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5年每个居民 拥有一个电子健康码
专家:非防疫健康码,不必过分担心隐私泄露
国家卫健委、国家中医药局、国家疾控局近日印发《“十四五”全民健康信息化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根据《规划》,到2025年,我国将初步建设形成统一权威、互联互通的全民健康信息平台支撑保障体系,基本实现公立医疗卫生机构与全民健康信息平台联通全覆盖。
《规划》还提出,到2025年,二级以上医院基本实现院内医疗服务信息互通共享,三级医院实现核心信息全国互通共享。全员人口信息、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和基础资源等数据库更加完善。每个居民拥有一份动态管理的电子健康档案和一个功能完备的电子健康码。
统筹推动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设
《规划》列出了八方面主要任务。一是集约建设信息化基础设施支撑体系;二是健全全民健康信息化标准体系;三是深化“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体系;四是完善健康医疗大数据资源要素体系;五是推进数字健康融合创新发展体系;六是拓展基层信息化保障服务体系;七是强化卫生健康统计调查分析应用体系;八是夯实网络与数据安全保障体系。
《规划》要求,统筹推动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设,完善国家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功能,加强省统筹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设,构建传染病监测预警与应急指挥信息平台,全面推进医院信息化建设提档升级。逐步形成统一权威、全面协调、管理规范、自主可控的全民健康信息化标准体系。
另外,拓展“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大力发展远程医疗,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均衡布局,提高卫生健康服务均等化与可及性。探索开展“互联网+药学服务”模式,推广电子处方区域流转。
普及应用居民电子健康码
《规划》包括8个优先行动。一是互通共享三年攻坚行动;二是健康中国建设(行动)支撑行动;三是智慧医院建设示范行动;四是重点人群智能服务行动;五是药品供应保障智慧监测应对行动;六是数字公卫能力提升行动;七是“互联网+中医药健康服务”行动;八是数据安全能力提升行动。
其中,《规划》要求,以普及应用居民电子健康码为抓手,建立居民以身份证号码为主、其他证件号码为补充的唯一主索引,推动“一码通用”。依托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推动检查检验结果互通共享。
统筹推进与相关部门信息系统联通,提高监测预警、实时分析、集中研判和辅助决策的能力。建立集中统一高效的应急指挥辅助决策体系,提升疫情应急处置能力和精准防控水平;加强健康码标准规范使用,强化赋码和转码规则规范实施,推进互通互认、一码通行。
昨天,北京三医智酷医院管理发展研究院院长魏子柠表示,《规划》所说的健康码并非为应对新冠疫情而设置的健康码或行程码,该健康码其实更像是一份居民的个人电子健康档案,设置这样的健康码也是为了能够利用大数据和互联网,更好地为居民服务,大家也不必过分担心隐私、行程泄露等问题。
综合人民网、红星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