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沉浸式"戴耳机易患噪声性耳聋
33岁的郭女士最近心烦意乱,她的双耳时常嗡嗡作响,到医院进行耳镜检查,却并没有发现耳部器质性病变。医生详细询问郭女士的日常生活习惯和起病经过后发现,她的耳鸣原来与长期佩戴耳机有关,后确诊其患上了噪声性耳聋。

长期"沉浸式"戴耳机易患噪声性耳聋

来源:北方网2022-11-25

33岁的郭女士最近心烦意乱,她的双耳时常嗡嗡作响,到医院进行耳镜检查,却并没有发现耳部器质性病变。医生详细询问郭女士的日常生活习惯和起病经过后发现,她的耳鸣原来与长期佩戴耳机有关,后确诊其患上了噪声性耳聋。

在通勤路上、休息或入睡前调高音量听歌、追剧、刷短视频,享受“沉浸式”的体验,这样长期、持续地使用耳机后出现耳鸣,极有可能是噪声性耳聋所致。从门诊情况来看,随着现代生活中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的使用频率增高,噪声性听力损伤的人群正在年轻化。

什么是噪声性耳聋

噪声性耳聋,是一种常见的感音神经性耳聋,多为双侧发生,少数表现为单侧耳聋,起病缓慢。

长期接触噪声可导致耳蜗内毛细胞(一种不可再生细胞)破坏,毛细胞一旦丧失,就会出现听力障碍。这种听力障碍最初只累及高频听力,此时患者的症状往往较轻,很容易被忽略,只有通过专业的听力检查才能确诊。初期的听力损伤是可逆的,但随着噪声接触时间的延长,听力障碍会慢慢累及中低频,也就是常说的言语频率。此时患者会由于发现交流障碍等问题而就医,遗憾的是已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后期听力改善效果并不理想。

事实上,生活在大城市中的人更容易受到噪声影响,大到施工噪音,小到随身携带的音乐耳机,都有可能变成噪声性耳聋的元凶。一些特殊职业从业人员如割草机工人、建筑工地工人、KTV工作人员、飞机场引导员等,就不得不长期暴露在嘈杂的环境中,这类人群一定要特别注意保护听力。

出现哪些症状需要警惕

前文提到的郭女士因出现耳鸣症状就医,后续进行了一系列详细的听力检查,结果表明:她因为通勤乘坐地铁,长期在地铁上使用耳机并调高音量,所以不知不觉患上了噪声性耳聋。

耳鸣是噪声性耳聋的常见症状,一般出现较早,为持续性的高调音,有人形容这种声音像蝉鸣音或电流声,总之是一种令人感到非常不悦的声音。

总结临床经验,有长期接触噪音史的人,在生活中出现以下症状要及时就医:

1.面对面交谈时,经常感觉听不清楚,要求对方重复;

2.接听电话总感觉周围环境太嘈杂,听筒声音小;

3.看电视或开会时,别人感觉正常的音量,自己听起来却比较吃力;

4.本来不是大嗓门,却开始不自觉地提高说话音量;

5.出现间歇性或持续性耳鸣;

6.在噪音环境中出现头痛、头昏、心情抑郁、血压升高等症状。

持续使用耳机不超40分钟

预防噪声性耳聋,关键是要注意减少噪声暴露,远离噪声污染源,避免长期处于高噪声(尤其是80分贝以上)环境中,必要时使用隔音或者防尘耳塞。在地铁等高密闭性的噪声环境中,尽量减少耳机的使用频率和使用时间,若必须使用则建议选择头戴式耳机。对于入耳式耳机或蓝牙耳机,连续使用时间最好不超过40分钟,音量宜控制在60%以内。

出现噪声性耳聋要及时就医,临床上常用的治疗药物是银杏叶提取物、类固醇激素、乙酰半胱氨酸等,遵医嘱根据病情合理使用。对于已经造成严重听力损害的患者,原则上建议尽早选配助听器,以保护尚存听力,助听器的降噪功能还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沟通质量。

除此之外,患者还应选择低盐、低脂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并且积极治疗原发病,尤其是要重视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基础疾病的治疗。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长期"沉浸式"戴耳机易患噪声性耳聋

2022-11-25 06:19:18 来源:

33岁的郭女士最近心烦意乱,她的双耳时常嗡嗡作响,到医院进行耳镜检查,却并没有发现耳部器质性病变。医生详细询问郭女士的日常生活习惯和起病经过后发现,她的耳鸣原来与长期佩戴耳机有关,后确诊其患上了噪声性耳聋。

在通勤路上、休息或入睡前调高音量听歌、追剧、刷短视频,享受“沉浸式”的体验,这样长期、持续地使用耳机后出现耳鸣,极有可能是噪声性耳聋所致。从门诊情况来看,随着现代生活中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的使用频率增高,噪声性听力损伤的人群正在年轻化。

什么是噪声性耳聋

噪声性耳聋,是一种常见的感音神经性耳聋,多为双侧发生,少数表现为单侧耳聋,起病缓慢。

长期接触噪声可导致耳蜗内毛细胞(一种不可再生细胞)破坏,毛细胞一旦丧失,就会出现听力障碍。这种听力障碍最初只累及高频听力,此时患者的症状往往较轻,很容易被忽略,只有通过专业的听力检查才能确诊。初期的听力损伤是可逆的,但随着噪声接触时间的延长,听力障碍会慢慢累及中低频,也就是常说的言语频率。此时患者会由于发现交流障碍等问题而就医,遗憾的是已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后期听力改善效果并不理想。

事实上,生活在大城市中的人更容易受到噪声影响,大到施工噪音,小到随身携带的音乐耳机,都有可能变成噪声性耳聋的元凶。一些特殊职业从业人员如割草机工人、建筑工地工人、KTV工作人员、飞机场引导员等,就不得不长期暴露在嘈杂的环境中,这类人群一定要特别注意保护听力。

出现哪些症状需要警惕

前文提到的郭女士因出现耳鸣症状就医,后续进行了一系列详细的听力检查,结果表明:她因为通勤乘坐地铁,长期在地铁上使用耳机并调高音量,所以不知不觉患上了噪声性耳聋。

耳鸣是噪声性耳聋的常见症状,一般出现较早,为持续性的高调音,有人形容这种声音像蝉鸣音或电流声,总之是一种令人感到非常不悦的声音。

总结临床经验,有长期接触噪音史的人,在生活中出现以下症状要及时就医:

1.面对面交谈时,经常感觉听不清楚,要求对方重复;

2.接听电话总感觉周围环境太嘈杂,听筒声音小;

3.看电视或开会时,别人感觉正常的音量,自己听起来却比较吃力;

4.本来不是大嗓门,却开始不自觉地提高说话音量;

5.出现间歇性或持续性耳鸣;

6.在噪音环境中出现头痛、头昏、心情抑郁、血压升高等症状。

持续使用耳机不超40分钟

预防噪声性耳聋,关键是要注意减少噪声暴露,远离噪声污染源,避免长期处于高噪声(尤其是80分贝以上)环境中,必要时使用隔音或者防尘耳塞。在地铁等高密闭性的噪声环境中,尽量减少耳机的使用频率和使用时间,若必须使用则建议选择头戴式耳机。对于入耳式耳机或蓝牙耳机,连续使用时间最好不超过40分钟,音量宜控制在60%以内。

出现噪声性耳聋要及时就医,临床上常用的治疗药物是银杏叶提取物、类固醇激素、乙酰半胱氨酸等,遵医嘱根据病情合理使用。对于已经造成严重听力损害的患者,原则上建议尽早选配助听器,以保护尚存听力,助听器的降噪功能还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沟通质量。

除此之外,患者还应选择低盐、低脂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并且积极治疗原发病,尤其是要重视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基础疾病的治疗。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余浩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