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街纵巷 市井烟火——听他们讲述母城渝中的街巷故事

华龙网-重庆晚报

2022-11-30 06:51:14

听新闻

历史不应被遗忘。11月28日,《讲好街巷故事——基于母城渝中的街巷文化探索和实践》讲座在线上举行。

讲座主讲嘉宾是城市更新学委会副秘书长、重庆市复归文化艺术研究院执行院长张真飞。他是安徽人,但对重庆历史文化兴趣浓厚。“渝中是重庆的母城,可以用山水天成、自然揽胜,人文荟萃、遗存丰富,长街纵巷、市井烟火来概括。”张真飞说,平时他很喜欢到渝中的街巷走一走、看一看,在他看来,这些街巷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上演着鲜活动人的故事。

“为了解这些街巷的故事,首先我们向山城掌故人、街巷原住民、影像记录者求助,请他们提供有价值的线索。”张真飞介绍,在问询这些街巷故事的过程中,得到了蓝锡麟、肖能铸、李正权等本土学者的支持。

“从讲好街巷故事到街巷文化复兴,我会继续走下去,期待让街巷文化在多维度得到呈现,力争探索出一条立体的街巷文化传播路径。”张真飞说。

“希望更多地了解这个城市的细节。”重庆市城市规划学会理事长李大红说,期待重庆市城市规划学会的专委会之间增加互动,共同为城市更新贡献力量。

重庆市规划展览馆馆长秦海田说:“希望有更多的街巷文化内容,能够通过规划展览馆的平台,被更多市民所了解。”

“我们愿意参与街巷文化的传播工作中去,希望能够一边展示,一边征集到更多的关于街巷的记忆。”城市更新学委会委员吴杰表示。

深度

这些老街巷,你去过几条?

你欣赏过洪崖洞的璀璨灯火,乘坐过长江索道飞越大江,打卡过解放碑繁华商业圈……但想要读懂渝中,这些还远远不够。

老街坎巷,才是重庆人对渝中最初的记忆,它们镌刻着渝中的悠久历史和文化脉络。现在,让我们跟着这条线路,一起去领略渝中百年街巷的老味道吧。

第1站 东水门老街

东水门曾是过往南岸的主要渡口,是通往云贵的要津。东水门内商贾云集,各种字号、货栈林立,是昔日重庆最繁荣的地方之一。岁月悠悠,如今的东水门老街一改过去的烟火面貌,一眼望去皆是灰砖白墙瓦顶,颇有点徽派建筑的既视感。

湖广会馆

依山临江,坐北朝南的湖广会馆位于东水门正街,始建于清康熙年间,也是明末清初湖广填四川的产物。会馆古建筑群规模宏大、风貌独特。作为重庆繁华商埠的历史见证,湖广会馆也是清代前期到民国初年重庆的移民文化、商业文化和建筑文化的重要标志。

第2站 白象街

白象街以长江为畔,珍藏多处珍贵文物建筑群,拥有一街、两园、三巷、九会馆的历史文化资产。作为见证重庆文明的历史风貌区,于2017年获得“新重庆文旅地标”的称号。

药材公会

始建于1926年,高大挺拔的建筑曲线,浓郁的巴洛克建筑风格,拱形的门廊和窗户,精美的药材状浮雕共同构筑起了这座建筑面积达1300平方米的三层洋楼。它不仅是重庆近代建筑史上中西合璧的建筑臻品,更是白象街曾经最高的建筑、也是最显赫的标志之一。

第3站 十八梯传统风貌区

作为重庆母城文化的缩影,十八梯充满了老重庆市民生活的真实写照,留住了老重庆的文化记忆,传承了历史文脉。十八梯传统风貌区梳理了七街六巷“十八景”,全面展现十八梯重要历史事件、名人轶事、都市传说和市井风貌。十八梯作为衔接上下半城的纽带,是重庆人最深的记忆和乡愁。

第4站 山城巷

山城巷具有典型的山城风貌,上可至枇杷山,下可达南纪门。明清时期,山城巷曾作为军事将领的宅院所在地,也是重庆古城高档居住区之一。在山城巷游览,可寻到典型的巴渝建筑风貌与历史印迹。

仁爱堂

仁爱堂为法国天主教会修建的仁爱堂教堂、神父楼、修女楼、仁爱堂医院、教会学校和附属建筑的统称。1902年,仁爱堂医院建成,为仿罗马式两层围廊建筑,居高临下,俯瞰长江和珊瑚坝,视野极佳。

第5站 领事巷

领事巷位于渝中区打枪坝靠南、通远门城门内,曾是英、法、美、德等领事馆和各国领事集中居住的地方。老巷长数百米,宽约8米,东接金汤街、南连山城巷,越往里越狭窄,仅为1至2米宽的石板路。

第6站 金汤街

金汤街位于七星岗,因此地曾有一座金汤门而得名。如今虽早已不见金汤门的踪影,但重庆市川剧院金汤街剧场还在这条街上。如今的金汤街剧场,已成为重庆文化一张响亮的名片。

第7站 鼓楼巷

在鼓楼巷原本普通的围墙上,有着很多的创意浮雕。以普通民居和富人洋楼的建筑为主题,展现了不同风格的建筑特征。墙面上还有地道的重庆言子儿,一边爬坡,一边学说正宗的重庆话,颇有一番情趣。

第8站 重庆后街影视城

位于渝中区枇杷山后街,前身为重庆印制一厂。如今,在变身为后街影视城的园区内,老建筑与新时尚并存,成为颇受年轻人喜爱的时尚打卡地。

第9站 张家花园

张家花园社区北连七星岗街道,西接华福巷社区、人和街社区等,这里和谐、安定的生活氛围,令它被赋予了“渝中世外桃源”的美名。

第10站 华福巷

华福巷社区,因抗战时此处有一华福烟厂而得名,同时也有着抗战胜利,寓意中华之福、百姓之福的含义。华福巷社区依山而建,两端出入口有着近10层楼高的巨大落差,从下方出入口往上攀爬时,人们能深刻感受到重庆人爬坡上坎的日常。

第11站 枣子岚垭特色文化街区

位于人民大礼堂北部的枣子岚垭特色文化街区,或许是重庆最有诗意的地方。小巷两旁的墙面上画满了各式各样的涂鸦,脚下一步步台阶组成了轨道交通、索道飞渡等画面,浓缩了山城的标志性景点。

第12站 马鞍山

在大礼堂的背后,有一座两头高、中间低,形似马鞍的小山堡,这就是马鞍山。各种造型的小洋楼、冠盖如伞的黄葛树、朱红色的门窗、石砌栏杆、青砖黛瓦的小楼等,安放在马鞍山各处,一种惬意和怀旧的情感叫人流连忘返。

据重庆日报、上游新闻等

责任编辑:周宇航
热点推荐
评论(0)
分享成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