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金!“美丽之地”不负盛名 重庆姑娘问鼎美容项目世界冠军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讯(王小洪)10月24日,芬兰首都赫尔辛基,在2022年世界技能大赛特别赛芬兰赛区颁奖仪式上,23岁的重庆妹子王珮站在世界冠军的领奖台上,身披五星红旗,眉目如画,笑若桃花。
王珮,中国世赛选手、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教师。这次她在被誉为“世界技能奥林匹克”的赛场上摘金,是中国参加世界技能大赛美容项目以来的首金。这枚金牌打破了该项目长期被欧洲选手垄断的局面。
“技能报国是我的梦想,如今我终于做到了。”紧握金牌,看着国旗冉冉升起,王珮已是热泪盈眶。
这枚奖牌的背后,不仅是王珮和其团队的荣耀,亦是中国美容行业技能技艺迈向世界顶端的见证,更是中国青年工匠精神闪耀世界的高光时刻。
处变不惊的魄力
一双手套、一张床单hold住全场
也许大家都知道足球、篮球等体育项目的比赛规则,但世界技能大赛美容项目是如何比呢?
王珮介绍,世赛美容项目分为高级皮肤护理、身体护理、脱毛、彩绘指甲艺术、化妆、睫毛延长、手足护理7个版块。
比赛过程中,将随机选取模特。评判分为主观和客观两部分,客观部分以国际行业标准和操作流程为依据,只有完整且准确地完成,才能得分;主观部分则是由来自世界各国的裁判根据国际标准对选手的技术技能水平给出不同等级的评价,只有完成的过程和效果,比国际标准的要求还高,才能得到最高等级的得分。
美容项目的比赛内容很多,不是一个个单项内容先后比拼,而是根据行业实际服务项目将不同内容进行随机组合,赛前两天公布比赛内容。赛程长达4天,每个版块必须计时完成,以总分进行排名,决出胜负。
“每天的比赛时长都在五个小时左右!加上赛前准备要七八个小时。”王珮说。
对体力的要求还不是最难的。王珮告诉记者,比赛千变万化,赛前,我们团队做了很多应急准备,包括比赛场地提供物品不充分等,可在美体项目要给模特做体膜时,发现操作台上仅有一双棉手套可以用来清洁体膜,这让身经百战的她一下懵了。
“平时训练这个模块,一整套流程下来需要十多张洁面纸或毛巾,而在当时,我得用一双手套控住全场,心里的确有点慌。”当记者连线远在芬兰的王珮回顾比赛时,她依然心有余悸。
迅速让自己镇定下来后,王珮开始在脑中飞速规划身体每个部位清洁的每个步骤,如何“物尽其用”高效利用唯一的物品,尽量减少污染手套的概率,节约更多的时间。
“比如,我会用刮板先把顾客皮肤上的体膜刮掉,再用手套清洗,这样就可以避免直接清洗让手套变黄。”
但这不是唯一的挑战。在工具不足的“下马威”后,她又发现操作台上仅有两块纱布,无法满足做体型较大的模特身体三个部位的体膜覆盖要求。
怎么办?王珮四处观察,敏锐地发现模特做美容的床上都铺着床单,而这种床单也有微孔,材质和纱布类似,正好可以让激活体膜的试剂从微孔中渗透下去。于是她灵机一动,就将床单剪了一段下来,用来覆盖在模特的腿部,最后成功完成了整个项目,并得到了相应的分数。
作为身经百战、层层选拔出来的一名国手,王珮的专业技术无疑是过硬的,但赛程中游刃有余地处理接二连三的“临时挑战”是她取胜的关键。
开赛前两天,王珮才知道每个项目操作过程的检查点。如果有一个记错导致没有举手示意裁判检查,就意味着这一步没有分。
“整场比赛每个项目都分布着十几个检查点。”王珮说,每天要记住所有检查点、计时点还不能出错,对每个选手都是个挑战。为了确保万无一失,她每天晚上和一早醒来都要背几遍。比赛期间每做完一步,都会牢记示意裁判检查。这场世赛,是她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走完的。
惊艳世界的中国手法
自创中式美容推拿诠释东方美学
回顾整场比赛,让裁判和观众都为之惊叹,并得到全场最高分的绝对优势项目,是王珮展示的一段极具中医推拿和太极特色的运动按摩手法。
那是王珮在第三天比赛中的一次高光时刻。
运动按摩是新增模块,是对日常运动后的关节、肌肉等放松按摩,并成为未来美容行业的服务需求趋势,本届世赛将这项本属于康复医学范畴的内容纳入了美容比赛,选手们在备赛前几乎都没有接触和训练过,对大家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王珮在赛场上以指点穴、以掌推脉、以肘揉经。一套动作轻重适宜,行云流水。纤纤指尖仿佛优雅的舞者,在模特的背部腾挪跌宕,举手投足,如诗如画,让赛场上的评委们都禁不住低语探讨,为之惊叹,其中一位裁判情不自禁地大声的惊叹“太棒了,你好享受你的工作”。
操作结束后,项目经理径直向王珮走来,希望能和她拍照留念。其中一位裁判还转头给王珮的教练竖起了大拇指。最后,裁判们给她出色的表现打出了最高的等级。
其实,这是团队将挑战视为机遇的一个战术,世赛美容项目中国专家组组长王芃在赛题范围公布后,立即决定将中国的太极技巧和中医推拿按摩经典手法融入运动按摩中。
“我们要借此机会展示出中国运动按摩的特色,让全世界了解中医按摩精髓,并将运动按摩打造成这次比赛的核心竞争力,我们一定会赢得比赛”。
王芃十分激动,立即找到重庆中医药学院的名医专家来基地传授技法,又去北京找到中医药大学的名家指导,美国外教也收集了全世界运动按摩的操作视频学习参考,团队最终编排出一套中西合璧,极具中国特色的运动按摩手法。在短短的20多天,王珮不仅啃下了这块“硬骨头”,还赢得了全场最高分。
“我认为,追求极致既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精神。美容就是要用这种精神,去创造极致的美。而所有的极致,是‘因人制宜’的,是专属的,是能让美的能量,在人体里流动起来,让感受它的人焕然一新。在力量喷涌而出的一刻,体会到自己蓬勃的生命力。而不是那些千人一面的‘流程式’手法。”王珮说,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被称之为“匠”。这就是王珮在学校接受系统性学习后,一路迈向技能塔尖的体会,这也是她的“美容哲学”。
事实上,在培养像王珮一样“技能明星”的背后,是重庆市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日新月异的完善,是高技能人才培养平台不断壮大的支撑,是一所所职业院校在铸“匠”路上砥砺奋进。
铸“匠”需要最前沿的视野。
以王珮为例,她所在的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通过大力推进国际化办学战略,与德国、澳大利亚、英国、美国、加拿大、法国等近30个国家的高校、教育机构开展了长期合作与交流,把“尖端”请进来,让学生走出去,这也为王珮夺冠奠定了国际视野的基础。
实践证明,通过三年系统的学习,王珮在理论基础、知识结构、全球视野方面得到质的飞跃。她带着东方女子对美的理解,让世界看到了中国造美的“匠”心。
脚踏实地的拼搏
不会撸铁的美容师不是好的参赛选手
事实上,重庆选手代表中国参加世界技能大赛美容项目,早在2017年和2019年分别夺得2块世界技能大赛银牌。连续两次距离冠军“一步之遥”,这种遗憾和7年多来备战的沉淀,让王珮摘取的这枚首金,成色十足!
如果临场应变能力和对美的追求是王珮技高一筹的决定性因素。那么,设在重庆的国家集训基地系统性备战则是她夺冠的基础。总结两届备战参赛,从4年前王珮作为梯队选手开始,重庆基地就制定了系统的集训计划。当王珮进入国家队后,摆在她面前的只有拼命备战。
回顾4年多的备战历程,英语和体能是横亘在王珮面前的一道坎。
“尤其是运动按摩,教练们担心比赛现场的模特会是一位肌肉健壮的男士,所以在我第一次做手法时,他们就为我找了一位比较健壮的模特。”那天仅这一个项目就把王珮累的手都抬不起来,而真正的比赛却要每天站立五六个小时。
怎么办?王珮开始给自己加练体能。她在每天凌晨忙完后还要做上百个俯卧撑。
封闭训练期间,没有满足体能训练的健身器械,她就去找砖头来锻炼臂力。赛前,王珮的体能终于可以支撑她又好又快地完成赛事。
王珮的另外一道坎是英语。她毫不讳言自己的文化学习短板,尤其是英语。但为了备战人生中第一场国际赛事,从今年年初,她就开始投身到专业英语的学习中。
上厕所、走路、吃饭……只要大脑能空下来的间隙,她都会开始不自觉地默背句子和单词,以保证比赛中能和裁判流畅沟通。
努力换来了回报。
“王珮,我们是冠军!”
10月24日清晨,王珮被一阵敲门声唤醒。打开宾馆房门,指导老师未语先泣,王珮也在得知成绩后与指导老师抱头痛哭,是为拼搏之后苦尽甘来欣喜。
手握奖杯,身披国旗,王珮笑得坦然,她说:“我感谢当初自己的选择,并坚持走完了这条艰难的路。”
情同血脉的师徒
母亲般的老师和女儿般的徒弟
回顾往昔,有一个人,是王珮心中,把她托上天空的风。
2017年,王珮打破“美容随便找个地方都可以学”的偏见,拖着行李箱走进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开始了人物形象设计专业的系统学习,也遇到了改变她命运的老师——王芃。“她是我人生的导师,没有她就没有我的今天。”王珮说,她从未想过,在自己的生命里,也会遇到这样一位优秀的导师。
2021年,王珮母亲过世的那天晚上,王芃驱车赶到学校,提出要把她送回几百公里外的奉节老家。训练时,她没有时间买日用品,王芃就自己驱车出去买给她。备赛期间,她吃不惯外地的伙食,王芃等多位教练就自己做红烧肉等给她改善伙食。
“不止对我一人是这样,对所有选手的关爱,王老师和教练们都是一样。”王珮说,生活上温暖的王老师在训练上却十分严厉。有一段时间,王珮的化妆技术遇到了瓶颈想要放弃,王芃一边开导一边为她找来了世界上各种前沿的范例资讯,指导她一遍遍地尝试练习,直到画出满意的、无可挑剔的妆面。
作为一位总教练,本只要做好集训工作就可以了,为什么还在生活方面如此事无巨细?
“因为她们就像我的女儿一样,其实,和她们在一起的时间,远比我和女儿在一起的时间更长。”王芃的回答朴实而真挚。今年55岁的她已经从事职业教育30年,学生也已成千上万,她知道孩子们夜以继日的艰苦,更心疼她们健康,作为项目负责人对教练和选手全方位的关心和照顾也是自己的责任。
在专业上,王芃则是名副其实的严师,她知道,技能成才之路很苦,如果吃不下入门的苦,未来的日子就更艰难。
“其实像我这样的老师在学校里有很多,他们不仅是生活上的‘父母’,也是孩子们学习中的明灯,因为他们每个人,都有一个了不起的‘初心’。”王芃坦言,职业教育只有坚持以技能为核心的理念,时刻秉持学以致用,才能更好地让学生们技能成才、技能圆梦。
作为校企合作的企业方,王芃既是企业负责人,也是产业学院院长,在她看来,只有专业群跟着产业链走,实现校企资源、人员、技术、管理、文化等全方位实质性深度融合,与企业共建人才培养闭环生态,加快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培养新型“产业工匠”,才能让每个学生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而王珮正是这个教育机制实践中成功的范例之一。
“把学生当作儿女,将老师作为明灯”正是这样的师生关系,铸就了王珮今天的成绩。
“王芃老师说:‘择一行、爱一行、忠一行、精一行’,我记住了,也会永远为之奋斗下去。”如今,王珮也成为了一名教师,在她看来这也是一种传承。
当然,王珮也清楚能获得今天的成绩,离不开队友、团队、学校和市人社局的各方支持。“队友给我鼓励、团队带我攻坚,学校助我成长、政府帮我铺路,少了任何一个环节,都没有现在的我。”王珮说,她不仅仅心怀感恩,也很庆幸能生长在重庆这片热土上,这里有着对技能人才最诚挚的关爱和关注。“‘技能强国’在这座城市不是一句空话,我们有太多太多的机会。”
但关于技术的学习,路还很长。对王珮来说,这个冠军只是她职业生涯的开始,还要不断学习掌握行业最先进的技术和新知识。“如今,我已戴上过桂冠,那就再也别低头。”王珮笑得自信而坚毅,这个重庆姑娘已经看见了满是挑战的未来,但身披国旗的她,不会再畏惧任何挑战。
因为她深信:技能人才也能在世界的舞台出彩,也能成才报国。
>>>新闻多一点
重庆已培养4名世界技能大赛冠军
技能人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是重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技能人才队伍建设,重庆技能人才在世界级大赛上也接连取得了不俗成绩。截至目前,我市已培养出4位世界技能大赛冠军选手。
据了解,除在2022年世界技能大赛特别赛上摘金的美容项目冠军王珮和光电技术项目李小松外,2019年8月,重庆铁路运输技师学院教师梁攀在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上夺得电子技术项目的金牌,这也是我国在该项目上的首金。
而早在2015年,彼时还是重庆五一高级技工学校学生的聂凤更是为重庆夺得了世界技能大赛的第一枚金牌。
“在世界技能大赛的舞台上,重庆青年技能人才再次获得金牌意义重大,显示出新时代重庆青年技能人才的优秀代表已经具备了国际领先技能水平。”市人力社保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争金夺银、绽放光彩的背后,是重庆市技能人才培养水平的不断提升,职业竞赛示范引领作用的不断凸显。近年来,随着重庆技能人才工作的深入,已辐射带动100余万技能人才参加技能比拼,选拔高技能人才5万余人。
全市力争到2025年,将培养世界技能大赛、全国技能大赛、全国行业技能竞赛等获奖选手1000名,力争在全国技能大赛、全国行业技能大赛获得奖牌100枚,在世界技能大赛摘获奖牌10枚。
金牌背后是“巴渝工匠”的技能品牌!
近年来,全市围绕发挥技能竞赛引领作用,立足“竞赛金牌变技能品牌、技能品牌变行业名牌”,共打造了包括美容、美发在内的,美容美发“渝丽人”、家政服务“渝家人”、智能制造“渝能人”以及云阳面工、巫溪绣娘等20个技能品牌,正在成为巴渝工匠在一个又一个领域贡献力量的新符号。
全市大力推进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大力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大力培育产业技能人才,四年来,全市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200多万人次,其中70%的培训对接支柱产业、33条产业链,有力推动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
“十四五”期间,我市将开展政府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150万人次,发挥补贴性培训撬动作用,年均各类市场化、社会化培训超过100万人次。
4940000!重庆技能人才占比保持西部领先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深化实施“巴渝工匠 2025”行动计划,努力把重庆建设成为技能强市和中西部技能人才高地。
数据显示,目前,我市技能人才数量达到494万人,高技能人才达到155万人,占全市技能人才的31.5%,占比保持西部领先。
同时,创新高技能人才“技能+学历”双证融通机制,深化校企合作,鼓励技工院校与企业在实训基地共建、人才共育、技术共研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
将建立健全评价机制,大力推行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推行企业职工“人人持证”工程,开展职业技能等级“新八级”制度试点工作,并鼓励符合条件的专业技术人员申请参加相应职业(工种)的职业技能评价。
“我们将全力推进巴渝工匠2025行动计划,开辟重庆技工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领域新赛道,培育更多产业所需的高素质能工巧匠、巴渝工匠、大国工匠。”市人力社保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力争到2025年,全市技能人才总量达到500万人、高技能人才超过160万人,其中数字领域技能人才达到200万人以上、高技能人才达到50万人以上,基本建成“智能+技能”数字技能人才培养试验区和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数字技能人才培养策源地此外,还将加强职业技能竞赛示范带动作用,围绕世赛、国赛金牌项目,运用技能+市场的手段,打造重庆技能品牌产业链,提高劳动者就业技能收入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