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如何识别"胃痛"与"胆痛"

教你如何识别"胃痛"与"胆痛"

来源:文汇报2022-11-23

“胆痛”与“胃痛”初始症状相似

“胆痛”又称为胆绞痛,往往指胆囊炎,分为急性胆囊炎与慢性胆囊炎,其中急性胆囊炎是外科领域中常见的急腹症,发病率仅次于急性阑尾炎,中医称为“胆胀病”,是指由细菌感染、浓缩的胆汁或返流胰液的化学性刺激等引起的胆囊炎症性疾病。常因过食油腻、情志抑郁不畅、劳累等因素引起。

慢性胆囊炎往往是胆囊因长期或不间断地受到刺激而产生的明显的慢性炎性改变或功能障碍,临床上急性胆囊炎反复发作后遗留的病理改变是慢性胆囊炎的最常见类型。

那么,“胆痛”与“胃痛”为何傻傻分不清?这是因为胆囊炎一开始的症状往往与“胃痛”症状相似,可表现为中上腹的疼痛,不典型的胆囊炎症状也可出现腹胀,这往往被患者误以为是“胃痛”,随着病程进展可转变为右上腹或肋骨下缘的疼痛,特别是在患者进食油腻后可出现右上腹的剧烈疼痛,同时胆囊炎可伴有发热、后背牵拉痛,少数患者可表现出胸闷、恶心、呕吐的症状。医生在诊断过程中可通过体格检查、腹部CT、B超来区分。

急性胆囊炎应当立即就医

当胆囊炎急性发作时,应当立即前往医院急诊就诊,通过医生的问诊、体格检查以及辅助检查等明确诊断后决定治疗方式。在等待就医的同时可采取穴位按压的方式起到一定的止痛效果,例如合谷穴、神门穴等。

切忌强忍疼痛,拖延就医,急性胆囊炎可能有胰腺炎、胆囊穿孔、黄疸等并发症。慢性胆囊炎发作时往往表现为隐痛不适,可通过清淡饮食、穴位按摩、口服药物等缓解症状。药物治疗谨记遵循医嘱,若疼痛剧烈也应当立即前往医院就诊。

中医治疗“胆痛”有妙计

对于不需要进行急诊手术治疗的胆囊炎发作,除了常规的抗生素治疗外,中医还可通过针灸、耳穴、口服中药等起到清热利胆止痛的效果。

中医认为胆是“中清之腑”,与肝相表里,龙华医院朱培庭教授早前就提出“胆病从肝论治”理论,并开创了院内自制中成药“清胆胶囊(原名:胆宁片)”,在临床治疗胆道疾病起到了良好的疗效。

在针灸治疗方面可选取合谷、胆俞、中脘、足三里、胆囊穴、阳陵泉等。耳穴多选取神门、交感穴,配以肝、胆或耳廓探测敏感区。(作者为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肝胆外科医生)

防治胆囊炎的生活处方

1.管住嘴。清淡饮食,慢性胆囊炎患者忌大量进食油腻,更不可暴饮暴食,选择少油烹饪方法。

2.早餐一定记得吃。胆囊是人体储存胆汁的器官,如果不吃早餐会使得胆囊内胆汁中的胆固醇饱和度较高而引起胆固醇沉积,行成结石,结石刺激胆囊内壁会引发胆囊炎。

3.心情好,胆才能“决断”。中医说胆主“决断”,任何不良情绪都会影响其“决断”,而从使得功能失常。因此生活中宜保持良好的心态。

4.大便通则胆气降,保持大便通畅可使胆腑气机顺畅,起到利胆的作用,从而预防胆道疾病的发生。

5.对于有胆囊结石的患者,应习惯性右侧卧位睡觉,胆囊位于右上腹肝脏后方的梨形窝(胆囊窝),右侧卧位可从物理因素上降低结石梗阻胆道的概率。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教你如何识别"胃痛"与"胆痛"

2022-11-23 05:44:39 来源:

“胆痛”与“胃痛”初始症状相似

“胆痛”又称为胆绞痛,往往指胆囊炎,分为急性胆囊炎与慢性胆囊炎,其中急性胆囊炎是外科领域中常见的急腹症,发病率仅次于急性阑尾炎,中医称为“胆胀病”,是指由细菌感染、浓缩的胆汁或返流胰液的化学性刺激等引起的胆囊炎症性疾病。常因过食油腻、情志抑郁不畅、劳累等因素引起。

慢性胆囊炎往往是胆囊因长期或不间断地受到刺激而产生的明显的慢性炎性改变或功能障碍,临床上急性胆囊炎反复发作后遗留的病理改变是慢性胆囊炎的最常见类型。

那么,“胆痛”与“胃痛”为何傻傻分不清?这是因为胆囊炎一开始的症状往往与“胃痛”症状相似,可表现为中上腹的疼痛,不典型的胆囊炎症状也可出现腹胀,这往往被患者误以为是“胃痛”,随着病程进展可转变为右上腹或肋骨下缘的疼痛,特别是在患者进食油腻后可出现右上腹的剧烈疼痛,同时胆囊炎可伴有发热、后背牵拉痛,少数患者可表现出胸闷、恶心、呕吐的症状。医生在诊断过程中可通过体格检查、腹部CT、B超来区分。

急性胆囊炎应当立即就医

当胆囊炎急性发作时,应当立即前往医院急诊就诊,通过医生的问诊、体格检查以及辅助检查等明确诊断后决定治疗方式。在等待就医的同时可采取穴位按压的方式起到一定的止痛效果,例如合谷穴、神门穴等。

切忌强忍疼痛,拖延就医,急性胆囊炎可能有胰腺炎、胆囊穿孔、黄疸等并发症。慢性胆囊炎发作时往往表现为隐痛不适,可通过清淡饮食、穴位按摩、口服药物等缓解症状。药物治疗谨记遵循医嘱,若疼痛剧烈也应当立即前往医院就诊。

中医治疗“胆痛”有妙计

对于不需要进行急诊手术治疗的胆囊炎发作,除了常规的抗生素治疗外,中医还可通过针灸、耳穴、口服中药等起到清热利胆止痛的效果。

中医认为胆是“中清之腑”,与肝相表里,龙华医院朱培庭教授早前就提出“胆病从肝论治”理论,并开创了院内自制中成药“清胆胶囊(原名:胆宁片)”,在临床治疗胆道疾病起到了良好的疗效。

在针灸治疗方面可选取合谷、胆俞、中脘、足三里、胆囊穴、阳陵泉等。耳穴多选取神门、交感穴,配以肝、胆或耳廓探测敏感区。(作者为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肝胆外科医生)

防治胆囊炎的生活处方

1.管住嘴。清淡饮食,慢性胆囊炎患者忌大量进食油腻,更不可暴饮暴食,选择少油烹饪方法。

2.早餐一定记得吃。胆囊是人体储存胆汁的器官,如果不吃早餐会使得胆囊内胆汁中的胆固醇饱和度较高而引起胆固醇沉积,行成结石,结石刺激胆囊内壁会引发胆囊炎。

3.心情好,胆才能“决断”。中医说胆主“决断”,任何不良情绪都会影响其“决断”,而从使得功能失常。因此生活中宜保持良好的心态。

4.大便通则胆气降,保持大便通畅可使胆腑气机顺畅,起到利胆的作用,从而预防胆道疾病的发生。

5.对于有胆囊结石的患者,应习惯性右侧卧位睡觉,胆囊位于右上腹肝脏后方的梨形窝(胆囊窝),右侧卧位可从物理因素上降低结石梗阻胆道的概率。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余浩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