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振消费 重庆需打造更多特色消费业态和场景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着力扩大内需,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和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在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背景下和当前消费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重庆提振消费还存在哪些不足?又应该从何处发力?近日,重庆日报记者采访了来自高校和企业的行业专家。
在重庆工商大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协同发展中心研究员莫远明看来,重庆的消费内容供应整体上仍较单薄,主题娱乐、文化演艺、创意展示等多功能复合性消费内容仍然偏少。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消费者的消费体验,使得不少消费场所对消费者的吸引力还不够大。
比如,重庆有特色、有文化的消费场所并不多,消费场所同质化现象比较突出。
就拿好吃街来说,莫远明发现,重庆的好吃街基本上都是一个样——集聚的餐饮连锁品牌很多都相同,并且,除了美食,几乎就没有别的了。
商业综合体也存在类似现象。重庆日报记者在中心城区多个商业综合体调查发现,在这些商业综合体,以百货零售为主的传统业态比例由过去的百分之七八十缩减为百分之三四十。而以娱乐、健康和休闲餐饮等为主的体验业态,则成为了“新宠”。其中,仅休闲餐饮、儿童主题乐园等业态的占比,往往就能达到20%-30%甚至更高。不少城市商业综合体的业态及品牌高度重合,仍然缺乏特色和卖点。
针对这种情况,莫远明建议,政府要从顶层规划上、政策支持上引导各商圈及其商家,结合自身实际、找准目标客群,布局特色鲜明的消费场景和消费业态。同时,消费场所要通过深挖文化价值做出自己的特色,打造自己的文化标签。
比如,南滨路上的SUPER ZOO动物主题街区的做法就值得借鉴:其文化特色和文化根基,是传递“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价值主张。围绕着这一点,其在商品和服务方面,都充分了结合了动物元素,将公益融入消费生活。如,每天轮流播放不同动物的科普片,卖各种动物造型的糕点、动物布偶玩具;每名员工都有一个动物别名;每张桌子桌角都有“动物百科”二维码,顾客扫码二维码,可查看濒危动物介绍;每卖一份公益野保菜单上的菜品,就会将20%的收益定向捐赠给NGO(非政府组织),用于保护动物,等等。
另一方面,要把消费内容做成特色,增加消费吸引力,政府还可紧随体验式消费、线上线下融合消费日渐受欢迎的消费新趋势,通过政策引导商圈、商贸企业转型升级,创新消费业态和消费模式,打造消费新场景。尤其是,要引导商家抓住消费者需求或消费心理,细分消费市场,针对特定人群创造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
同时,从制造端来看,针对个性化消费愈加明显的趋势,重庆应以政策引导、鼓励消费品工业企业充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通信技术,采集分析客户需求信息,实现直接面向终端消费者的定制化生产,实现生产方式、销售模式的转型,带给消费者新的消费体验。
“近年来,露营以及周末游日渐兴起,拥有大量文旅资源的农村市场大有可为。” 戴德梁行重庆公司商业地产部主管唐正艺认为,随着乡村振兴、县域商业体系建设的稳步推进,农村消费市场更是对城市居民的吸引力越来越大,消费潜力得到进一步释放。抢抓这种机遇,重庆可加强“工农商旅融合”发展,打造乡村特色消费场景和消费产品,吸引更多城市居民到农村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