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开放如何行稳致远
日前,中国人民银行相关负责人向全国人大常委会就金融工作所作的报告提到,不断深化金融改革和对外开放,提高金融机构“走出去”经营管理水平和全球竞争力。当前,尽管受到疫情冲击,但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的步伐依然稳健。

金融开放如何行稳致远

来源:经济日报2022-12-05

日前,中国人民银行相关负责人向全国人大常委会就金融工作所作的报告提到,不断深化金融改革和对外开放,提高金融机构“走出去”经营管理水平和全球竞争力。当前,尽管受到疫情冲击,但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的步伐依然稳健。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金融开放进入全新发展阶段。随着人民币国际化步伐不断加快并成功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SDR),成为全球第三大篮子货币、第五大储备货币,金融助力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动力效应加速形成。中国A股被三大国际主流指数全部纳入,中国债券被三大国际债券指数悉数纳入,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国际影响力同步提升,资本市场助力实体经济的适配性大幅增强。QDII量质齐升,沪伦通、沪港通、深港通、债券通、基金互认、跨境理财通、GDR跨境转换等市场机制持续得到拓展和优化,金融市场互联互通大跨步前进。十年来,我国金融市场已然形成了多渠道、立体化、多机制相互驱动的对外开放新模式,中国资产也从过去国际金融舞台上的“备选项”发展成为如今的“必选项”。

在金融双向开放政策持续出台、经济发展对国际市场影响日益增强等背景下,我国金融机构也在“走出去”方面持续发力,在对外金融网点布局、业务开拓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进步。在以工、农、中、建、交为领头羊的银行业带领下,证券、基金、保险等机构也同步加大了全球分支机构建设,通过不断拓展国际市场服务体系布局,目前已成功构建出覆盖62个国家和地区的全球金融服务网络,整体对外金融业务覆盖了跨境人民币、现金管理、投资银行、金融投资、保险等主要业务,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多元化全球金融服务体系逐步建成。“开放提速”使得我国金融机构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地位不断提升。

同时,我国金融机构国际布局目前仍然存在可提升的空间,特别是在如今全球通胀高企、不确定性犹存的大环境下,金融机构如何在加速“走出去”的同时,走得“更远、更稳”,是其真正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对此,我国金融机构需在金融业高水平对外开放持续推进的背景下,加强“走出去”力度,还要积极对接国际资本市场体系,加大产品、业务多元化布局,强化风险管理能力,进一步提升自身经营管理水平和全球竞争力。

要加大金融业务国际化布局。在金融网点布局方面,积极融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发展,持续完善机构布局,并同步加大在欧洲、美国等发达经济体的机构布局力度,升级金融服务网点的全球性覆盖。在金融业务布局方面,与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同步,推动数字化技术在金融服务领域的应用,加大在英、美等发达经济体跨境交易结算系统的布局。加大跨境金融业务创新,依托我国与国际、多边组织的合作机制,积极进行金融产品业务创新,提供信贷、投行、保险、租赁、信托和供应链金融等领域的全方位服务,探索共担风险、共享利益金融服务模式。要完善跨境服务管理机制。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原则,与国际资本市场标准与体系进行更好衔接,积极学习吸纳当地金融机构先进的管理经验,并进行良性竞争。要做好当地监管机构和我国金融监管机构的沟通桥梁,设置相对独立的管理组织架构,建立专业化的市场团队,强化企业征信、信用评级、支付清算等领域的能力建设,在会计、税收、交易等配套制度方面推动制度型改革。

此外,要强化风险防控能力建设。充分利用大数据、5G、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帮助客户及时识别信用、汇率等各类风险。筑牢风险底线,加强金融科技监管应用,通过市场压力指数监测、内部压力测试等多重手段,密切跟踪监测和预警潜在的金融风险并根据监管制度要求进行相适应的风险披露,丰富风险防控工具,筑牢风险“防火墙”,并根据新型国际金融风险情况,反向持续推进我国金融监管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田 轩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金融开放如何行稳致远

2022-12-05 06:17:08 来源:

日前,中国人民银行相关负责人向全国人大常委会就金融工作所作的报告提到,不断深化金融改革和对外开放,提高金融机构“走出去”经营管理水平和全球竞争力。当前,尽管受到疫情冲击,但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的步伐依然稳健。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金融开放进入全新发展阶段。随着人民币国际化步伐不断加快并成功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SDR),成为全球第三大篮子货币、第五大储备货币,金融助力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动力效应加速形成。中国A股被三大国际主流指数全部纳入,中国债券被三大国际债券指数悉数纳入,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国际影响力同步提升,资本市场助力实体经济的适配性大幅增强。QDII量质齐升,沪伦通、沪港通、深港通、债券通、基金互认、跨境理财通、GDR跨境转换等市场机制持续得到拓展和优化,金融市场互联互通大跨步前进。十年来,我国金融市场已然形成了多渠道、立体化、多机制相互驱动的对外开放新模式,中国资产也从过去国际金融舞台上的“备选项”发展成为如今的“必选项”。

在金融双向开放政策持续出台、经济发展对国际市场影响日益增强等背景下,我国金融机构也在“走出去”方面持续发力,在对外金融网点布局、业务开拓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进步。在以工、农、中、建、交为领头羊的银行业带领下,证券、基金、保险等机构也同步加大了全球分支机构建设,通过不断拓展国际市场服务体系布局,目前已成功构建出覆盖62个国家和地区的全球金融服务网络,整体对外金融业务覆盖了跨境人民币、现金管理、投资银行、金融投资、保险等主要业务,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多元化全球金融服务体系逐步建成。“开放提速”使得我国金融机构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地位不断提升。

同时,我国金融机构国际布局目前仍然存在可提升的空间,特别是在如今全球通胀高企、不确定性犹存的大环境下,金融机构如何在加速“走出去”的同时,走得“更远、更稳”,是其真正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对此,我国金融机构需在金融业高水平对外开放持续推进的背景下,加强“走出去”力度,还要积极对接国际资本市场体系,加大产品、业务多元化布局,强化风险管理能力,进一步提升自身经营管理水平和全球竞争力。

要加大金融业务国际化布局。在金融网点布局方面,积极融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发展,持续完善机构布局,并同步加大在欧洲、美国等发达经济体的机构布局力度,升级金融服务网点的全球性覆盖。在金融业务布局方面,与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同步,推动数字化技术在金融服务领域的应用,加大在英、美等发达经济体跨境交易结算系统的布局。加大跨境金融业务创新,依托我国与国际、多边组织的合作机制,积极进行金融产品业务创新,提供信贷、投行、保险、租赁、信托和供应链金融等领域的全方位服务,探索共担风险、共享利益金融服务模式。要完善跨境服务管理机制。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原则,与国际资本市场标准与体系进行更好衔接,积极学习吸纳当地金融机构先进的管理经验,并进行良性竞争。要做好当地监管机构和我国金融监管机构的沟通桥梁,设置相对独立的管理组织架构,建立专业化的市场团队,强化企业征信、信用评级、支付清算等领域的能力建设,在会计、税收、交易等配套制度方面推动制度型改革。

此外,要强化风险防控能力建设。充分利用大数据、5G、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帮助客户及时识别信用、汇率等各类风险。筑牢风险底线,加强金融科技监管应用,通过市场压力指数监测、内部压力测试等多重手段,密切跟踪监测和预警潜在的金融风险并根据监管制度要求进行相适应的风险披露,丰富风险防控工具,筑牢风险“防火墙”,并根据新型国际金融风险情况,反向持续推进我国金融监管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田 轩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李辉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