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州:科技服务业日臻完善 为科技创新注入“新动能”
随着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不断涌现,万州区不断汇集平台建设、产业聚集、高校创新等“新优势”,日臻完善的科技服务业与经济发展深度融合,科技服务业的规模与实力在渝东北地区名列前茅,在扶持传统产业科技创新、推动发展方式加快转变等方面作用日益凸显,为万州科技创新提供更完善、更专业、更精准的服务支撑,为科技创新汇集“新优势”——近年来,万州培育市级科技服务业企业173家,占全区科技型企业总数的23.4%;培育高新技术服务业企业10家,占全区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的10%。

万州:科技服务业日臻完善 为科技创新注入“新动能”

来源:三峡都市报2022-12-07

随着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不断涌现,万州区不断汇集平台建设、产业聚集、高校创新等“新优势”,日臻完善的科技服务业与经济发展深度融合,科技服务业的规模与实力在渝东北地区名列前茅,在扶持传统产业科技创新、推动发展方式加快转变等方面作用日益凸显,为万州科技创新提供更完善、更专业、更精准的服务支撑,为科技创新汇集“新优势”——近年来,万州培育市级科技服务业企业173家,占全区科技型企业总数的23.4%;培育高新技术服务业企业10家,占全区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的10%。

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记者 黄玉保 供图
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记者 黄玉保 供图

创新载体,平台建设“化茧成蝶”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国家战略方针下,万州区中小微科技企业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为更好、更全面地服务企业,全区着眼全局和长远发展需求,加快区域创新、产业创新、技术创新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按照“政府指导、市场运作、要素聚集、服务集成”的原则,致力为区内中小微科技企业提供信息、投融资、创业、人才与培训、管理咨询、法律等一站式服务,助推中小微科技企业茁壮成长。万州区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就是全区科技服务公共平台的典型代表,平台以孵化载体为依托,以区域需求为导向,先后建立了万州汇杰创客工场、龙驹镇返乡扶贫创业园、渝东创业园三大孵化载体服务辖区企业,2018年,平台被国家工信部认定为“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

近日,记者在万州汇杰创客工场看到,不少创客正忙碌地对着眼前的模型敲敲打打,创意产品在他们的手里一点点成形。创客李世超告诉记者,创客工场不仅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办公环境和周到的创业服务,创意产品成熟后,还帮助创业者实现与资源、市场的链接,将创意产品转化为经济价值。目前,万州汇杰创客工场已被重庆市人社局命名为市级孵化基地、被科技部认定为国家备案众创空间。

位于龙驹镇的“返乡扶贫创业园”则以“创业促就业、创业促发展、创业助脱贫”为导向,围绕服务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打造以农业、加工业等业态为主的创业园区。目前,园区在孵企业138家,科技型入库企业17家,年产值约1亿元,吸纳就业人数2000余人,其中脱贫户、低保户、残疾人等群体超300人,拥有注册商标22个,发明专利3项,绿色食品认证1项。“铭森晟祥农牧科技”“瓜瓜鼎黑木耳”“三峡皇希”“三峡秀”“乡下乡农业”等企业实现品牌化、规模化发展。园区被市人社局命名为“市级农民工返乡创业园”。

位于天城镇董家社区歇凤路344号的渝东创业园是万州区致力于服务返万企业家的服务载体。园区主要围绕“政府的抓手”“企业的帮手”“市场的推手”三个定位,以“创业促就业、创业促发展、创业促创新”为导向,积极打造以“工业、生态旅游、互联网+农业、商贸”等业态为主的创业园区。园区在孵企业65家,年产值约2.8亿元,吸纳就业人数近1100人。2020年,园区被市人社局命名为“市级农民工返乡创业园”。

据了解,除了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的科技创新载体,万州区还拥有科技企业孵化园、启迪科技孵化器、智莱通科技孵化器,以及E万州等国家级、市级众创空间16家,为科技中小企业、创意团队初创发展进行全方位服务。目前,万州区在孵企业、入驻团队达314个,吸纳就业人员达3000人,成功孵化包括“皖新网络”“小瑞科技”“逍侠网络”等优秀中小微企业200余个,平台建设真正实现了“化茧成蝶”。

引育并举,产教融合“铺路搭桥”

“越努力越幸运,在我们这个专业里,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到联合培养基地实习。”重庆三峡学院机械工程学院2022级硕士研究生徐光强说,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模式,让他有更多的机会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创新中去。

“产教融合‘铺路搭桥’,让学生接了‘地气’,也有了创业的‘底气’。”谈起重庆三峡学院机械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中的学生成长典型,重庆瑞佳达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唐良成说。

该公司是一家研发3D打印机和从事3D打印教学的企业,近几年,得益于产教融合模式,学校解决了传统专业更新迭代的问题,同时拥有了更专业、更符合行业发展的实训室和实训设备;企业工程师加入授课队伍,提升了实训教学的专业性和实用性。同时,企业将自身文化有效融入学校的育人理念,使学生提前熟悉企业管理模式,大大提升了学生专业对口就业率。

“目前公司与重庆三峡学院、重庆三峡职业学院、重庆三峡水利电力学校等多所院校,建立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关系,学校专业技术人才的加持,不仅降低了企业人力成本和空间成本,同时大幅提升了研发实力和市场竞争力。近几年,公司成功研发了20余个型号的3D打印机以及成套的3D打印专业教学体系,并被重庆市认定为首批20家市级产教融合重点企业之一。”唐良成自豪地说。

万州区科技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全区坚持产业为要、产教融合、引育并举,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与在万高校、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紧密结合,目前已促成重庆三峡学院与重庆市龙建机械制造有限公司、重庆江东机械有限公司,重庆三峡职业学院与重庆市腾伟机械有限公司,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与重庆厚捷医药集团有限公司、重庆欧利美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等单位开展校企合作,通过培育产教融合科技企业,扎实稳步推进产教融合产业发展,为科技创新注入“新动能”。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万州:科技服务业日臻完善 为科技创新注入“新动能”

2022-12-07 06:30:21 来源:

随着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不断涌现,万州区不断汇集平台建设、产业聚集、高校创新等“新优势”,日臻完善的科技服务业与经济发展深度融合,科技服务业的规模与实力在渝东北地区名列前茅,在扶持传统产业科技创新、推动发展方式加快转变等方面作用日益凸显,为万州科技创新提供更完善、更专业、更精准的服务支撑,为科技创新汇集“新优势”——近年来,万州培育市级科技服务业企业173家,占全区科技型企业总数的23.4%;培育高新技术服务业企业10家,占全区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的10%。

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记者 黄玉保 供图
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记者 黄玉保 供图

创新载体,平台建设“化茧成蝶”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国家战略方针下,万州区中小微科技企业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为更好、更全面地服务企业,全区着眼全局和长远发展需求,加快区域创新、产业创新、技术创新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按照“政府指导、市场运作、要素聚集、服务集成”的原则,致力为区内中小微科技企业提供信息、投融资、创业、人才与培训、管理咨询、法律等一站式服务,助推中小微科技企业茁壮成长。万州区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就是全区科技服务公共平台的典型代表,平台以孵化载体为依托,以区域需求为导向,先后建立了万州汇杰创客工场、龙驹镇返乡扶贫创业园、渝东创业园三大孵化载体服务辖区企业,2018年,平台被国家工信部认定为“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

近日,记者在万州汇杰创客工场看到,不少创客正忙碌地对着眼前的模型敲敲打打,创意产品在他们的手里一点点成形。创客李世超告诉记者,创客工场不仅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办公环境和周到的创业服务,创意产品成熟后,还帮助创业者实现与资源、市场的链接,将创意产品转化为经济价值。目前,万州汇杰创客工场已被重庆市人社局命名为市级孵化基地、被科技部认定为国家备案众创空间。

位于龙驹镇的“返乡扶贫创业园”则以“创业促就业、创业促发展、创业助脱贫”为导向,围绕服务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打造以农业、加工业等业态为主的创业园区。目前,园区在孵企业138家,科技型入库企业17家,年产值约1亿元,吸纳就业人数2000余人,其中脱贫户、低保户、残疾人等群体超300人,拥有注册商标22个,发明专利3项,绿色食品认证1项。“铭森晟祥农牧科技”“瓜瓜鼎黑木耳”“三峡皇希”“三峡秀”“乡下乡农业”等企业实现品牌化、规模化发展。园区被市人社局命名为“市级农民工返乡创业园”。

位于天城镇董家社区歇凤路344号的渝东创业园是万州区致力于服务返万企业家的服务载体。园区主要围绕“政府的抓手”“企业的帮手”“市场的推手”三个定位,以“创业促就业、创业促发展、创业促创新”为导向,积极打造以“工业、生态旅游、互联网+农业、商贸”等业态为主的创业园区。园区在孵企业65家,年产值约2.8亿元,吸纳就业人数近1100人。2020年,园区被市人社局命名为“市级农民工返乡创业园”。

据了解,除了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的科技创新载体,万州区还拥有科技企业孵化园、启迪科技孵化器、智莱通科技孵化器,以及E万州等国家级、市级众创空间16家,为科技中小企业、创意团队初创发展进行全方位服务。目前,万州区在孵企业、入驻团队达314个,吸纳就业人员达3000人,成功孵化包括“皖新网络”“小瑞科技”“逍侠网络”等优秀中小微企业200余个,平台建设真正实现了“化茧成蝶”。

引育并举,产教融合“铺路搭桥”

“越努力越幸运,在我们这个专业里,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到联合培养基地实习。”重庆三峡学院机械工程学院2022级硕士研究生徐光强说,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模式,让他有更多的机会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创新中去。

“产教融合‘铺路搭桥’,让学生接了‘地气’,也有了创业的‘底气’。”谈起重庆三峡学院机械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中的学生成长典型,重庆瑞佳达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唐良成说。

该公司是一家研发3D打印机和从事3D打印教学的企业,近几年,得益于产教融合模式,学校解决了传统专业更新迭代的问题,同时拥有了更专业、更符合行业发展的实训室和实训设备;企业工程师加入授课队伍,提升了实训教学的专业性和实用性。同时,企业将自身文化有效融入学校的育人理念,使学生提前熟悉企业管理模式,大大提升了学生专业对口就业率。

“目前公司与重庆三峡学院、重庆三峡职业学院、重庆三峡水利电力学校等多所院校,建立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关系,学校专业技术人才的加持,不仅降低了企业人力成本和空间成本,同时大幅提升了研发实力和市场竞争力。近几年,公司成功研发了20余个型号的3D打印机以及成套的3D打印专业教学体系,并被重庆市认定为首批20家市级产教融合重点企业之一。”唐良成自豪地说。

万州区科技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全区坚持产业为要、产教融合、引育并举,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与在万高校、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紧密结合,目前已促成重庆三峡学院与重庆市龙建机械制造有限公司、重庆江东机械有限公司,重庆三峡职业学院与重庆市腾伟机械有限公司,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与重庆厚捷医药集团有限公司、重庆欧利美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等单位开展校企合作,通过培育产教融合科技企业,扎实稳步推进产教融合产业发展,为科技创新注入“新动能”。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董霞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