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起战疫|小小红袖章 战疫暖心房

“艺”起战疫|小小红袖章 战疫暖心房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22-11-17

初冬时节,江津城区疫情防控形势再次变得严峻复杂。

2022年11月12日晚,全区发布了“五街一镇”重点地区持续加强社会面管控的通告。我所在的琅山社区在职党员微信群顿时活跃起来,信息提示音更是此起彼伏。

党员们纷纷在群里表达着要当抗疫志愿者的愿望。我也表达了自己的心愿。

因为报名人数太多,社区工作人员按照居住地,把申请的党员们分散划分到各自小区志愿服务微信群。

于是,我主动在小区志愿服务微信群里自报了家门。只见群里“人头攒动”,不一会儿便有93名党员不约而同地集结于群里,听从统一安排。

“我之前下载了核酸检测采集APP,可以直接录信息”。

“我眼睛老花了,没法录信息,维持秩序完全没问题”。

“我有群众工作经验,挨家敲门做劝导还比较在行”……

一会儿功夫,出门条发放组、信息录入组、现场维护组、敲门行动组、运送物资组等志愿服务队组建完成。全部党员志愿者都有了自己的新岗位、新任务。

社区工作人员告知大家明天一早参加志愿服务的要求,特别提醒要到物管办公室报到并领取红袖章。

次日早上,阵阵寒意席卷着初冬的清晨。7点刚过,天蒙蒙亮,寂静的小区逐渐变得喧闹。

几十名党员志愿者准时出现在物管办公室报到,并领来印有志愿者标志的红袖章,佩戴在手臂上。随着负责小区疫情防控工作的点长一声令下,大家按计划分头行动了起来。

按照规定,小区居民每家一人只能每两天凭出门条外出一次。为了减少聚集,“红袖章”们纷纷当起了楼长,分楼栋给居民发放出门条。大家一边核实着住户名单,一边填写着出门条,嘴上还要不停歇地给居民解释着使用说明。半天下来,口干舌燥、声音嘶哑。

个别抱怨着要天天出门的居民看见“红袖章”是再熟悉不过的邻居,感到有些意外,更心怀感动,心中原有的那点不爽也释然了。

小区里较开阔的两处空坝用作了核酸检测临时场地,共设置了6组通道。每组有2名信息录入员和1名核酸采样医务人员。我同其他“红袖章”们一样,快速地穿戴好防护服、戴好N95口罩、隔离面罩、医用头套、橡胶手套,认真地扫描着渝康码或身份证,录入一个人员,就发放一根采样棉签。

层层包裹之下,我们自己也分不清谁是谁。不过,我们防护服手臂上那一抹红却让我们有了一个共同的名字“红袖章”志愿者!

“请大家不要拥挤,保持一米线,戴好口罩”。在核酸检测排队现场,银发“红袖章”们拿着小喇叭,提醒着居民做好自身防护、保持安全间隔距离。即使队伍排成了长龙,远远望去,也井然有序。

“您好,今天要做全员核酸哟。”小区二十几幢楼的楼道里也不时回荡着清脆的敲门声、招呼声。

门开了。家里的学生探头探脑,望着门外的“红袖章”,疑惑地说:“我在上网课,没时间排队。”

热心的“红袖章”马上回应:“下课就去吧。上网课的学生随到随做,不用排队。”

学生听了,感激地说道:“谢谢您!我一会就去”。

绿树成荫的小区里,一枚枚“红袖章”点缀其间,如同冬日阳光,温暖着大家的心房。

(作者:易冬梅,系中共重庆市江津区委老干部局副局长、江津区作家协会会员。)

分享
新浪微博

“艺”起战疫|小小红袖章 战疫暖心房

2022-11-17 16:34:11 来源:

初冬时节,江津城区疫情防控形势再次变得严峻复杂。

2022年11月12日晚,全区发布了“五街一镇”重点地区持续加强社会面管控的通告。我所在的琅山社区在职党员微信群顿时活跃起来,信息提示音更是此起彼伏。

党员们纷纷在群里表达着要当抗疫志愿者的愿望。我也表达了自己的心愿。

因为报名人数太多,社区工作人员按照居住地,把申请的党员们分散划分到各自小区志愿服务微信群。

于是,我主动在小区志愿服务微信群里自报了家门。只见群里“人头攒动”,不一会儿便有93名党员不约而同地集结于群里,听从统一安排。

“我之前下载了核酸检测采集APP,可以直接录信息”。

“我眼睛老花了,没法录信息,维持秩序完全没问题”。

“我有群众工作经验,挨家敲门做劝导还比较在行”……

一会儿功夫,出门条发放组、信息录入组、现场维护组、敲门行动组、运送物资组等志愿服务队组建完成。全部党员志愿者都有了自己的新岗位、新任务。

社区工作人员告知大家明天一早参加志愿服务的要求,特别提醒要到物管办公室报到并领取红袖章。

次日早上,阵阵寒意席卷着初冬的清晨。7点刚过,天蒙蒙亮,寂静的小区逐渐变得喧闹。

几十名党员志愿者准时出现在物管办公室报到,并领来印有志愿者标志的红袖章,佩戴在手臂上。随着负责小区疫情防控工作的点长一声令下,大家按计划分头行动了起来。

按照规定,小区居民每家一人只能每两天凭出门条外出一次。为了减少聚集,“红袖章”们纷纷当起了楼长,分楼栋给居民发放出门条。大家一边核实着住户名单,一边填写着出门条,嘴上还要不停歇地给居民解释着使用说明。半天下来,口干舌燥、声音嘶哑。

个别抱怨着要天天出门的居民看见“红袖章”是再熟悉不过的邻居,感到有些意外,更心怀感动,心中原有的那点不爽也释然了。

小区里较开阔的两处空坝用作了核酸检测临时场地,共设置了6组通道。每组有2名信息录入员和1名核酸采样医务人员。我同其他“红袖章”们一样,快速地穿戴好防护服、戴好N95口罩、隔离面罩、医用头套、橡胶手套,认真地扫描着渝康码或身份证,录入一个人员,就发放一根采样棉签。

层层包裹之下,我们自己也分不清谁是谁。不过,我们防护服手臂上那一抹红却让我们有了一个共同的名字“红袖章”志愿者!

“请大家不要拥挤,保持一米线,戴好口罩”。在核酸检测排队现场,银发“红袖章”们拿着小喇叭,提醒着居民做好自身防护、保持安全间隔距离。即使队伍排成了长龙,远远望去,也井然有序。

“您好,今天要做全员核酸哟。”小区二十几幢楼的楼道里也不时回荡着清脆的敲门声、招呼声。

门开了。家里的学生探头探脑,望着门外的“红袖章”,疑惑地说:“我在上网课,没时间排队。”

热心的“红袖章”马上回应:“下课就去吧。上网课的学生随到随做,不用排队。”

学生听了,感激地说道:“谢谢您!我一会就去”。

绿树成荫的小区里,一枚枚“红袖章”点缀其间,如同冬日阳光,温暖着大家的心房。

(作者:易冬梅,系中共重庆市江津区委老干部局副局长、江津区作家协会会员。)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陈发源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