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所研究院突破飞机线束制造15项关键技术 两条生产线即将建成
12月6日,在两江协同创新区明月湖联合产业孵化基地长春理工大学重庆研究院106实验室,科研人员们正对安装完成的一台设备进行调试。

这所研究院突破飞机线束制造15项关键技术 两条生产线即将建成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22-12-08
长春理工大学重庆研究院。两江协同创新区供图
长春理工大学重庆研究院。两江协同创新区供图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讯(首席记者 佘振芳 通讯员 孙建和)“这几台是提供给四川一家企业的非标设备,对方催得很紧,要求本月底就要交付两台,目前我们团队全员上岗,大家加班加点赶进度。”12月6日,在两江协同创新区明月湖联合产业孵化基地长春理工大学重庆研究院106实验室,科研人员们正对安装完成的一台设备进行调试。

而在111实验室,按照无序分拣、装填、晾干及自动供料分类,三条惰性气体保护及自动化装填封装生产线也在加快组装。该生产线由研究院下属智能制造研发团队开发,目前团队已攻克全生命周期信息溯源技术、大尺寸/高精度光信息融合技术、机器视觉定位误差在线修正技术、线标光电在线判读技术及智能工作流动态切换技术等线束智能制造核心技术。

团队负责人介绍,随着惰性气体保护及自动化装填封装生产线及线束智能制造生产线建设完成,将使线束生产的工艺过程实现全自动、高效率和智能化装配制造成为可能,实现线束装配制造信息全生命周期可追溯,质量可控。

惰性气体保护及自动化装填封装生产线,科研人员在对设备进行调试。两江协同创新区供图
惰性气体保护及自动化装填封装生产线,科研人员在对设备进行调试。两江协同创新区供图

目前,研究院孵化企业重庆金仕达精密机械公司已就惰性气体保护及自动化装填封装等与长春一机电设备公司达成深度合作,随着生产线组装接近完成,相关产品量产及规模化推向市场将指日可待。

研究院执行副院长丁红昌表示,“智能制造研发团队开发的飞机线束智能制造系统已完全成熟,推动该成果实现市场化和产业化变得尤其迫切,成果不能束之高阁,要加快‘变现’,加快推向市场,通过市场来‘反哺’科研,才能让创新走得更远。”

据了解,柔性线束装配是航空航天大型设备制造装配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是航空航天领域线束智能制造的核心产业之一。当前线束生产存在数据分布离散、唯一性差、传递效率低、挖掘利用不足等问题, 成为不可回避的“卡脖子”问题。同时,线束几乎又是全行业覆盖产品之一,从家用电器到飞机、高铁、汽车等广泛采用线束进行动力传输和信号传递,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

“飞机线束智能装配系统具备完全的自主知识产权,可实现线束信息全生命周期可追溯,填补了线束成型的行业空白,有望使国内飞机线束生产达到“工业4.0”标准。”丁红昌介绍,飞机线束制造多以人工为主,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质量与人工素质相关,生产效率依靠人来保证,存在拉线强度大、绑线可靠性差、信息传递隐患多等问题,多年经验统计表明飞机30%的故障出现在线束环节,线束生产已成为制约飞机高质量、高可靠性、高效精益脉动生产的“卡脖子”环节。

针对上述问题,智能制造研发团队已突破了机器人自动布线、360°线标光电在线判读等15项关键技术,研发了飞机线束智能工艺设计系统、飞机线束机器人智能布线装备、飞机线束加工设备等3大类6种智能线束自动生产装备,能够提供导线印字、自动布线、光学引导、自动绑扎端接等全工艺流程解决方案。

据了解,研究院目前已与国内多家飞机制造厂商达成深入合作,生产完成装机线束数万条,合格率由78%提升到99%,一线操作工人由每组25人锐减为8人,真正实现了提质增效。下一步,将配合厂商,加快解决运输机线束生产资源协同效率低、产线重组困难等问题,提高其线束多品种小批量脉动生产换型效率。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hualongbaoliao,报料QQ:3401582423。)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这所研究院突破飞机线束制造15项关键技术 两条生产线即将建成

2022-12-08 14:43:39 来源:
长春理工大学重庆研究院。两江协同创新区供图
长春理工大学重庆研究院。两江协同创新区供图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讯(首席记者 佘振芳 通讯员 孙建和)“这几台是提供给四川一家企业的非标设备,对方催得很紧,要求本月底就要交付两台,目前我们团队全员上岗,大家加班加点赶进度。”12月6日,在两江协同创新区明月湖联合产业孵化基地长春理工大学重庆研究院106实验室,科研人员们正对安装完成的一台设备进行调试。

而在111实验室,按照无序分拣、装填、晾干及自动供料分类,三条惰性气体保护及自动化装填封装生产线也在加快组装。该生产线由研究院下属智能制造研发团队开发,目前团队已攻克全生命周期信息溯源技术、大尺寸/高精度光信息融合技术、机器视觉定位误差在线修正技术、线标光电在线判读技术及智能工作流动态切换技术等线束智能制造核心技术。

团队负责人介绍,随着惰性气体保护及自动化装填封装生产线及线束智能制造生产线建设完成,将使线束生产的工艺过程实现全自动、高效率和智能化装配制造成为可能,实现线束装配制造信息全生命周期可追溯,质量可控。

惰性气体保护及自动化装填封装生产线,科研人员在对设备进行调试。两江协同创新区供图
惰性气体保护及自动化装填封装生产线,科研人员在对设备进行调试。两江协同创新区供图

目前,研究院孵化企业重庆金仕达精密机械公司已就惰性气体保护及自动化装填封装等与长春一机电设备公司达成深度合作,随着生产线组装接近完成,相关产品量产及规模化推向市场将指日可待。

研究院执行副院长丁红昌表示,“智能制造研发团队开发的飞机线束智能制造系统已完全成熟,推动该成果实现市场化和产业化变得尤其迫切,成果不能束之高阁,要加快‘变现’,加快推向市场,通过市场来‘反哺’科研,才能让创新走得更远。”

据了解,柔性线束装配是航空航天大型设备制造装配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是航空航天领域线束智能制造的核心产业之一。当前线束生产存在数据分布离散、唯一性差、传递效率低、挖掘利用不足等问题, 成为不可回避的“卡脖子”问题。同时,线束几乎又是全行业覆盖产品之一,从家用电器到飞机、高铁、汽车等广泛采用线束进行动力传输和信号传递,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

“飞机线束智能装配系统具备完全的自主知识产权,可实现线束信息全生命周期可追溯,填补了线束成型的行业空白,有望使国内飞机线束生产达到“工业4.0”标准。”丁红昌介绍,飞机线束制造多以人工为主,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质量与人工素质相关,生产效率依靠人来保证,存在拉线强度大、绑线可靠性差、信息传递隐患多等问题,多年经验统计表明飞机30%的故障出现在线束环节,线束生产已成为制约飞机高质量、高可靠性、高效精益脉动生产的“卡脖子”环节。

针对上述问题,智能制造研发团队已突破了机器人自动布线、360°线标光电在线判读等15项关键技术,研发了飞机线束智能工艺设计系统、飞机线束机器人智能布线装备、飞机线束加工设备等3大类6种智能线束自动生产装备,能够提供导线印字、自动布线、光学引导、自动绑扎端接等全工艺流程解决方案。

据了解,研究院目前已与国内多家飞机制造厂商达成深入合作,生产完成装机线束数万条,合格率由78%提升到99%,一线操作工人由每组25人锐减为8人,真正实现了提质增效。下一步,将配合厂商,加快解决运输机线束生产资源协同效率低、产线重组困难等问题,提高其线束多品种小批量脉动生产换型效率。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hualongbaoliao,报料QQ:3401582423。)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田韵沁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