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击疫情,他们是夫妻也是战友
张朝平、廖美琼,云阳“雷锋的士”驾驶员,也是云阳“疫”线上的“夫妻档”。

抗击疫情,他们是夫妻也是战友

来源:华龙网-重庆晨报2022-11-16

的士夫妻 

“专车”接送“大白”

连日来,疫情下的云阳城区街道上冷清不少,乘坐出租车的乘客也减少了很多,但张朝平和廖美琼却一直没有闲下来。夫妇二人同开一辆车,轮流上岗,24小时待命,奔赴在防疫一线。

张朝平、廖美琼,云阳“雷锋的士”驾驶员,也是云阳“疫”线上的“夫妻档”。前些天,在得知防疫工作车辆出现缺口时,张朝平夫妇和“雷锋的士班的其他队员一道,主动“请战”,得到有关部门批准后,成为上门核酸采样医务人员的“专车司机”,主要负责接送医务人员上门采样和运送样本。

“从11日开始,我们每天早上6点都会在此待命,只要医务人员需要用车,我们随时都在。”张朝平和其他队员这几天都主动放弃了营运,确保医务人员随时有车可用。他说:“疫情当下,挣钱都是小事,只希望疫情早点过去,我们挣钱也挣得安心些。”

正说着话,“雷锋的士班”接到了用车需求电话。“我来!”张朝平马上主动请缨,帮医务人员把检测用具搬上后备厢,车子就启动了。完成这趟任务就已经是中午12点多了。他将医务人员安全送达后,才发现没顾得上吃东西,草草啃了几口面包后,便前往指定地点与妻子廖美琼换班。

“口罩戴好,做好防护,要注意安全哟!”几句简单的嘱咐后,张朝平将车钥匙交给妻子,完成了交接班。妻子廖美琼接过丈夫手中的“接力棒”,便继续踏上了护送“大白”之路。重报都市传媒记者 杨新宇 通讯员 李小蓉

校园夫妻 

携手加入应急服务队

南山之上,重庆邮电大学近日出现的阳性确诊病例打破了校园往日的平静。为了打赢疫情歼灭战,学校迅速组织了一支涵盖17个小组、共计177人的应急服务志愿者队伍。

24岁的梁光敏是重庆邮电大学江南分院安法学院研究生管理办公室老师,11月10日,了解到疫情严重,她主动参与到应急服务志愿者队伍中。

“老公,我今天去做志愿者了,好累呀,但是感觉好充实。”当天晚上,梁光敏终于见到丈夫苏相,与其分享一天的经历。

看着疲惫的妻子,苏相心疼不已。

“你们一群女孩子去搬重物啊?”苏相从梁光敏口中得知,在最初的队伍中,不少女老师在参与搬运,想到身材瘦弱的妻子搬运重物,这让他既担心又心疼。“反正我们单位最近也不能去上班,你和学校申请一下,看家属能不能成为志愿者参与抗疫?”苏相对妻子说,他力气大又年轻,肯定能帮上忙。

11月11日一早,梁光敏向学校提出了申请,苏相正式成为重庆邮电大学应急服务志愿者,并于当天参加到工作中去。

夫妇二人都在学校当志愿者,一岁半的女儿便由奶奶照料。“我都一个星期没见到我的乖宝宝了,好想她呀。”梁光敏说。

苏相告诉记者,学校疫情防控应急服务队的志愿者们众志成城,师生职工齐心协力。“从我进校看到,无论是学生还是教职工,每一个人眼里都透露着乐观与坚定。这样的学校一定‘好’。”苏相说。

据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消息

社区夫妻 

同一街道共事 见面只在“云”上

平凡岁月,他们相濡以沫;疫情当前,他们风雨同舟。来自江北区五里店街道的社区工作的银凤和张廷才是夫妻,更是并肩作战的战友。

银凤工作在五里店街道东康社区。11月疫情初期,她便把家搬到了社区,参与辖区居民核酸检测、疫情宣传、物资收集等工作。

丈夫张廷才也和她一样常常日夜颠倒,随时紧绷一根弦。“电话一来,就要立即去支援,谈不上休息,天天心里就挂念这些事。”

尽管同在一个街道,夫妻俩却忙碌在各自的战线上并没有机会见面。有时他们会在睡觉前通过视频“云见面”,但这样的见面很多时候都难能可贵。这半个月来,他们之间说得最多的情话就是“注意安全!”偶尔,张廷才会多啰嗦两句,提醒银凤吃药。银凤患有甲亢,工作连轴转让她再次犯病,可她根本顾不上,只淡淡地说:“一线辛苦的不止我一个。”

重庆晨报·上游新闻记者 郑三波 通讯员 喻银跃

电力夫妻 

二人搭档 核酸采样

“叔叔,您是医生吗?”

“额……叔叔不是医生,叔叔是志愿者。”

“什么是志愿者?”

“小朋友,志愿者就是自觉自愿为大家办好事的人。”

“哦,原来是这样,那我长大后,也要当志愿者!”

这段对话发生在沙坪坝新桥社区三陵雅园一个临时核酸检测点,对话的主人公是国网重庆市供电公司高新供电中心白市驿供电所员工王波和5岁小朋友陈雨萌。

和王波一起当志愿者的还有他的妻子谢雅思,他们是一对不折不扣的电网夫妻拍档,这次他们居住的小区实施了封闭式管理。11月10日,当他们得知沙坪坝区新桥街道急需招募核酸检测点志愿者,毅然选择夫妻携手奔赴抗疫前线。

第一次穿上医学防护服的夫妻很不适应,他们一个背着棉签,一个背着设备,步履蹒跚地爬着楼梯,特别是对身体瘦弱的谢雅思来说,其强度堪比万米长跑。

夫妻俩虽然累得气喘吁吁,汗流浃背,但携手抗疫,他们绝不言弃。

重庆晨报·上游新闻记者 文翰 张沛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抗击疫情,他们是夫妻也是战友

2022-11-16 07:02:17 来源:

的士夫妻 

“专车”接送“大白”

连日来,疫情下的云阳城区街道上冷清不少,乘坐出租车的乘客也减少了很多,但张朝平和廖美琼却一直没有闲下来。夫妇二人同开一辆车,轮流上岗,24小时待命,奔赴在防疫一线。

张朝平、廖美琼,云阳“雷锋的士”驾驶员,也是云阳“疫”线上的“夫妻档”。前些天,在得知防疫工作车辆出现缺口时,张朝平夫妇和“雷锋的士班的其他队员一道,主动“请战”,得到有关部门批准后,成为上门核酸采样医务人员的“专车司机”,主要负责接送医务人员上门采样和运送样本。

“从11日开始,我们每天早上6点都会在此待命,只要医务人员需要用车,我们随时都在。”张朝平和其他队员这几天都主动放弃了营运,确保医务人员随时有车可用。他说:“疫情当下,挣钱都是小事,只希望疫情早点过去,我们挣钱也挣得安心些。”

正说着话,“雷锋的士班”接到了用车需求电话。“我来!”张朝平马上主动请缨,帮医务人员把检测用具搬上后备厢,车子就启动了。完成这趟任务就已经是中午12点多了。他将医务人员安全送达后,才发现没顾得上吃东西,草草啃了几口面包后,便前往指定地点与妻子廖美琼换班。

“口罩戴好,做好防护,要注意安全哟!”几句简单的嘱咐后,张朝平将车钥匙交给妻子,完成了交接班。妻子廖美琼接过丈夫手中的“接力棒”,便继续踏上了护送“大白”之路。重报都市传媒记者 杨新宇 通讯员 李小蓉

校园夫妻 

携手加入应急服务队

南山之上,重庆邮电大学近日出现的阳性确诊病例打破了校园往日的平静。为了打赢疫情歼灭战,学校迅速组织了一支涵盖17个小组、共计177人的应急服务志愿者队伍。

24岁的梁光敏是重庆邮电大学江南分院安法学院研究生管理办公室老师,11月10日,了解到疫情严重,她主动参与到应急服务志愿者队伍中。

“老公,我今天去做志愿者了,好累呀,但是感觉好充实。”当天晚上,梁光敏终于见到丈夫苏相,与其分享一天的经历。

看着疲惫的妻子,苏相心疼不已。

“你们一群女孩子去搬重物啊?”苏相从梁光敏口中得知,在最初的队伍中,不少女老师在参与搬运,想到身材瘦弱的妻子搬运重物,这让他既担心又心疼。“反正我们单位最近也不能去上班,你和学校申请一下,看家属能不能成为志愿者参与抗疫?”苏相对妻子说,他力气大又年轻,肯定能帮上忙。

11月11日一早,梁光敏向学校提出了申请,苏相正式成为重庆邮电大学应急服务志愿者,并于当天参加到工作中去。

夫妇二人都在学校当志愿者,一岁半的女儿便由奶奶照料。“我都一个星期没见到我的乖宝宝了,好想她呀。”梁光敏说。

苏相告诉记者,学校疫情防控应急服务队的志愿者们众志成城,师生职工齐心协力。“从我进校看到,无论是学生还是教职工,每一个人眼里都透露着乐观与坚定。这样的学校一定‘好’。”苏相说。

据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消息

社区夫妻 

同一街道共事 见面只在“云”上

平凡岁月,他们相濡以沫;疫情当前,他们风雨同舟。来自江北区五里店街道的社区工作的银凤和张廷才是夫妻,更是并肩作战的战友。

银凤工作在五里店街道东康社区。11月疫情初期,她便把家搬到了社区,参与辖区居民核酸检测、疫情宣传、物资收集等工作。

丈夫张廷才也和她一样常常日夜颠倒,随时紧绷一根弦。“电话一来,就要立即去支援,谈不上休息,天天心里就挂念这些事。”

尽管同在一个街道,夫妻俩却忙碌在各自的战线上并没有机会见面。有时他们会在睡觉前通过视频“云见面”,但这样的见面很多时候都难能可贵。这半个月来,他们之间说得最多的情话就是“注意安全!”偶尔,张廷才会多啰嗦两句,提醒银凤吃药。银凤患有甲亢,工作连轴转让她再次犯病,可她根本顾不上,只淡淡地说:“一线辛苦的不止我一个。”

重庆晨报·上游新闻记者 郑三波 通讯员 喻银跃

电力夫妻 

二人搭档 核酸采样

“叔叔,您是医生吗?”

“额……叔叔不是医生,叔叔是志愿者。”

“什么是志愿者?”

“小朋友,志愿者就是自觉自愿为大家办好事的人。”

“哦,原来是这样,那我长大后,也要当志愿者!”

这段对话发生在沙坪坝新桥社区三陵雅园一个临时核酸检测点,对话的主人公是国网重庆市供电公司高新供电中心白市驿供电所员工王波和5岁小朋友陈雨萌。

和王波一起当志愿者的还有他的妻子谢雅思,他们是一对不折不扣的电网夫妻拍档,这次他们居住的小区实施了封闭式管理。11月10日,当他们得知沙坪坝区新桥街道急需招募核酸检测点志愿者,毅然选择夫妻携手奔赴抗疫前线。

第一次穿上医学防护服的夫妻很不适应,他们一个背着棉签,一个背着设备,步履蹒跚地爬着楼梯,特别是对身体瘦弱的谢雅思来说,其强度堪比万米长跑。

夫妻俩虽然累得气喘吁吁,汗流浃背,但携手抗疫,他们绝不言弃。

重庆晨报·上游新闻记者 文翰 张沛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杜漩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