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天眼"获得银河系星际空间高清图像
银河系内千亿恒星之间的广袤星际空间并非虚无,而是充满了稀薄的星际介质。我国科学家日前利用“中国天眼”FAST揭示了银河系星际介质前所未见的高清细节,对研究银河系内的星际生态循环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天眼"获得银河系星际空间高清图像

来源:新华社2022-12-13

银河系内千亿恒星之间的广袤星际空间并非虚无,而是充满了稀薄的星际介质。我国科学家日前利用“中国天眼”FAST揭示了银河系星际介质前所未见的高清细节,对研究银河系内的星际生态循环具有重要意义。

该研究由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韩金林领导的科研团队完成,系列论文10日在学术期刊《中国科学:物理学 力学 天文学》作为特别专题发表。

“银河系星际介质隐藏了恒星生生死死的奥秘,一直是天文学家不断探索的目标。”韩金林介绍,银河系内弥漫分布着氢原子气体,稠密氢原子汇聚冷却,形成氢分子云团,在高密度云团核心中孕育出新一代恒星;恒星不断演化,其中一些最终爆炸成为超新星,产生超新星遗迹和脉冲星;爆炸激波能压缩星际空间的气体,将电子加速到接近光速,这些高速电子在星际磁场中运动,辐射微弱的无线电波。

韩金林团队在搜寻银河系内脉冲星的过程中,同步记录了星际介质的谱线数据,揭示出银河系中性氢气体的精致结构和电离气体的弥漫特征。他们还探测到距离银河系中心6万光年之外、其他望远镜都看不清的小小云团,为银河系的气体动力学研究和旋臂结构等前沿课题提供了高质量观测数据集。

此外,团队还测量大量暗弱脉冲星的法拉第效应,显现出银河系内深远区域大范围的磁场特征,并新证认出两例超新星爆炸的遗迹。

该特别专题主编、上海交通大学景益鹏院士表示,“高灵敏度FAST观测揭示了银河系前所未有的细节。研究团队发表的中性氢和电离氢数据库可以用于探索银河系星际气体的许多特征,为世界范围内的天文学家提供了宝贵的数据资源。”

据介绍,韩金林团队仍在努力巡测FAST可见的银河区域,目标是完成银河系2900平方度区域巡测。(完)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中国天眼"获得银河系星际空间高清图像

2022-12-13 06:15:16 来源:

银河系内千亿恒星之间的广袤星际空间并非虚无,而是充满了稀薄的星际介质。我国科学家日前利用“中国天眼”FAST揭示了银河系星际介质前所未见的高清细节,对研究银河系内的星际生态循环具有重要意义。

该研究由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韩金林领导的科研团队完成,系列论文10日在学术期刊《中国科学:物理学 力学 天文学》作为特别专题发表。

“银河系星际介质隐藏了恒星生生死死的奥秘,一直是天文学家不断探索的目标。”韩金林介绍,银河系内弥漫分布着氢原子气体,稠密氢原子汇聚冷却,形成氢分子云团,在高密度云团核心中孕育出新一代恒星;恒星不断演化,其中一些最终爆炸成为超新星,产生超新星遗迹和脉冲星;爆炸激波能压缩星际空间的气体,将电子加速到接近光速,这些高速电子在星际磁场中运动,辐射微弱的无线电波。

韩金林团队在搜寻银河系内脉冲星的过程中,同步记录了星际介质的谱线数据,揭示出银河系中性氢气体的精致结构和电离气体的弥漫特征。他们还探测到距离银河系中心6万光年之外、其他望远镜都看不清的小小云团,为银河系的气体动力学研究和旋臂结构等前沿课题提供了高质量观测数据集。

此外,团队还测量大量暗弱脉冲星的法拉第效应,显现出银河系内深远区域大范围的磁场特征,并新证认出两例超新星爆炸的遗迹。

该特别专题主编、上海交通大学景益鹏院士表示,“高灵敏度FAST观测揭示了银河系前所未有的细节。研究团队发表的中性氢和电离氢数据库可以用于探索银河系星际气体的许多特征,为世界范围内的天文学家提供了宝贵的数据资源。”

据介绍,韩金林团队仍在努力巡测FAST可见的银河区域,目标是完成银河系2900平方度区域巡测。(完)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余浩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