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国巴渝行·好医声每日科普329丨艾滋病一定是通过性传播的吗?专家教你预防艾滋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2022-11-29 06:00:36

听新闻

导语:人类文明史,亦是人类与传染病作斗争的历史。艾滋病作为一种致死的传染性疾病,一直备受关注,但由于部分人对艾滋病的认识存在误区,导致大家谈“艾”色变。2022年12月1日是第35个“世界艾滋病日”。我国今年宣传活动主题为“共抗艾滋 共享健康”。为了提高大众对艾滋病的认识,珍爱自己和他人生命健康。重庆市健康教育所联合华龙网,邀请多位权威专家带大家走近艾滋病。

众所周知“性传播”是艾滋病的主要传播方式之一。但总有人对这句话断章取义,认定感染艾滋病就一定是“性传播”。本期健康中国巴渝行·好医声每日科普邀请到重庆市健康教育所项目办主治医师赵瑜,带大家认识“性传播”与“艾滋病”关系,以及艾滋病不同的传染途径,帮助大众更好的预防疾病。

科普动画

专家简介

0a7ff44ee9fca3fe2ddd1ad79b1e2ae

赵瑜,重庆市健康教育所项目办主治医师,长期从事健康促进与教育研究工作,现任《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杂志编委会编委,重庆市预防医学会健康促进与教育专委会委员,重庆市学校卫生协会理事。

艾滋病一定是“性传播”吗?

谈到艾滋病,很多人都是谈“艾”色变,第一时间就会联想到乱性,不检点,吸毒,致命等。对艾滋病患者也是有很多歧视和误解,那么艾滋病一定是性传播造成的么?

赵瑜指出,艾滋病病毒(HIV)主要存在于艾滋病患者/HIV感染者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胸腹水、脑脊液、羊水和乳汁等体液当中,而性传播只是艾滋病传播的主要传播途径,但不是唯一传播途径。

那些你“以为”的场景并不会传播艾滋病

艾滋病的主要传播方式有三种:

1.性传播:指的是性接触传播,是艾滋病最主要的传播途径,艾滋病可通过性交的方式在男女之间、男男之间传播。艾滋病感染风险较大的不安全性行为包括:没有保护的男性同性性行为、非固定性伴性行为、有偿性行为等。

2.血液传播:共用注射器,输入被污染的血液或血液制品,使用未经严格消毒的手术、针灸、拔牙、穿耳、纹眉等侵入人体的器械。

3.母婴传播:感染了HIV的妇女,在怀孕、分娩和哺乳时,可以把病毒传染给胎儿和婴儿。

艾滋病不会经以下途径传播:

1.共同学习、工作、劳动(共用学习用具、办公用品、农具等) ;

2.一般生活接触(共同进餐、拥抱、握手、礼节性接吻,游泳;共用马桶、浴盆、衣服、被褥、钞票等);

3.蚊虫叮咬、咳嗽、打喷嚏等。

做好自我防护,有效预防艾滋病

艾滋病目前没有疫苗可以预防,掌握预防知识,拒绝危险行为,做好自身防护才是最有效的预防手段。预防艾滋病主要可以做好以下方面:

1.加强学习。

学习掌握艾滋病防治知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与技能,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

2.杜绝艾滋病的高危行为,加强自我保护。

(1)避免不安全性行为,性行为中全程100%使用质量合格的安全套,避免与高危人群发生性接触。

(2)不共用针具、使用清洁注射器或经过严格消毒的注射器。

(3)拒绝毒品。

(4)避免不必要地输血和使用血液制品。

(5)注意外伤防护,如有外伤等引起的流血,应妥善处理伤口。

3.母婴阻断。

HIV携带者怀孕、哺乳过程中应选择:①服用抗病毒药物 ②剖腹产 ③避免母乳

4.正确及时进行处理。

(1)如果HIV感染的血液喷洒到外面,被污染的皮肤需用流动的清水和洗手液反复冲洗,黏膜暴露则应用生理盐水(或清水)反复冲洗。

(2)如果不幸被HIV污染的尖锐物刺伤,立即在伤口近心端向远心端轻轻挤压,再用流动的清水和洗手液反复清洗伤口,避免挤压伤口局部。

(3)及时阻断。在可能感染的情况下,尽早使用阻断药。

预防艾滋病事关你我,也是全社会的责任。大家都应积极学习和掌握预防艾滋病的基本知识,参加预防控制艾滋病的宣传教育工作。正确认识艾滋病,消除盲目“恐艾”心理。艾滋病其实并不可怕。(特邀专家/赵瑜 编辑/吴瑞雪 图/视觉中国)

 

责任编辑:薛传真
热点推荐
评论(0)
分享成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