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纪录片《新三峡》昨晚央视开播 来自重庆的总导演讲述幕后故事
11月17日晚至23日晚,由中央新影国际传媒有限公司出品的大型纪录片《新三峡》,在央视纪录频道(CCTV-9)和广大观众见面。

大型纪录片《新三峡》昨晚央视开播 来自重庆的总导演讲述幕后故事

来源:华龙网-重庆晚报2022-11-18

7年前,在重庆朝天门广场上,导演杨书华携团队面朝奔涌东去的长江,“种”下了一颗有关三峡的“种子”;经过七年的培育,这颗“种子”不光已经长成参天大树,还送上自己的丰硕果实——11月17日晚至23日晚,由中央新影国际传媒有限公司出品的大型纪录片《新三峡》,在央视纪录频道(CCTV-9)和广大观众见面。

这部由水利部、重庆市人民政府、湖北省人民政府、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和中央新影集团等联合摄制的纪录片,是自2020年11月1日三峡工程整体竣工后,中国第一部全景展示“三峡之新、三峡之变、三峡之美”的影像作品。

这部纪录片到底有哪些亮点和看点?总导演杨书华给出了答案。

浓缩大美三峡华丽之变

2015年11月,大型纪录片《新三峡》在朝天门广场开启重庆拍摄时,记者就曾亲临采访现场。

“重庆因三峡而兴,因三峡而变,重庆十多个移民区县的变化可谓日新月异。”当时,该片的总导演杨书华就曾告诉记者,基于这些,自己作为纪录片人,深感“应该站在国家的角度把它记录下来,跟踪、拍摄、见证下来,留存历史……”

昨晚开播的《新三峡》,由此而生。

据介绍,于11月17日至23日22时在央视纪录频道(CCTV-9)和观众见面的《新三峡》共有7集,每集30分钟,分别从《坝》《水》《山》《人》《景》《城》《梦》七个方面,全景式展示三峡工程建成以后,三峡库区及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新成就、新变化、新发展。它们一起构成了一幅立体的新三峡全景图。

出品方代表之一、水利部副部长刘伟平表示,纪录片《新三峡》的拍摄,旨在通过影视方式,展示三峡工程这一保护和治理长江的关键性骨干工程的建设、运行的辉煌成就,展示三峡库区及中下游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风貌、新景观、新气象。以三峡工程为代表,广泛宣传我国水利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

院士、大师保驾护航

用十年磨一剑来形容本次诞生的《新三峡》并不夸张。承制方、中央新影集团告诉记者,无论是专业性,还是国际视野,《新三峡》在拍摄制作过程中都尽可能地做到了最佳。

比如,为了确保专业性,在2012年启动后,先后有11位中国工程院和中国科学院院士接受了摄制组采访,并对该片进行科学指导;水利部也先后数次组织专家、学者帮助摄制组打磨《新三峡》。

同时,还有多位国际电影大师参与到了该片的策划、拍摄和指导中。比如,曾拍摄《黄石公园》《大峡谷》,两度获得奥斯卡金像奖的美国纪录片导演凯斯·美林;《钓鱼岛真相》《神秘中国》的导演克里斯蒂·尼比;《阿凡达》的视效总监恰克·康米斯基;《海洋》《迁徙的鸟》《企鹅日记》的导演雅克贝汉等。

聚焦“小人物”故事

值得注意的是,《新三峡》的总导演、总撰稿杨书华是一位地地道道的重庆人,他生在三峡、长在三峡,从1993年开始纪录、宣传三峡算起,他跟踪拍摄记录三峡已有近30年时间。

杨书华表示,《新三峡》打破了传统纪录片的结构方式和表现手法,“我们希望让观众在故事中去体味三峡的发展、探索它的变化,在求证中去感受科学、展现辉煌。”

表面上看,《新三峡》的七集,每一集都是以一个字作为标题,但实际上它们各有不同。杨书华说,“比如,首尾两集《坝》和《梦》,是以宏大叙事为基调,展示国家工程、民族工程和大国重器的磅礴、豪迈。其余的叙事就相对平和淡定,娓娓道来。”

杨书华还特别提到,《新三峡》还跳出三峡看三峡、纵观历史看三峡和放眼世界看三峡,在突出“新三峡,新变化”的同时,用科学考察和社会调查的形式和方法,理性、客观地向世界讲述一个真实的三峡、客观的三峡、发展的三峡。

当然,有关三峡的历史记忆、风土人情、乡愁眷念等等,也都被囊括进了七集内容中,并通过“小人物”的故事和命运来呈现。

杨书华举例说,第二集《水》聚焦的是高峡平湖之后的三峡水——江水流速减缓让水质有了哪些变化?洪水带入高峡平湖中的垃圾怎么处置?水生物是怎么保护的……“我们既有水下拍摄、水底拍摄,也有‘千里追踪中华鲟’‘夜宿江滩守江豚’这种呈现。”杨书华介绍道。

杨书华又提到里面的“小人物”,像第二集中人的故事则包含了被誉为“水护士”的巫山县年轻水质监测员张琼,十年如一日、风雨无阻在江上清漂的谭明父子,以及自发从渔民变成三峡库区“清漂王”的刘古军,有把中华鲟当成闺女一样爱护的郭柏福、胡亚平的故事。这些故事,都很感人并真实。

重庆晚报-上游新闻记者 裘晋奕

延伸

《新三峡》关键词

影片风格

打破传统纪录片的分集模式,以时空的变化为内在逻辑,从“坝”“水”“山”“人”“景”“城”“梦”七个方面进行谋篇设计。

影片构成

一是用镜头纪录百姓生活变化、自然生态变化、人文环境变化、经济社会变化。二是选取典型人物和重点事例进行跟踪拍摄。三是请科学家到库区考察,剧组跟踪拍摄纪录,形成完整的科学影像资料。四是利用部分影视资料采用对比的手法,展现三峡新变化。五是以大量的三维动画内容展示未来三峡的美好前景。

影像价值

此次影视拍摄行动实际上是三峡工程175米蓄水后的第一次全方位科考和人文地理调查纪录活动。将为三峡的人文、地理、生态现状留存一套珍贵的历史影像,若干年后会成为无价之宝。

播出放映

一.拍摄期间在央视及地方卫视的新闻节目中同步推出“新三峡”相关系列报道;二.摄制完成后将在中央电视台、重庆电视台、湖北电视台等,以及国家外宣平台等媒体播出并向国内外发行;三.3D纪录电影《新三峡》摄制完成后将在央视3D等频道播出,并在北京、重庆、宜昌、万州等地的博物馆、展览馆内常年循环播放。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大型纪录片《新三峡》昨晚央视开播 来自重庆的总导演讲述幕后故事

2022-11-18 06:43:34 来源:

7年前,在重庆朝天门广场上,导演杨书华携团队面朝奔涌东去的长江,“种”下了一颗有关三峡的“种子”;经过七年的培育,这颗“种子”不光已经长成参天大树,还送上自己的丰硕果实——11月17日晚至23日晚,由中央新影国际传媒有限公司出品的大型纪录片《新三峡》,在央视纪录频道(CCTV-9)和广大观众见面。

这部由水利部、重庆市人民政府、湖北省人民政府、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和中央新影集团等联合摄制的纪录片,是自2020年11月1日三峡工程整体竣工后,中国第一部全景展示“三峡之新、三峡之变、三峡之美”的影像作品。

这部纪录片到底有哪些亮点和看点?总导演杨书华给出了答案。

浓缩大美三峡华丽之变

2015年11月,大型纪录片《新三峡》在朝天门广场开启重庆拍摄时,记者就曾亲临采访现场。

“重庆因三峡而兴,因三峡而变,重庆十多个移民区县的变化可谓日新月异。”当时,该片的总导演杨书华就曾告诉记者,基于这些,自己作为纪录片人,深感“应该站在国家的角度把它记录下来,跟踪、拍摄、见证下来,留存历史……”

昨晚开播的《新三峡》,由此而生。

据介绍,于11月17日至23日22时在央视纪录频道(CCTV-9)和观众见面的《新三峡》共有7集,每集30分钟,分别从《坝》《水》《山》《人》《景》《城》《梦》七个方面,全景式展示三峡工程建成以后,三峡库区及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新成就、新变化、新发展。它们一起构成了一幅立体的新三峡全景图。

出品方代表之一、水利部副部长刘伟平表示,纪录片《新三峡》的拍摄,旨在通过影视方式,展示三峡工程这一保护和治理长江的关键性骨干工程的建设、运行的辉煌成就,展示三峡库区及中下游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风貌、新景观、新气象。以三峡工程为代表,广泛宣传我国水利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

院士、大师保驾护航

用十年磨一剑来形容本次诞生的《新三峡》并不夸张。承制方、中央新影集团告诉记者,无论是专业性,还是国际视野,《新三峡》在拍摄制作过程中都尽可能地做到了最佳。

比如,为了确保专业性,在2012年启动后,先后有11位中国工程院和中国科学院院士接受了摄制组采访,并对该片进行科学指导;水利部也先后数次组织专家、学者帮助摄制组打磨《新三峡》。

同时,还有多位国际电影大师参与到了该片的策划、拍摄和指导中。比如,曾拍摄《黄石公园》《大峡谷》,两度获得奥斯卡金像奖的美国纪录片导演凯斯·美林;《钓鱼岛真相》《神秘中国》的导演克里斯蒂·尼比;《阿凡达》的视效总监恰克·康米斯基;《海洋》《迁徙的鸟》《企鹅日记》的导演雅克贝汉等。

聚焦“小人物”故事

值得注意的是,《新三峡》的总导演、总撰稿杨书华是一位地地道道的重庆人,他生在三峡、长在三峡,从1993年开始纪录、宣传三峡算起,他跟踪拍摄记录三峡已有近30年时间。

杨书华表示,《新三峡》打破了传统纪录片的结构方式和表现手法,“我们希望让观众在故事中去体味三峡的发展、探索它的变化,在求证中去感受科学、展现辉煌。”

表面上看,《新三峡》的七集,每一集都是以一个字作为标题,但实际上它们各有不同。杨书华说,“比如,首尾两集《坝》和《梦》,是以宏大叙事为基调,展示国家工程、民族工程和大国重器的磅礴、豪迈。其余的叙事就相对平和淡定,娓娓道来。”

杨书华还特别提到,《新三峡》还跳出三峡看三峡、纵观历史看三峡和放眼世界看三峡,在突出“新三峡,新变化”的同时,用科学考察和社会调查的形式和方法,理性、客观地向世界讲述一个真实的三峡、客观的三峡、发展的三峡。

当然,有关三峡的历史记忆、风土人情、乡愁眷念等等,也都被囊括进了七集内容中,并通过“小人物”的故事和命运来呈现。

杨书华举例说,第二集《水》聚焦的是高峡平湖之后的三峡水——江水流速减缓让水质有了哪些变化?洪水带入高峡平湖中的垃圾怎么处置?水生物是怎么保护的……“我们既有水下拍摄、水底拍摄,也有‘千里追踪中华鲟’‘夜宿江滩守江豚’这种呈现。”杨书华介绍道。

杨书华又提到里面的“小人物”,像第二集中人的故事则包含了被誉为“水护士”的巫山县年轻水质监测员张琼,十年如一日、风雨无阻在江上清漂的谭明父子,以及自发从渔民变成三峡库区“清漂王”的刘古军,有把中华鲟当成闺女一样爱护的郭柏福、胡亚平的故事。这些故事,都很感人并真实。

重庆晚报-上游新闻记者 裘晋奕

延伸

《新三峡》关键词

影片风格

打破传统纪录片的分集模式,以时空的变化为内在逻辑,从“坝”“水”“山”“人”“景”“城”“梦”七个方面进行谋篇设计。

影片构成

一是用镜头纪录百姓生活变化、自然生态变化、人文环境变化、经济社会变化。二是选取典型人物和重点事例进行跟踪拍摄。三是请科学家到库区考察,剧组跟踪拍摄纪录,形成完整的科学影像资料。四是利用部分影视资料采用对比的手法,展现三峡新变化。五是以大量的三维动画内容展示未来三峡的美好前景。

影像价值

此次影视拍摄行动实际上是三峡工程175米蓄水后的第一次全方位科考和人文地理调查纪录活动。将为三峡的人文、地理、生态现状留存一套珍贵的历史影像,若干年后会成为无价之宝。

播出放映

一.拍摄期间在央视及地方卫视的新闻节目中同步推出“新三峡”相关系列报道;二.摄制完成后将在中央电视台、重庆电视台、湖北电视台等,以及国家外宣平台等媒体播出并向国内外发行;三.3D纪录电影《新三峡》摄制完成后将在央视3D等频道播出,并在北京、重庆、宜昌、万州等地的博物馆、展览馆内常年循环播放。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杜漩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