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穿梭楼栋间 他已17天没回家

每天穿梭楼栋间 他已17天没回家

来源:华龙网-重庆晨报2022-11-22

55岁的吴烈是位残疾人志愿者 他带着医护人员入户进行核酸检测

连日来,在沙坪坝区渝碚路街道沙南街社区电力小区,有一位志愿者带着医护人员,穿梭在老旧楼栋之间,进入阳转阴居家隔离和密接者人员家庭,进行核酸检测。

细心的人发现,这名瘦瘦的志愿者没有左手,连右手掌也残缺。但残疾并不影响工作,他麻利地为居民登记录入信息。他是小区的名人,叫吴烈,今年55岁。

主动申请到风险系数最高的岗位

昨天下午,吴烈像往常一样,全身消毒后,开始穿防护服,手脚不便,他比别人多花了些时间。然后拿上手机,带上笔记本,与搭档桂驰一起,带着医护人员走进小区一居民楼内。

这是老小区,面积大,有数十栋楼,只有三栋楼有电梯。他们走进电力小区一基地46栋。“我们是入户核酸检测员,为你做入户检测。”轻轻敲响房门,居民们大多很理解,“谢谢你们,爬这么高的楼,你们辛苦了。”吴烈说,居民们简单的一句话,能让他们暖心很久。

在小区来来回回,他们对数十家人入户检测,上楼下楼,他的微信步数每天都在2万步以上。

“我是小区助残员,对小区很熟悉,由我带路可以避免医护人员少走冤枉路。”吴烈说,他看到医护人员以女性居多,小区面积太大,又属老旧小区,门牌号不清晰,便主动向社区申请了这个风险系数最高的岗位。“而且居民都认识,我去也好沟通一些。”

每天检测时间分为上下午,吴烈说,上午出去一趟、耗费3小时,下午更长、要4个多小时。即使是初冬,吴烈和桂驰以及医护人员也都累得一身汗。回到办公室,脱下防护服,里面的衣服已被浸湿。

他成为闲不住的志愿者

坐在椅子上稍事休息,吴烈讲起了自己的过往。

1989年,时年23岁的吴烈是南岸区供电局线路所的送电工。有一天,他爬上12米高的铁塔工作,被高压电击落。这次事故,让他失去了左手掌和小臂;右手掌断裂,小指截肢。

两三年后,经过多次康复治疗,吴烈身体康复了,但他变得不爱与人交往了。

直到2008年,沙南街社区的助残员找到他,希望他去看看别的残疾人是如何生活的,并提出让他当助理。抱着试一试的想法,吴烈跟着助残员一起,每天与本小区的残疾人打交道,倾听他们的心声,了解他们的困难,并宣传残疾人政策。

2013年,他协助的助残员退休了,吴烈接受他的建议,担起了这个责任,一直干到现在。

已在社区吃住整整17天

“我的本职工作理顺了,事情也不多。但我闲不住,也想帮助更多的群体,便报名加入了志愿者队伍。”在今年8月份那波疫情中,吴烈便活跃在社区。本轮疫情开始后,他11月5日返岗,到现在整整17天时间吃住在社区,没回过一次家。

“工作期间,衣服换洗怎么解决?”吴烈说,他的办法有点“浪费”。出门前,行李箱里全都放着自己很久没穿的旧衣服。工作中,一件衣服穿脏了,臭了,便扔掉,再换其他衣服。

吴烈说,对于贴身内衣,放进洗衣盆里,单手揉搓,用清水多透几遍。“条件是艰苦,但也没办法,疫情当下,也不计较更多个人得失。”

与他搭档的志愿者桂驰,人前人后总是对吴烈竖起大拇指。桂驰说,工作中,吴烈从不叫累叫苦,任务一来,总是最积极的一个。入户检测时,总有居民认出他来,对他表示钦佩。

吴烈却摆摆手说:“我身上流淌着志愿者献的血,我无以为报,现在应该回馈社会。”

重报都市传媒记者 杨野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每天穿梭楼栋间 他已17天没回家

2022-11-22 05:46:26 来源:

55岁的吴烈是位残疾人志愿者 他带着医护人员入户进行核酸检测

连日来,在沙坪坝区渝碚路街道沙南街社区电力小区,有一位志愿者带着医护人员,穿梭在老旧楼栋之间,进入阳转阴居家隔离和密接者人员家庭,进行核酸检测。

细心的人发现,这名瘦瘦的志愿者没有左手,连右手掌也残缺。但残疾并不影响工作,他麻利地为居民登记录入信息。他是小区的名人,叫吴烈,今年55岁。

主动申请到风险系数最高的岗位

昨天下午,吴烈像往常一样,全身消毒后,开始穿防护服,手脚不便,他比别人多花了些时间。然后拿上手机,带上笔记本,与搭档桂驰一起,带着医护人员走进小区一居民楼内。

这是老小区,面积大,有数十栋楼,只有三栋楼有电梯。他们走进电力小区一基地46栋。“我们是入户核酸检测员,为你做入户检测。”轻轻敲响房门,居民们大多很理解,“谢谢你们,爬这么高的楼,你们辛苦了。”吴烈说,居民们简单的一句话,能让他们暖心很久。

在小区来来回回,他们对数十家人入户检测,上楼下楼,他的微信步数每天都在2万步以上。

“我是小区助残员,对小区很熟悉,由我带路可以避免医护人员少走冤枉路。”吴烈说,他看到医护人员以女性居多,小区面积太大,又属老旧小区,门牌号不清晰,便主动向社区申请了这个风险系数最高的岗位。“而且居民都认识,我去也好沟通一些。”

每天检测时间分为上下午,吴烈说,上午出去一趟、耗费3小时,下午更长、要4个多小时。即使是初冬,吴烈和桂驰以及医护人员也都累得一身汗。回到办公室,脱下防护服,里面的衣服已被浸湿。

他成为闲不住的志愿者

坐在椅子上稍事休息,吴烈讲起了自己的过往。

1989年,时年23岁的吴烈是南岸区供电局线路所的送电工。有一天,他爬上12米高的铁塔工作,被高压电击落。这次事故,让他失去了左手掌和小臂;右手掌断裂,小指截肢。

两三年后,经过多次康复治疗,吴烈身体康复了,但他变得不爱与人交往了。

直到2008年,沙南街社区的助残员找到他,希望他去看看别的残疾人是如何生活的,并提出让他当助理。抱着试一试的想法,吴烈跟着助残员一起,每天与本小区的残疾人打交道,倾听他们的心声,了解他们的困难,并宣传残疾人政策。

2013年,他协助的助残员退休了,吴烈接受他的建议,担起了这个责任,一直干到现在。

已在社区吃住整整17天

“我的本职工作理顺了,事情也不多。但我闲不住,也想帮助更多的群体,便报名加入了志愿者队伍。”在今年8月份那波疫情中,吴烈便活跃在社区。本轮疫情开始后,他11月5日返岗,到现在整整17天时间吃住在社区,没回过一次家。

“工作期间,衣服换洗怎么解决?”吴烈说,他的办法有点“浪费”。出门前,行李箱里全都放着自己很久没穿的旧衣服。工作中,一件衣服穿脏了,臭了,便扔掉,再换其他衣服。

吴烈说,对于贴身内衣,放进洗衣盆里,单手揉搓,用清水多透几遍。“条件是艰苦,但也没办法,疫情当下,也不计较更多个人得失。”

与他搭档的志愿者桂驰,人前人后总是对吴烈竖起大拇指。桂驰说,工作中,吴烈从不叫累叫苦,任务一来,总是最积极的一个。入户检测时,总有居民认出他来,对他表示钦佩。

吴烈却摆摆手说:“我身上流淌着志愿者献的血,我无以为报,现在应该回馈社会。”

重报都市传媒记者 杨野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李辉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