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论】两江评 | 科学认知是全民抗疫的基石
为什么核酸检测是诊断新冠肺炎的“金标准”?“假阴性”“假阳性”是怎么来的?高风险区和低风险区如何划分?方舱内是否会相互传染、再次感染?近期,疫情防控工作中的一些具体问题备受市民关注。
有疑问很正常,疫情防控需要科学精准,而科学精准的前提是每个人都要对病毒、对防疫工作有科学的认知。唯有如此,我们才能不被谣言和情绪困扰,从容不迫、有条不紊地筑牢疫情防控屏障。
连日来,重庆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积极回应市民疑问,由专业人士对市民关注的一系列关注度高的问题进行详细解答,澄清谣言,消除疑惑。重庆市公卫中心主任医师严晓峰就方舱内是否会相互传染问题表示,方舱内收治的核酸检测阳性感染者,感染的病毒株大致相同,感染奥密克戎变异株后机体会产生抗体,因此,对同一种病毒株而言,短时间内不会发生二次感染。重庆市人民医院检验科主任、重庆市临床检验中心副主任廖璞从核酸检测的原理出发,解答了为什么核酸检测是诊断新冠肺炎的“金标准”,以及“假阴性”“假阳性”可能出现的原因。这些专业而权威的解释在当下很有意义,也很有必要。
市民有疑问及时提出,相关部门及时回复,这是众志成城,共同抗疫的一种良性互动。及时解答市民关注的问题对安抚情绪、阻断谣言蔓延大有裨益,倘若问题得不到及时回应,各种谣言难免会滋生。相关部门应进一步畅通民意渠道,让反馈机制更高效,更及时为民解惑。而作为普通市民,我们也要科学理性,多关注权威信息,有问题通过合理渠道反馈,认准官方发声,不轻信未经证实的信息。
作者:郭振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hualongbaoliao,报料QQ:3401582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