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州:搬离大山住新居 乡村振兴美好画卷徐徐展开
初冬时节,走进开州铁桥镇金沙村高山生态移民搬迁安置点,只见入户路宽敞通畅,一栋栋别致的小洋房鳞次栉比,房前屋后干净整洁,室内室外装饰一新,既有“里子”又有“面子”,村民神情悠然自得,构成了一幅美丽祥和的新农村美好画卷。
“真没想到,我能跟城里人一样住进楼房。”村民杨绍辉感叹道。走进他家,各种电器一应俱全,家具摆放规整,屋内干净整洁。每天茶余饭后,他就和安置点的其他老人一起在门前的广场上锻炼身体,享受着晚年的幸福时光。
住在山上条件差
杨绍辉今年70岁,6年前,他还住在金沙村11组半山腰的老房子里。房屋因年久失修,破烂不堪,每逢下大雨,他就担心屋后滑坡或房屋坍塌。
“遇到干旱季节,我家就吃不上水。”杨绍辉说,以前他们只能靠挑水解决缺水问题。
杨绍辉是一个十分讲究、爱干净的人。他回忆,那时在山上生活,最不喜欢的就是用柴火灶做饭。使用柴火灶乌烟瘴气,每到做饭时间,整个灶房,甚至满房屋、院落都是烟,家里的墙壁被熏得黢黑。
“如果要下山,坐摩托车往返一趟需要30元。”杨绍辉说,通往山下的场镇,有六七公里的路程,当时仅有一条泥结石路,加上坡度大,又坑洼不平,小车很难通行,只能坐摩托车。
有一次,杨绍辉的儿子突然脚痛,无法走路。因附近没有卫生室,一时也没有摩托车,急得团团转的他,只好背着10多岁的儿子,走了3个多小时才到达镇上的医院。
后来,随着儿女慢慢长大,有了挣钱的能力,他们为家里添置了电视机。“有了电视机,却没有有线电视信号,只能用‘锅盖’接收。”杨绍辉说,那时候看电视,雪花特别多,清晰度太差,就期盼着哪一天能够到山下去生活。
入住新房终圆梦
在金沙村,令人流连忘返的不只是整洁的村容村貌,还有整齐划一的房屋、宽大的广场、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
提起现在住的这套宽敞明亮的小洋房,杨绍辉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自从住进小洋房,生活有了质的提升,圆了我多年的梦想。”杨绍辉说,这套房子一楼一底,水电气一应俱全,只花了10多万元。
2015年,在实施高山生态移民搬迁项目前,一些村民多年居住在破烂不堪的旧房子里,成了镇村干部的一块心病。为了让他们拥有干净舒适的居住环境,镇党委、政府积极向上级争取各种优惠政策,在金沙村地势较好的地方建设集中安置点。
“我们按照好住、好看、好吃、好玩、好购‘五好’标准,集中统一建设金沙村高山生态移民搬迁安置点。”铁桥镇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该安置点已经入住120余户300多人。
金沙村的蜕变,只是铁桥镇扎实开展生态移民搬迁的一个生动缩影。如今,不少与金沙村一样的美丽乡村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我们是金沙村里幸福人。”杨绍辉说,住在这里,实实在在感受到了幸福与满足。
村美民富产业兴
一个个特色产业带动乡村发展,一项项改革举措推动农民增收,乡村振兴步履铿锵,一幅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美好画卷在金沙村徐徐展开。
来到金沙村耳机制造厂,只见3名女工坐在机器前,紧张有序地组装耳机。
“要想村民富起来,就得发展产业。”金沙村综合服务专干胡成英介绍,为解决村内妇女就业问题,金沙村引进了耳机加工厂,该厂主要负责耳机的组装,耳机组装完成后,将会被运往广州等地销售。
据了解,在铁桥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金沙村利用生态优势、资源优势,以市场为导向,大力发展优质翠冠梨、优质再生稻、晚熟李子、优质蜜柚等种植业,积极支持村民发展山羊、牛、鸡、鸭等养殖业,通过大户示范带动村民发展,增加村民创收渠道。同时,还建起专业合作社、电商服务站点,多举措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解决村民的后顾之忧。
“党的政策好,我们从山上搬到山下来,告别了土墙屋,住上了小洋房,还有了稳定的收入。”村民们纷纷表示,他们将把对党的感恩化作奋进力量,用勤劳双手将家乡建设得更加美好,把日子过得更红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