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基层“新人”的抗疫日记│我用镜头记录下抗疫群像
编者按:
11月16日,记者收到一份日记。日记作者是重庆高新区金凤镇党建办工作人员郑派。郑派是一位90后,此前也在媒体工作过多年,今年8月才成为一名基层工作者。11月2日接到任务以来,他已经半个月没回家,和怀孕4个月的妻子也只能通过电话联系。通过他记录的点点滴滴,我们看到抗疫一线的酸甜苦辣,也感受到无数人的默默付出。愿众志成城,疫情早日散去!致敬守护这座城的所有人,这份日记我们不作任何修改刊登如下。
11月2日晚20:00 闻令而动 开启“抗疫一家人”生活
20点00分,我刚吃完晚饭,就接到了单位电话通知,一工地出现混检阳性,要求我们带好洗漱用具、换洗衣物立马回岗。这让我这个刚刚就职新岗位一个月的新人有点“懵”。
带着一卷被子、2套换洗衣物,告别了孕早期的妻子,我匆匆赶回单位。为了避免人员流动疫情传播,从晚上一气守到了凌晨3点。处理完工地上的流调工作后,我在办公室沙发上将就了2个小时。11月3日5:30闹铃响起,又和金凤“群杨”们一起支援金凤苑B区。先是3栋出现确诊病例,后来4栋6栋9栋都有阳性出现。金凤镇第一时间采取措施对小区进行了封控,金凤苑成为高风险区,社区居民原则上足不出户,由社区和志愿者上门进行服务。9栋楼近2000户住户,流调工作、密接转运、入户核酸检测和保障生活物资,海量的工作压在了医护人员和一线防疫人员的肩上。
那一天我告别了2米2的大床,开始用大体重折磨单薄的行军床。在一楼一个简陋的活动室,我们一行5人围着洗手间搭好了床位,开始了“抗疫一家人”的生活。
11月3日6:30 化身“大白”入户核酸
从33楼一路徒步到1楼,没想到走下来就花了两三个小时。身上挂满了红红黄黄的“垃圾袋”“采样管”,我第一次做信息登记员,有点紧张,生怕弄错信息。
作为90后的一员,第一次感受到疫情如此之近。真正看见了大白们的辛苦后,我的心里只有敬佩。
运送物资的路上我遇到了“抗疫家人”叶梦颖,她比我大一岁,床位在卫生间的左侧。
“真的有点崩溃,楼里信号不好,怎么办啊,还有十几层没有采集,群众等久了会着急的。”叶梦颖高高举起手机,一边找寻信号一边着急地说。不得已,她和社区联系,更换了一部工作手机,还没和我说两句话,拿到手机就转身又开始敲门、扫码。
11月4日,转运密接
这几天陆续有核酸阳性出现,当务之急就是排查密接安排转运。上百张表格,无数个电话,把龙凤社区的工作人员龚黎黎逼成了人形计算机、电话机器人。
“喂,您好,我是龙凤社区老杨群工员龚黎黎,请问……”
“请问隔离点现在有空床位吗?我们这里需要,是否可以转运来,情况是……”
“老师,请您务必在家等候,我们稍后会上门为您做核酸。”
……
最多的一天,她处理了180个密接人员信息,200多个次密接人员信息。处理好的信息,又要及时上传下达,方便负责转运的同事确认密接人员信息,对接隔离地点,申请隔离房间。在15平米不到的办公室里,她忙碌了48小时,累了就睡在沙发上。密接排查清楚后,就该我登场了。
金凤苑两个片区,10个单元楼,我和同事一起,挨家挨户把防护服送到密接人员手上。走了一个多小时全身湿透、面罩起雾、呼吸急促,原来这就是“大白”加身的感觉,还好不是夏天,不然真遭不住!
11月5日,一顿热乎饭
盒饭和泡面一样,偶尔吃一次品品味道可谓解馋,天天吃就上火了。总吃凉的肚子就要遭不住了,为了让我们吃上热乎饭,我们的组长霞姐想了一个办法。
霞姐的床位在梦颖的对面,她是这个抗疫之家的“女主人”,入住第一天就将乱糟糟的活动室收拾得干净整洁,脏乱的卫生间也打扫到能用的程度。为了让我们吃上热的盒饭,她烧了一壶水放在脸盆里,给盒饭加热。
11月6日,心碎的一天
这是我作为“老杨群工员”,参与金凤镇疫情防控的第4天,也是我最心碎的一天。
一个五岁的小女孩走在奶奶的身后,单手抱着一件紫色的外套,就像抱着心爱的小熊玩具。我心头一酸,眼泪夺眶而出。她的父母在外地打工,和外公外婆一起居住,结果外公外婆不幸感染新冠,在医院隔离治疗。小女孩是密接,需要到隔离点隔离。因为年纪小,经过社区沟通协商,女孩的奶奶从低风险区域过来,自愿陪孩子去隔离。为了照顾孩子,奶奶承受着感染的风险。小女孩很有礼貌,在上转运车辆前和我们志愿者一一告别,感谢我们的照顾。我们安慰她,过几天就能回家了,说着说着,在场的所有人都哭了。
第一次作为防疫志愿者的我,被这样的场景震撼到了。病毒是无情的,我们的情感却是相互连通的。这十几天我在抗疫一线,经历的一幕幕让我深切感受到,为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承诺,基层和所有的社区作出了怎样的付出。
这些天,我又陆陆续续到了很多小区去支援。曾经作为记者的我,在这次“疫”线奋战中认识、接触了很多满满正能量的人,他们的点滴感动着我。期间,我遇到了主动争做“老杨群工”志愿者的“暖男”小伙谢款和热心肠的广东大嗓门大姐卜巧兰,也品尝到了彭阿姨的深夜食堂……
我将我的所见所闻记录下来,想让大家彼此多些理解,共度时艰。
11月11日 感受到了大数据硬核抗疫力量
回镇上领取防疫物资时,我见到了主动来支援的北大大数据研究院数据分析师涂腾老师,和同事聊天中了解到,他的任务就是在大量的底层数据中抽丝剥茧,通过科技手段,自动处理数据。
点一下按钮就可以让几十张、几百张表格在不到一分钟的时间内完成处理,整个过程不需要人工操作。通过自动化处理,可以快速看到各类管控人员的人数变化、管控情况、核酸检测情况,实现快速响应。我在内心默默为他点个赞!
11月12日 致敬每一位坚守一线的最可爱的人
睡了10天的小破床,越睡越接地气,是时候说再见了。金凤苑已经连续多日没有核酸阳性出现,几栋楼陆续转为低风险,我们也结束了金凤苑的防疫工作。
回顾10天的防疫工作,为了保护人民的身体健康,社区居民和一线防疫工作者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众志成城,山海可移,致敬每一位坚守一线的最可爱的人。
重庆高新区金凤镇党建办工作人员 郑派/图文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hualongbaoliao,报料QQ:3401582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