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国之命脉,重在人才。

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

来源:华龙网-重庆日报2022-11-24

叶谦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国之命脉,重在人才。新征程上,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是关乎国家民族持续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工程。要高度重视新时代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工作,着力强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础支撑,加快建设拔尖创新人才精准培养体系,探索健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制机制,厚植拔尖创新人才成长土壤。

锚定时代发展诉求,着力强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础支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不仅是检验我国教育教学成效的重要指标,更是新时代推进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抓手。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在人才培养上亮出鲜亮的马克思主义底色,尊重拔尖创新人才成长的基本规律与诉求,创新拔尖人才培养模式,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二要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育人立场,寻求拔尖创新人才的个人天赋与能力素质的最大化与最优化发展,积极培育其社会责任与担当意识,实现人才培养过程中个人意志与国家需求的有机融合。三要凸显培育堪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相关要求,为具有创新能力与发展潜力的青年才俊提供更多机会与更大舞台,确保“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有所成”,积极开拓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路径。

筑牢人才培养根基,加快建设拔尖创新人才精准培养体系。青年拔尖创新人才蕴藏着巨大创新潜能,对其进行系统化培育关乎全局、利在长远。一要紧扣国家战略需求,厘清拔尖创新人才的选拔与培养标准。从思想政治站位、社会发展诉求、学校发展实际、个人能力特质等方面科学确立拔尖创新人才选拔与培养的标准,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内涵式发展。二要优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课程资源结构。加大新兴专业与交叉专业的建设力度,打通学科与专业发展壁垒,创新课程体系建设,提升精品教材开发数量与质量,重视科学精神、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为拔尖创新人才拓展学科视域、提升专业素养以及涵育职业道德提供有力支持。三要改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教学方式。尊重拔尖创新人才的思维方式、学习习惯等,灵活采用多种教学理念与方式,通过系统的思维训练和问题解决,有针对性地培育其创新意识与应用能力,实现创新特质的深化与拓展。四要完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评价体系。尊重人才成长基本规律,关注拔尖创新人才的过程性表现与成就,结合新兴数字技术构建系统化、有梯度、开放性的评价体系。

夯实人才培养保障,探索健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制机制。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是一项具有长期性、复杂性与艰巨性的过程,要加快构建与完善相应的体制机制,对教师队伍建设、办学资源管理、人才生态优化等予以保障。一要培育未来强师,构建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通过开展教师专业培训、组织教研活动、鼓励教育教学研究、完善传帮带机制等提升教师专业能力素质。二要优化办学资源管理,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中央、地方与学校统筹规划,持续加大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所需办学资源的投入力度,为拔尖创新人才的脱颖而出、科学培养与持续成长提供数量充足与设施齐备的办学条件。三要优化社会生态,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提供健康成长环境。不仅要尊重人才的多样性与差异性,着力营造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社会生态环境,让各类人才创造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还要建设全民终身学习型社会,携手家庭、学校与社会共同致力于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全方位、全过程提升拔尖创新人才的能力素质,帮助其真正成长为具有家国情怀底色、胸怀“国之大者”的复兴栋梁、强国先锋。

(作者单位:重庆医科大学,本文为重庆市教委人文社科研究项目成果)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

2022-11-24 09:16:59 来源:

叶谦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国之命脉,重在人才。新征程上,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是关乎国家民族持续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工程。要高度重视新时代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工作,着力强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础支撑,加快建设拔尖创新人才精准培养体系,探索健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制机制,厚植拔尖创新人才成长土壤。

锚定时代发展诉求,着力强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础支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不仅是检验我国教育教学成效的重要指标,更是新时代推进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抓手。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在人才培养上亮出鲜亮的马克思主义底色,尊重拔尖创新人才成长的基本规律与诉求,创新拔尖人才培养模式,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二要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育人立场,寻求拔尖创新人才的个人天赋与能力素质的最大化与最优化发展,积极培育其社会责任与担当意识,实现人才培养过程中个人意志与国家需求的有机融合。三要凸显培育堪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相关要求,为具有创新能力与发展潜力的青年才俊提供更多机会与更大舞台,确保“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有所成”,积极开拓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路径。

筑牢人才培养根基,加快建设拔尖创新人才精准培养体系。青年拔尖创新人才蕴藏着巨大创新潜能,对其进行系统化培育关乎全局、利在长远。一要紧扣国家战略需求,厘清拔尖创新人才的选拔与培养标准。从思想政治站位、社会发展诉求、学校发展实际、个人能力特质等方面科学确立拔尖创新人才选拔与培养的标准,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内涵式发展。二要优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课程资源结构。加大新兴专业与交叉专业的建设力度,打通学科与专业发展壁垒,创新课程体系建设,提升精品教材开发数量与质量,重视科学精神、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为拔尖创新人才拓展学科视域、提升专业素养以及涵育职业道德提供有力支持。三要改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教学方式。尊重拔尖创新人才的思维方式、学习习惯等,灵活采用多种教学理念与方式,通过系统的思维训练和问题解决,有针对性地培育其创新意识与应用能力,实现创新特质的深化与拓展。四要完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评价体系。尊重人才成长基本规律,关注拔尖创新人才的过程性表现与成就,结合新兴数字技术构建系统化、有梯度、开放性的评价体系。

夯实人才培养保障,探索健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制机制。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是一项具有长期性、复杂性与艰巨性的过程,要加快构建与完善相应的体制机制,对教师队伍建设、办学资源管理、人才生态优化等予以保障。一要培育未来强师,构建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通过开展教师专业培训、组织教研活动、鼓励教育教学研究、完善传帮带机制等提升教师专业能力素质。二要优化办学资源管理,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中央、地方与学校统筹规划,持续加大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所需办学资源的投入力度,为拔尖创新人才的脱颖而出、科学培养与持续成长提供数量充足与设施齐备的办学条件。三要优化社会生态,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提供健康成长环境。不仅要尊重人才的多样性与差异性,着力营造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社会生态环境,让各类人才创造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还要建设全民终身学习型社会,携手家庭、学校与社会共同致力于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全方位、全过程提升拔尖创新人才的能力素质,帮助其真正成长为具有家国情怀底色、胸怀“国之大者”的复兴栋梁、强国先锋。

(作者单位:重庆医科大学,本文为重庆市教委人文社科研究项目成果)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熊世华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