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国巴渝行·好医声每日科普315丨防疫有我 健康同行②:心理医生为您带来心态调节7大妙招
目前,重庆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复杂,在做好科学防护的同时,调适心情、安抚心灵,保护身心健康,以坚强、稳定的心态抗击疫情,对所有人都很重要。本期好医声每日科普,重庆市健康教育所联合华龙网邀请到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精神科副主任罗庆华,针对大家在疫情期间的情绪问题,从专业角度以积极心理学为大家给出建议,帮助大家缓解压力,为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医生说:
这是一个机会,这段特殊的时光让你看清了深植于你内心的家和朋友,再相逢时,拥抱会更有力,欢笑会更畅快。
医生说:
这是一个机会,有时候我们会因为事情太多或事情无法按照自己的期待去发展而焦虑,有时候我们会为了缓解自己的焦虑和填补内心的空虚找事儿干。
不管你是为何在焦虑,一旦当你意识到自己在焦虑的时候,这恰恰就是你停下来审视自己焦虑的根源,回头看看走过的路,做过的事,再感受下这个当下的你,和你所在的这个当下,也许你会获得做很多事都不会有的成长与收获,将来也会少掉很多的焦虑。
医生说:
这是一个机会,这个现象可以帮助你理解应激的概念以及学会如何降低应激对身心状态的影响。
应激是指个体所感受到的来自周围环境的压力,导致体内平衡受到威胁时所发生的生物学反应。而心理应激涉及包括生活事件、认知评价、情绪反应、社会支持、人格特征等方面的变量或影响因素,涉及生理、心理、行为改变的反应过程,适应(健康)和不适应(障碍)是应激的两种结果。应激是一个个体主动参与应对改变的过程,而不是被动的应对。
感染的威胁、闭环管理后生活方式的变化,这些都成为了“应激”的一部分,而应激对每一个人的影响可能会因为认知评价(觉得没什么大不了的或者觉得大难临头)、情绪反应(平静或焦虑),社会支持(社区管理方式)、人格特征(积极或消极)等的影响而产生完全不同的反应,这其中就包括了虽然有按时送达的一日三餐但却食欲不佳、体重下降的生理反应,如果我们能够积极主动的采取措施应对(如调整对事件的看法、寻找其中的转变机会、调整行为模式)那么我们的生理反应就会随之缓解。
医生说:
这可不是一个找借口的机会,即便不离开温暖的家,你也是可以运动的,平板支撑、仰卧起坐、俯卧撑、卷腹……几十种套路可以把你虐到死去活来。
大家诚实点,在心里回答下这个问题——疫情前时代你是一个爱运动的宝宝吗?
当然,这真的也是一个机会,能让你认识到运动的重要性。
再给大家介绍下主动运动的概念,即有目的的给予机体超出正常生理水平的刺激,带来运动、循环、呼吸、神经内分泌免疫等诸系统发生一系列的有益调整,进而能够通过心理与生理两种途径,提高对各种压力的适应能力。
参与有规律的、中等强度的锻炼能够降低罹患身心疾病的风险,减少抑郁、焦虑症状,缓解认知功能衰退,提高生活质量。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年龄在18至64岁之间的成年人每周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或75分钟的高强度有氧运动。没达到这个标准的请立刻放下手机完成俯卧撑100次。
医生说:
这是一个机会,像什么都不买只是随便逛逛大街这样习以为常的事情,像吃完一顿火锅然后评头论足说毛肚儿不鲜、鸭肠不脆这样理所当然的事情,甚至像坐公交上下班这样让人既厌烦却又不断重复去做的事情,都会让你觉得是那么的美好,一地鸡毛但却又如此的生动和怀恋。
所以,当生活回归常态时,一定记得带着这份美好的怀念去认真享受生活的每一个平凡时刻。
当然,我们需要从享受现在这一刻开始。
医生说:
这是一个机会,让你怀念那个站在讲台上唾沫四溅、激情四射但仍然被你点评为“讲课不咋滴”、“一点也不好笑”的老师。
当然,也有可能你怀念的并不是那个老师,而只是怀念和一群人坐在教室里一起盯着老师和黑板发呆的氛围。
怀念归怀念,线上课还是要上的。
怎么能更专心?给你个建议,仪式感很重要!
清理掉书桌上无关的杂物;女孩子可以穿上漂亮的外套而不是拉胯的家居服,打扮美美的。
对男同学要求低一些,能做到早晚洗脸和刷牙已属不易。
这样要是还听不进网课怎么办?那就试着自学吧,将学习过程中的问题记录下来,有线下课了再带着问题去问老师吧。
(特邀专家/罗庆华 通讯员/项江韵 图/视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