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志不渝 微光成炬丨四川外国语大学:党员志愿者“转岗”标本转运队
编者按:
2022年11月的重庆高校里,有了这么一群可爱又可敬的“全能”老师:他们是核酸桌前的“大白”,是寝室里的“活动策划师”,是电话机旁的“话疗员”,是灶台上的“烹饪师”……他们是最坚实的抗疫先锋!
每张照片都有故事,每项技能都是支撑。重庆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联合华龙网共同推出“师”志不渝微光成炬:重庆高校“全能教师”战疫微故事系列报道,让我们跟着这群“全能”老师走进校园防控一线,记录那些属于重庆高校的莹莹微光,期待那些终将回归的校园烟火!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讯(郭晓彤)上午9时,四川外国语大学各个检测台开始采样的一个小时后,核酸标本转运队准时到达宏文楼门口,穿上防护隔离服,提上送检专用箱,等待出发。每天重复完成着防护措施、清点、取标本、运送标本等“标准化”动作。
他们是穿梭在校园中与病毒赛跑的勇士,也是核酸标本这个校园防疫“安全钥匙”的守护者,他们当中有教授,有退休老党员,有机关职工......他们是战“疫”一线的特殊“快递员”,共同守卫校园一方安居。
“一共有10名老师在做转运工作,每天采集开始后约一小时,我们就到宏文楼领取防护隔离服,穿好隔离服后拎着送检专用箱,分组到各个检测台取核酸标本。取标本要清点数量,与报表进行比对,数量一致后及时送到学校收集点。”教务处教务科科长吴必鹏老师介绍道,自从11月4日起,他便和其他9位老师一起承担转运核酸样本的工作。
长达5个小时的标本转运工作,吴必鹏和其他几位老师提着沉重的送检箱,步行前往分散的各个楼栋,在防护服的笼罩下与汗水和热气做对抗。为了保证核酸检测的及时性,需要志愿者及时转运核酸标本,做到“以快制快”,同时还要保证标本全程处于低温状态。
新闻传播学院的黄俊老师也是这支志愿队伍的成员之一,与其他四位老师共同负责山下的样本采集工作。上午9时半,他到达兰苑2舍,开始收集这一天的核酸标本,在清点了标本数量之后,又仔细检查标本单上的数据和转运码上的数据是否一致。黄俊特别强调道:“这个工作最重要的就是仔细,因为要做到应检尽检,所以对于数字一定要核对清楚,另外,要注意标本管里的液体不渗露,如果没拧紧渗露出来,就没用了。”
团队配合也是核酸标本转运工作顺利完成的关键。当校区之间的转运出现障碍时,其中3位老师积极提供车辆,以确保转运工作顺利进行;当标本收集工作接近尾声时,已经完成工作的志愿者不愿意提前收工,而是等待大家一起完成标本转运吃午饭......
这些特殊时期的剪影,使寒冷的初冬弥漫着暖意。在平凡的工作里,核酸标本转运队用无畏逆行的身影,为川外筑起抗疫的铜墙铁壁,书写着不平凡的抗疫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