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论】两江评 | 志愿者以微薄之力汇聚成光
12月5日是第三十七个国际志愿者日。
现在,随处可见志愿者身影,很多人都接受过志愿者的服务。全国志愿服务信息系统显示,截至2021年10月30日,我国志愿者总人数达2.17亿,平均每1万人中就有1544人注册成为志愿者,约占总人口比例的15.4%;截至2021年底,重庆市累计建立志愿服务组织3.8万个、注册志愿者640多万,占常住人口的两成多。

志愿服务是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中国特色志愿服务是党和国家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的重要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志愿服务事业发展,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要“健全志愿服务体系”“广泛开展志愿服务关爱行动”“畅通志愿者参与社会治理的渠道”。
今年,重庆经历了高温、山火、疫情等重重严峻考验,在大战大考面前,更多的人用林立的双臂,用党员团员的使命感,用“我当过兵”“我救过灾”“我是老师”“我有医护经验”甚至“我有越野摩托”等理由,争先恐后加入志愿服务大军,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志愿者,并且,志愿服务也不断得以规范和优化。呈现出参与面广泛、覆盖面广泛、服务内容深入等特点。
尤其是疫情期间,“红马甲”与“白大褂”同框,成为抗疫战场最常见、最动人的场景,他们用“志愿红”守护大家的“健康绿”,入户排查、核酸采样,送菜保供,冲在一线,用最灿烂的笑容,最勤勉的行动,让人心温暖,弘扬了社会正能量。
紧急情况下,无数志愿者,救急救灾,提灯而往,逆行追光;日常生活中,无数志愿者,山区支教、交通疏导,助老扶幼,维护秩序、服务赛事,无偿献血。他们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所到之处宛如一面面鲜明的爱心旗帜,演绎着一幅幅生动的大爱图像,铸就了一座座爱心丰碑,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
无数志愿者,也因有过公益志愿服务的经历而引以为荣,在志愿者身上,有舍生忘死、逆流而上的英雄主义精神,有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守望相助精神,有顾全大局、抱团取暖的集体主义精神,有休戚与共、同舟共济的精神。志愿者以爱与责任推动社会进步,向世界传递温暖,用平凡书写伟大,也让自己成为了光。
志愿服务,人人可为,人人应为。我们钦佩、感激他们,也可以靠近、成为他们,通过不同形式投身抗疫志愿服务中,有一股劲,出一分力,以微薄之力汇聚成海,有一分热,发一分光,萤火微光也能凝聚成炬,让那一抹“志愿红”更加娇艳。
作者:杨光志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hualongbaoliao,报料QQ:3401582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