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渡口区“义渡好老师”系列报道|名师工作室⑥唐家龙特级教师工作室:带领青年教师 开创优质课堂
核心导读:
每个教师都具备成为“名师”的潜力,成长的撬动往往只需要一个“支点”,而名师工作室就是这个“支点”。
为了促进教育均衡,培养更多优师名师,在上级部门的指导帮助下,大渡口区教育系统成立了多个名师工作室。通过示范辐射、专业引领、成长探索和教育研究,为更多教师搭建交流的舞台、成长的摇篮,以“名师引领、团队合作、共同提高、资源共享、均衡互补”为目标,为践行“多维一体 教育大渡”区域教育发展理念勇毅前行。
即日起,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推出【义渡好老师】专题报道,挖掘大渡口区名师工作室的发展轮廓,解读名师工作室的运行机制,以及如何引领团队专业成长、发挥引领辐射作用。

工作室主持人介绍:
唐家龙,重庆37中高中语文教师,语文教研组长,从教29年。主持重庆市普高教学改革重点课题等市级课题4项、重庆市精品选修课1门,主研重庆市教育学会课题1项。独力研究区、校级课题多项。
2012入选“西部之光”访问学者,2015被评为重庆市高中语文学科名师,2016年被评为正高级教师,2018年被评为重庆市特级教师。他还是大渡口区首届学科带头人、首届名师、首届名师工作室主持人,现为大渡口区特级教师工作室主持人、重庆37中名师工作室主持人。2019年获评“兴明”木铎奖,2022年被评为大渡口区首届“义渡好老师”。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讯(赵桂凯 实习生 何依琳)“教什么”是根本,“怎么教”是方法。如王荣生先生所言,教什么永远比怎么教更重要。作为教师,所教之术,必经深思,然后传于学生。
成立于2022年2月的唐家龙特级教师工作室,带着教会学员掌握各种文体的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方法的首要任务,力求培养出教育能手、论文写作能手。主要成员由教龄均10年以下且有较强自我发展愿望的9位中学语文教师组成,他们以“融合互促,研教双优”为核心目标,以推进区域语文教学的相互理解、相互配合、相互促进为特色目标,奋力前行,书写了一篇篇教育故事。

用小课堂 绽放教育大魅力
为引导和帮助青年教师把握教学深度,强化“如何教”的具体指导,工作室主持人唐家龙表示,抓好备课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一环。
他举例说,今年3月底,工作室围绕南宋杨万里的《插秧歌》的备课内容展开讨论。课前,针对如何教的问题,工作室学员展开了激烈讨论,在商讨中,唐家龙提出了他对于本篇诗歌教学的看法。“首先,抓住教学契机、落实关键知识点;其次,围绕劳动主题,对于身在城市背景下的学生而言,是一次带领他们读懂农村题材的契机,不能因文章本身简单而忽视其具有的深刻内涵,要带着丰满的、深度的角度看待课堂教学。”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唐家龙指导学员,要学会拓展文本的边沿,要学会借文章的视角讲述现代社会的故事。
其实,这些片段只是唐家龙特级教师工作室研讨活动的一个缩影,自始至终,工作室都致力于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提升教育教学能力。唐家龙介绍,为了真正提升学员学习成效,工作室时常以专题教学活动的方式检验大家的能力。“比如工作室谭桥和王瑶两位老师就曾分别授课。谭桥老师带领学生对《装在套子里的人》和《小公务员之死》两篇文章进行比较阅读;王瑶老师则以《祝福》一文为例,利用整本书阅读《乡土中国》中的相关理论,深入挖掘了鲁迅作品中‘看客’的特征、成因及写作用意,发人深省。”
不仅如此,工作室学员也始终坚持用更深远的眼光挖掘出特色课堂。工作室成员梁娟娟老师曾为全区高中语文教师献上了一节优质高效的展示课——《自此为风格,留传诸后生——<荷花淀>阅读》,得到了参与人员的一致认可。今年12月,该课还会作为重庆高中语文的唯一代表参加川渝“国三科”培根铸魂优质课展示。“这都是大家共同努力取得的成果,也充分说明我们的目标和方法是准确有效的,只有用心钻研,一节小小的语文课堂也能绽放教育的魅力。”唐家龙说。

用大思维 挖掘教学新途径
唐家龙特级教师工作室的研训思路主要围绕培训周期、培训内容、培训方式与培训时间四个方面开展工作,其中在第一个3年周期内,会以文本研读、写作教学、备课、上课、说课与评课、试题研究与试题命制、论文写作与小课题研究为主要研训内容。
据唐家龙介绍,学员们每月会根据任务性质安排一次活动,并外出学习交流一次,同时为丰富培训内容,导师讲座与学员活动交替进行,课堂教学初高中交替进行,文本解读与课堂教学密切结合。
“我们这群青年教师加入工作室已超半年,虽然时间不长,但收获颇丰。”工作室学员谭桥说,在工作室成立半年多以来,在唐家龙的带领下,全体学员加深了对新教材、新课标的解读,也时常以群文阅读教学实践的方式,延展教学思维,挖掘教学新途径。
从理论到实践,从书面到应用,唐家龙特级教师工作室还积极开展相关公开课供学员交流学习,让他们在实践中获得真正适合学生、学校的教学方式和教育理论。
半年多来,学员们敢于创新、勇于挑战的精神也感染了唐家龙。“教育事业需要放手给年轻人,作为导师,我更愿意为他们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让他们敢于发挥,善于发挥,为大渡口区的教育事业发展积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