔电产品对外贸易重要运输载体,为在渝台资企业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2021年渝台贸易额超过640亿元人民币,占重庆对外贸易额的8%,两地的利益联结更加紧密。

1400亿元人民币,是广达电脑重庆基地2021年的产值;投资重庆32年,是台商李文勋和百吉集团的坚定选择,数字背后是产业链的高效稳健和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我们建立了北碚台创园、璧山台商工业园等7个涉台园区,倾情为广大台商打造了投资平台。引进培育电子料件、金融结算等各领域配套企业,成立重庆市台湾同胞投资企业协会,帮助台企做大做强。开展“亲商稳商引商”“在渝台商台企进区县”专项活动,助力转型升级,不断推动渝台合作走深走实。

同源同根的血脉联结推动渝台文化交流走入人心

1990年,陈彼得率乐队赴重庆演出,成为来我市开展人文交流合作的首位台湾艺术家。35年来,我们以文化为抓手,创建海峡两岸岳飞文化交流活动、“龙耀宝岛”中华铜梁龙赴台展演等“金字招牌”。2015年,向台湾佛光山赠送岳飞造像,星云大师率3000僧众现场迎接,被有关方面赞为“具有载入两岸交流史册的时代意义”。3次组织铜梁火龙入岛展演闹元宵,引起全岛轰动效应,累计366万人次现场观看,吸引全球8.3亿人次关注。

重庆自然风光神奇瑰丽,人文风貌独具特色。我们积极申报创建4个国家级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及交流示范点,培育打造16个市级对台交流基地,构建了“3+1+16”对台交流基地平台。连续17年开展“魅力重庆·壮丽三峡”活动,连续11年举办渝台艺术直航系列活动,连续7年实施渝台少数民族交流活动,持续组织“蚩尤杯”两岸文化艺术节等活动,吸引台胞深切感受祖国壮美河山和沧桑变化。近五年来,虽受民进党当局蓄意阻挠,仍有3731名台胞来渝实地参访,渝台文化交往保持热络。

重庆有395处抗战遗址,在海峡两岸具有特殊影响力。我们连续10年举办“寻找抗日足迹、共谋和平发展”活动,近500名岛内抗战后代来渝,重走抗战路、传承抗战精神。举办“中国抗战大后方名人手迹入岛巡展”“抗战史料展”等活动,厚植共同民族记忆。重庆师范大学牵头两岸学者编著《连横诗词选注》,连战先生为该书题序并签名盖章,开创了台湾光复以来两岸共同注释与宣传台湾诗作的先河。

用心用情的造福服务推动台胞同等待遇落实落细

“台胞的娘家,坚实的靠山”“台商的支柱,台胞的依靠”……一面面锦旗和牌匾,是为在渝台胞台企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的生动印证。我们颁布《重庆市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条例》并进行3次修正,为促进渝台经贸交流合作提供有力法治保障。多次组织涉台执法检查活动,形成保护台商合法权益的机制,切实提高台湾同胞权益保护的实效和质量。重庆市台商投诉协调中心1995年组建以来,协调处理全市涉台信访、台商投诉、台胞求助和涉台突发事件等案件1647件,结案率达99.82%,深受台商台胞好评。

我们深入贯彻落实各项惠台利民政策措施,发布实施《关于促进渝台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渝台58条)。台胞彭荫刚、庄奴获得“重庆市荣誉市民”称号,一批台胞台企荣获国家级、市级“五一劳动奖章”“三八红旗手”“工人先锋号”等称号,台胞台企的获得感持续增强。特别是疫情暴发后,我们积极安排台胞免费接种疫苗2247人、4770剂次,有效构建免疫屏障。

感人至深的两地故事推动渝台新闻交流乘势向前

我们高度重视对台新闻交流。35年来,组织创作出大批展现同胞感情、展示重庆发展变化的新闻作品。拍摄《梅花山麓悼英雄》专题片,以珍贵史料介绍张自忠将军英勇事迹,激发两岸同胞追求国家统一和民族复兴的共同情怀。荣获中国电影华表奖、金鸡奖的电影《芬芳誓言》在渝拍摄,生动展现了台胞的思乡之心和两岸同胞亲情。重庆电视台、香港亚洲电视台和台湾东森电视台联合举办“2002年中秋特别节目”,传达故乡对游子的思念。2017年2月,“逐梦他乡重庆人”全媒体大型人物故事寻访活动走进岛内,记录“两岸一家亲共圆中国梦”的故事,守护血脉亲情。

重庆是较早获得涉台新闻采访审批权的省市。1997年,台湾《远见》《投资中国》杂志分别刊出“重庆专刊”,标志着我市涉台新闻工作取得较大突破。邀请岛内媒体制作《万里江山》《探秘重庆特色小镇》等;接待台湾《大陆寻奇》摄制组制作专题纪录片34部,在岛内媒体平台播出。35年以来,多次组织、承办海峡两岸记者大西南联合采访活动、海峡两岸记者三峡联合采访活动,台湾记者110余批次460余人次来渝采访,发表重要原创新闻稿件1100余篇,提升了岛内对我市的关注度、美誉度。

同心同行的追梦情怀推动渝台青年交流扩面增效

青年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1991年台湾学生林士超赴四川美术学院工艺美术专业进修一年,实现我市高校首招台湾青年学生。35年来,全市9所高校与台湾45所高校签署校际合作与交流协议,累计吸引1400余名台生来渝高校读书、访学、研修,用青春和热情绘就了渝台交流的青春靓丽图景。连续举办20届“两岸同心——巴渝文化教育参访周”,吸引岛内48所学校的650名校长、师生来渝参观考察,打开了了解大陆的窗口。

今年9月,我市推荐的岳飞文化夏令营活动照片和岳飞武像,在“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展出,成为渝台文化交流的典型。2017年以来,连续举办6届“海峡两岸岳飞文化夏令营”,大陆20个省区市46所中小学校与台湾10个县市33所学校上万名师生传承岳飞家国情怀。策划“两岸青少年成渝双城研学营”“川渝港澳台青少年专利孵化展”等活动,增强两地认同。成功举办19届全国台联台胞青年夏令营重庆分营活动,共计1000余名两岸青年学生参加。

聚焦新时代两岸青年的共同责任和使命,连续多次举办“台湾青年菁英重庆行”“在陆台湾青年重庆行”,邀请500余名各行业领域台湾青年来渝,推动参与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开展8届台湾大学生重庆实践活动,累计吸引240余名台生来渝实习锻炼,与重庆高校志愿者结对交流,感悟大陆发展前景。成立川渝港澳台青少年科技创新联盟,开展海峡两岸(重庆)青年融合发展研讨会、海峡两岸(重庆)青年创业发展交流会等活动,吸引越来越多台湾青年选择大陆、扎根重庆。

时代洪流澎湃激荡。回首35年的渝台交流历程可知,两岸关系虽然历经坎坷,但终究打破长期隔阂,开启交流合作,走向和平发展、融合发展。根本在于,民族复兴、国家统一是大势所趋、大义所在、民心所向,这种大势任何力量都阻挡不了。历史车轮滚滚向前。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推进祖国统一的新蓝图,必将继续引领两岸关系发展正确方向。我们将坚决贯彻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始终尊重、关爱、造福台湾同胞,继续致力于促进渝台经济文化交流合作,深化渝台融合发展,共同弘扬中华文化,促进同胞心灵契合,在新的奋斗起点上奋力书写渝台交流新篇章。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深化渝台融合发展 助推祖国统一进程
——渝台交流35周年综述

2022-11-07 06:12:33 来源:

重庆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确立了争取祖国和平统一的大政方针,呼吁两岸同胞直接接触,探亲访友,参观交流。1987年底,两岸长达38年的隔绝状态被打破,两岸交流合作的大门由此打开,两岸关系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

渝台两地渊源深厚。自两岸开启交流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以来,我们紧跟时代发展脚步,逐浪两岸历史潮涌,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对台工作大政方针,持续深耕基层、深耕经贸、深耕人文,推动渝台两地往来人员数量从零星点点发展到成千上万,交流由探亲访友拓展到党际、经济、教育、文化、体育等各个领域,初步构建了全方位、多渠道、深层次的渝台大交流格局,为推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增进同胞亲情福祉、拉近同胞心灵距离发挥了积极而又独特的重要作用。

深埋内心的骨肉亲情推动渝台基层交流密切热络

一水之隔、咫尺天涯,两岸交流闸门一经放开,渝台交流如星火燎原,势不可挡。35年来,高峰期来渝台胞近15万人次/年、重庆赴台旅游人数亦接近7万人次/年。林洋港、马鹤凌、郝柏村、连战、吴伯雄、江丙坤、郁慕明等台湾重要人士400余人次率团来渝。近4000名台胞在渝领取台湾居民居住证,3000多名常住台胞逐梦重庆、圆梦重庆,展现两岸交流合作是大道之行、人心所向。

2006年6月,中共重庆市委与中国国民党新竹县党部率先开展党际交流,促成巴南区花溪镇与新竹县尖石乡结成首对“友好乡镇”。2011年,台湾彰化县参展“第八届(重庆)国际园林博览会”,以花为媒与重庆缔结友好。截至2021年底,通过“渝台基层交流活动”“渝台两地同名乡镇交流”“海峡两岸姊妹湖产业协作年会”等重点交流活动,促成400余对基层组织结对交流,400余交流团组、8000余人次实现交流互访。

两岸婚姻家庭被誉为“两岸三通”之外的“第四通”。从1989年第一对渝台同胞婚姻登记开始,近1.4万对渝台联姻家庭以行动践行着两岸一家亲。著名词作家庄奴,作为重庆女婿晚年定居我市璧山区,焕发艺术创作第二春。年代厨卫创始人黄锦勋一家三代扎根重庆,持续延绵着渝台两地的亲情联系。每年组织两岸婚姻群体开展“月是故乡明——台湾重庆籍新娘故乡行”等系列活动,邀请两地联姻家庭感受家乡发展变化和割舍不断的深厚情感。

互益相成的经济合作推动渝台经贸交流深度融合

1989年,重庆首家台资企业金夫人婚纱影楼落户。2010年6月,《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在渝签署,凸显重庆在两岸交流中的重要地位。我们持续举办台企西部行、“台资西移”考察对接等活动,每年吸引多个台湾经贸参访团前来。连续举办14届的“重庆·台湾周”活动已成为两岸重要的综合性交流平台和渝台经贸交流合作的重要载体。

35年来,宏碁、华硕、富士康、广达、英业达、纬创、仁宝、和硕等品牌商和代工企业以及860多家零部件厂,在渝建成以台资企业为主的全球重要笔电生产基地。截至目前,全市累计批准台资企业2011家,累计合同台资304.46亿美元,投资额1000万美元以上企业221家。

2008年12月19日,重庆—台湾空中客运直航正式开通。两年后,重庆—台湾货运航线开启。此后,这条空中交通线开通直达高雄、台中航班,渝台货运直航航班2436架(次),运送货物199380吨。中欧班列(渝新欧)的运营,成为我市以台资企业为主的笔电产品对外贸易重要运输载体,为在渝台资企业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2021年渝台贸易额超过640亿元人民币,占重庆对外贸易额的8%,两地的利益联结更加紧密。

1400亿元人民币,是广达电脑重庆基地2021年的产值;投资重庆32年,是台商李文勋和百吉集团的坚定选择,数字背后是产业链的高效稳健和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我们建立了北碚台创园、璧山台商工业园等7个涉台园区,倾情为广大台商打造了投资平台。引进培育电子料件、金融结算等各领域配套企业,成立重庆市台湾同胞投资企业协会,帮助台企做大做强。开展“亲商稳商引商”“在渝台商台企进区县”专项活动,助力转型升级,不断推动渝台合作走深走实。

同源同根的血脉联结推动渝台文化交流走入人心

1990年,陈彼得率乐队赴重庆演出,成为来我市开展人文交流合作的首位台湾艺术家。35年来,我们以文化为抓手,创建海峡两岸岳飞文化交流活动、“龙耀宝岛”中华铜梁龙赴台展演等“金字招牌”。2015年,向台湾佛光山赠送岳飞造像,星云大师率3000僧众现场迎接,被有关方面赞为“具有载入两岸交流史册的时代意义”。3次组织铜梁火龙入岛展演闹元宵,引起全岛轰动效应,累计366万人次现场观看,吸引全球8.3亿人次关注。

重庆自然风光神奇瑰丽,人文风貌独具特色。我们积极申报创建4个国家级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及交流示范点,培育打造16个市级对台交流基地,构建了“3+1+16”对台交流基地平台。连续17年开展“魅力重庆·壮丽三峡”活动,连续11年举办渝台艺术直航系列活动,连续7年实施渝台少数民族交流活动,持续组织“蚩尤杯”两岸文化艺术节等活动,吸引台胞深切感受祖国壮美河山和沧桑变化。近五年来,虽受民进党当局蓄意阻挠,仍有3731名台胞来渝实地参访,渝台文化交往保持热络。

重庆有395处抗战遗址,在海峡两岸具有特殊影响力。我们连续10年举办“寻找抗日足迹、共谋和平发展”活动,近500名岛内抗战后代来渝,重走抗战路、传承抗战精神。举办“中国抗战大后方名人手迹入岛巡展”“抗战史料展”等活动,厚植共同民族记忆。重庆师范大学牵头两岸学者编著《连横诗词选注》,连战先生为该书题序并签名盖章,开创了台湾光复以来两岸共同注释与宣传台湾诗作的先河。

用心用情的造福服务推动台胞同等待遇落实落细

“台胞的娘家,坚实的靠山”“台商的支柱,台胞的依靠”……一面面锦旗和牌匾,是为在渝台胞台企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的生动印证。我们颁布《重庆市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条例》并进行3次修正,为促进渝台经贸交流合作提供有力法治保障。多次组织涉台执法检查活动,形成保护台商合法权益的机制,切实提高台湾同胞权益保护的实效和质量。重庆市台商投诉协调中心1995年组建以来,协调处理全市涉台信访、台商投诉、台胞求助和涉台突发事件等案件1647件,结案率达99.82%,深受台商台胞好评。

我们深入贯彻落实各项惠台利民政策措施,发布实施《关于促进渝台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渝台58条)。台胞彭荫刚、庄奴获得“重庆市荣誉市民”称号,一批台胞台企荣获国家级、市级“五一劳动奖章”“三八红旗手”“工人先锋号”等称号,台胞台企的获得感持续增强。特别是疫情暴发后,我们积极安排台胞免费接种疫苗2247人、4770剂次,有效构建免疫屏障。

感人至深的两地故事推动渝台新闻交流乘势向前

我们高度重视对台新闻交流。35年来,组织创作出大批展现同胞感情、展示重庆发展变化的新闻作品。拍摄《梅花山麓悼英雄》专题片,以珍贵史料介绍张自忠将军英勇事迹,激发两岸同胞追求国家统一和民族复兴的共同情怀。荣获中国电影华表奖、金鸡奖的电影《芬芳誓言》在渝拍摄,生动展现了台胞的思乡之心和两岸同胞亲情。重庆电视台、香港亚洲电视台和台湾东森电视台联合举办“2002年中秋特别节目”,传达故乡对游子的思念。2017年2月,“逐梦他乡重庆人”全媒体大型人物故事寻访活动走进岛内,记录“两岸一家亲共圆中国梦”的故事,守护血脉亲情。

重庆是较早获得涉台新闻采访审批权的省市。1997年,台湾《远见》《投资中国》杂志分别刊出“重庆专刊”,标志着我市涉台新闻工作取得较大突破。邀请岛内媒体制作《万里江山》《探秘重庆特色小镇》等;接待台湾《大陆寻奇》摄制组制作专题纪录片34部,在岛内媒体平台播出。35年以来,多次组织、承办海峡两岸记者大西南联合采访活动、海峡两岸记者三峡联合采访活动,台湾记者110余批次460余人次来渝采访,发表重要原创新闻稿件1100余篇,提升了岛内对我市的关注度、美誉度。

同心同行的追梦情怀推动渝台青年交流扩面增效

青年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1991年台湾学生林士超赴四川美术学院工艺美术专业进修一年,实现我市高校首招台湾青年学生。35年来,全市9所高校与台湾45所高校签署校际合作与交流协议,累计吸引1400余名台生来渝高校读书、访学、研修,用青春和热情绘就了渝台交流的青春靓丽图景。连续举办20届“两岸同心——巴渝文化教育参访周”,吸引岛内48所学校的650名校长、师生来渝参观考察,打开了了解大陆的窗口。

今年9月,我市推荐的岳飞文化夏令营活动照片和岳飞武像,在“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展出,成为渝台文化交流的典型。2017年以来,连续举办6届“海峡两岸岳飞文化夏令营”,大陆20个省区市46所中小学校与台湾10个县市33所学校上万名师生传承岳飞家国情怀。策划“两岸青少年成渝双城研学营”“川渝港澳台青少年专利孵化展”等活动,增强两地认同。成功举办19届全国台联台胞青年夏令营重庆分营活动,共计1000余名两岸青年学生参加。

聚焦新时代两岸青年的共同责任和使命,连续多次举办“台湾青年菁英重庆行”“在陆台湾青年重庆行”,邀请500余名各行业领域台湾青年来渝,推动参与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开展8届台湾大学生重庆实践活动,累计吸引240余名台生来渝实习锻炼,与重庆高校志愿者结对交流,感悟大陆发展前景。成立川渝港澳台青少年科技创新联盟,开展海峡两岸(重庆)青年融合发展研讨会、海峡两岸(重庆)青年创业发展交流会等活动,吸引越来越多台湾青年选择大陆、扎根重庆。

时代洪流澎湃激荡。回首35年的渝台交流历程可知,两岸关系虽然历经坎坷,但终究打破长期隔阂,开启交流合作,走向和平发展、融合发展。根本在于,民族复兴、国家统一是大势所趋、大义所在、民心所向,这种大势任何力量都阻挡不了。历史车轮滚滚向前。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推进祖国统一的新蓝图,必将继续引领两岸关系发展正确方向。我们将坚决贯彻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始终尊重、关爱、造福台湾同胞,继续致力于促进渝台经济文化交流合作,深化渝台融合发展,共同弘扬中华文化,促进同胞心灵契合,在新的奋斗起点上奋力书写渝台交流新篇章。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李辉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