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渡口区“义渡好老师”系列报道|名校长工作室②李竹名校长工作室:铸就每一个师生生命的成长
核心导读:
一名好校长成就一所好学校。在学校这所教育大船之上,校长就是指挥大船乘风破浪的“船长”,校长的教育思路和创新意识对学校的发展至关重要。
一批好校长成就一批好学校。为了促进教育均衡,培养更多好校长,办出更多好学校,在上级部门的指导帮助下,大渡口区教育系统成立了多个名校长工作室,着力打造“助力校长成长、推动学校发展、促进教育均衡”的校长专业成长共同体,为实现“多维一体 教育大渡”目标坚定前行。
即日起,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推出【义渡好老师】专题报道,挖掘大渡口区名校长工作室的发展轮廓,解读名校长工作室的运行机制,以及如何引领团队专业成长、发挥引领辐射作用。

工作室主持人介绍:
李竹,重庆市大渡口区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党委书记、校长,正高级教师,南洋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重庆市教育评价改革咨询指导委员会委员,重庆市优秀共产党员、市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市特级教师、市骨干校长、市先进工作者。
曾获“全国优秀小学校长”“第五批重庆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重庆市中小学骨干校长”“重庆市特级教师”“重庆市先进工作者”等称号。论文多次发表在《教学与管理》等核心期刊上,多篇论文荣获市一等奖。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讯(赵桂凯)在对教育现象不停地思考、对教育本质的追问、对教育价值的追求过程中,大渡口区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党委书记、校长李竹凝练了“教育”的内涵。作为团队领头羊,她带领学校团队提炼出“山水”文化主题,建构“启慧”课程体系,打造大渡口区实验小学教育集团优质教育品牌,助力“有品质、有内涵、有情怀”的大渡教育,铸就每一个师生生命的成长。
如今,在大渡口区教委、大渡口区教师进修学院的指导与帮助下,她又组建了由区域内部分学校校长、副校长、中层干部组成,共计20余人的李竹名校长工作室,由自己担任主持人,希望将自己多年的教育心得和办学思想分享给更多学校负责人,实现示范辐射、带动区域的目标。

追求:打造校长成长的摇篮
李竹名校长工作室于2020年12月成立,工作室紧紧围绕“扎根义渡、国际视野、开放共融、共享共进”理念,以“打造校长成长的摇篮——助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为目标,以理论研修、实践提升、资源共建共享为路径,充分聚合市内外优质教育资源,重构工作室成员学习方式,延展学习空间,切实增强学员学校管理能力,全方位提升工作室成员现代教育治理能力和水平,积极引导学员形成自己的管理特色和风格。
工作室结合成员实际情况,拟定了理论学习、专家引领、跟岗研训、课题研究、交流研讨5大路行动径,并聚焦宏观政策与战略定位、育人文化与品牌塑造、课程设计与课堂教学、教师发展与团队构建、组织变革与学校治理、外部调适与资源整合等6大研究主题,凝练工作室思想,丰富教育内涵,推动成员单位发展。
坚实的理论指导激活了工作室发展动力。李竹介绍,经过前期筹备和广泛征求意见,工作室最终制定了研训实践的5大举措。一是重构一个场景,聚焦学习方式的转变,拓展学习空间和载体,创新学习场所和资源,丰富学习路途径和方式;二是构筑一个平台,聚焦教育资源整合与共享,开放、融通、互助、共享、共进,致力打造学习共同体;三是孵化一个基地,聚焦实践转化与运用,优化问题导向—跟岗研训—示范引领—实践运用闭环研训机制,构筑研训践一体化基地;四打造一个摇篮,聚焦校长“五力”(领导力、管理力、文化力、学习力、教研力)提升,整体提升工作室学员综合素养,培养出更多具有较强管理能力的校长;五培育一方沃土,聚焦辐射引领,以工作室建设为切口,以点带面,锻造区域教育新引擎,助推区域教育高质量优质发展。
两年来,在工作室持续加强基础教育领军人才队伍建设中,涌现出一大批突出成员,工作室成效日益明显。

成效:培养一批“幸福的摆渡人”
周余,现任大渡口区跳磴小学校长。2019年初踏上校长管理岗位之后,角色的陡然转变、担子的瞬间加码,让她对于新岗位充满着彷徨与忐忑。
“李竹名校长工作室如一场及时雨,为我指点迷津,推开迷雾。”时至今日,回想起当年加入李竹名校长工作室的场景,周余依然历历在目。“在工作室的精心安排和李竹校长的悉心指导下,我们定期阅读专业书刊,在专家引领问道中不断拓宽视野,全体成员互相帮助,交流思想,收获颇多。”周余坦言,教育观念的碰撞和管理策略的提升,让自己的教育事业更加开阔,教育管理思考更加深入,心灵也更加笃定从容,也带领着跳磴小学一班人在依法治校、队伍建设等方面开展了耕耘探索,也收获喜悦。
在工作室的引领下,周余始终坚持教师发展为本,一方面强化教师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修师德、练师能、塑形象,促进教师为学、为人、为师的有机统一。另一方面发挥教师主体作用,通过专家引领、同伴互助和自主研修,积极促进教师专业素养,人文素养的发展,提高教书育人的综合能力,打造品德高尚、热爱学习、爱岗敬业、求真务实的教师队伍,进一步提升办学品质。
近两年,跳磴小学教师综合素养明显提升,2022年初在区级学科现场赛课中荣获两个一等奖、两个二等奖的佳绩,还获教育部“2021年度网络学习空间应用普及活动优秀学校”称号,学校办学美誉度大幅度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明显增强。
和周余一样,大渡口区慧泉小学专职副书记陈永富也是获益者之一。作为校级管理岗位上的一名新兵,陈永富时常感到迷茫。学校定位在哪?学校发展何去何从?特色如何构建?都是他上任之时亟需解决的问题。
加入李竹名校长工作室以后,慧泉小学得到了工作室的大力支持。“作为导师的李校长多次来到学校,帮助我研判学校实际情况,带领我做学校SWOT分析,最终形成我校文化体系。”陈永富说,学校已经挖掘并塑造以泉为特色的校园文化品牌,凝练出“泉水叮咚向未来”的学校办学主张,以“培养人工智能时代的原住民”为己任,以智慧校园建设为抓手,构建“海量阅读、缤纷社团、智创空间”三大路径,培养“富有人文,崇尚科学,充满智慧,面向未来”的慧泉学子。
“在李竹名校长工作室,每一位成员都能找到适合学校发展实际、适合自身教育秉性的行事方式。”大渡口区茄子溪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沈茂深有感触。
在大渡口区教委的牵头和工作室的引领下,由大渡口小学、大堰小学、马王小学、百花小学、钢花小学、茄子溪小学、花园小学、车家坪小学、陈家坝小学等9所学校组成了学校发展共同体,并以“同心联盟”为文化标识开展活动和对外宣介。
两年来,学校发展共同体为营造健康和谐、科学发展的教育生态提供了强力支撑,教师专业成长走向质变,育人质量稳中求进,文化建构日趋完善,教育服务更显高效。“‘同心联盟’充分利用和整合区域内优质教育资源,缩小校际间的差距,促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升了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沈茂介绍。
对于工作室成员的成长,李竹感到十分欣慰。“我们对教育价值的追求始终不曾忘却,希望工作室的规律性指导和专业化锻炼,可以为全体成员带来思想和行动的革新,帮助大家向着专家型、研究型校长的方向积极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