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国巴渝行·好医声每日科普349丨远离“沉默杀手”,正确管理血压很重要
高血压病是当今发病率最高的疾病之一,可以引起人体多个脏器的损伤。近年来,我国高血压患病率明显升高,已然成为危害我国居民健康的重要疾病。那么,怎样才能将高血压病控制到理想状态呢?
本期“好医声每日科普”栏目,重庆市健康教育所联合华龙网邀请到陆军军医大学特色医学中心高血压内分泌科何洪波副教授为大家解答。
专家介绍
何洪波,陆军军医大学特色医学中心高血压内分泌科、全军高血压及代谢病中心、重庆市高血压研究所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陆军军医大学特色医学中心内科学与物理诊断学教研室主任。
任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肥胖与糖尿病学组委员,重庆市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委员、青年委员会主任委员。
气温骤降 高血压患者警惕血压波动
近期,随着寒流来袭,很多患者的血压都会出现波动,除了寒冷刺激以外,焦虑、熬夜等多个因素均能导致血压升高。2021年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指出,将近一半中国人因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约每5例中就有2例死于心脑血管病。
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缺乏运动、腹型肥胖、心脏疾病、饮食、酒精、心理因素被称为十大卒中危险因素。高血压病像一个“沉默的杀手”,在早期往往没有任何症状,如果不监测血压,可能根本不知道自己的血压已经升高,但是在你不知情的情况下,高血压已经开始对你的身体造成损伤,高血压病是心脑血管病发病和死亡的第一危险因素,因此,及时评估自我血压状况是关键的第一步。
掌握到自己血压情况以后,血压控制达标是第二步。血压控制的目标值,一般建议控制在140/90mmHg以下,年龄越轻,控制目标越严格;年龄越长、身体状况越衰弱,控制目标会适当放宽。对于合并某些疾病的患者,如心力衰竭、糖尿病、慢性肾脏病伴蛋白尿,建议血压控制到小于130/80mmHg。
老年人降压要遵循个体化原则
对于老年人,大家常存在一个误解,即老年人的血压就应该比年轻人高,所以超过160/100mmHg才能诊断高血压。其实不然,老年人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和年轻人一致,只是初始治疗目标是将血压控制到小于150/90mmHg,如果能够良好地耐受,可继续降低到小于130/90mmHg。
值得注意的是,良好的血压控制对于大部分老年人都能耐受,且能很大程度降低各种急重症的发生风险,但对于虚弱的老年人来讲却是不行的。可以通过以下几点进行自测:有无感到疲乏、爬一层楼有无困难、走100米有无困难、有无四种以上合并疾病(糖尿病、心脏病、脑卒中、恶性肿瘤、心力衰竭、哮喘、关节炎、慢性肺部、肾脏疾病、心绞痛等)、体重下降≥5%,上述5项中有3项便需要放宽血压控制目标。另外,有跌倒风险的患者也需将控制目标放宽。总之,老年人的血压控制一定得遵循个体化原则。
生活方式干预是高血压治疗的基础,包括:
1.减少钠盐摄入:每人每日食盐小于6克;
2.合理饮食:减少膳食脂肪、适量蔬菜及水果;
3.规律运动:每周3-5次中量运动;
4.控制体重:BMI<24kg/㎡,腰围男<90cm、女<85cm;
5.戒烟、限酒及心理平衡。另外,及时规律使用降压药物是控制血压的关键。
血压降至正常范围就可以停药了吗?
除了继发性高血压根除病因后降压药物可能停用,其他情况都是不行的。因为目前尚无治愈高血压的方法,所有的降压药都只有在服药期间才有效,大部分药物的有效降压效果仅能持续24小时左右,停药后已经正常的血压会逐渐上升,同时一些降压药物突然停药可能导致血压迅速反跳,甚至出现并发症。此外,血压也会受季节影响,比如夏天偏低、冬天偏高,还会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增高,所以,一时的血压正常,不代表高血压病已治愈。
值得注意的是,多重心血管危险因素协同控制是改善患者结局的核心。高血压患者大多合并糖脂代谢异常,单独控制任何一种危险因素,如血脂、血糖、血压,都无法使危险性降低>50%,需要将所有危险因素都控制,才能降低心脑血管病的发生风险。
(特邀专家/何洪波 编辑/周玲玲 图/视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