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进行时丨秀山县隘口镇:做强“一村一品” 乡村旧貌焕新颜
核心提示:
党的二十大报告就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进行了全面而又细致的战略部署: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保障种粮农民受益,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建设宜居宜业美丽乡村,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
为学习贯彻二十大精神,展现巴渝大地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的创新做法和亮点成效,反映巴渝大地敢闯敢干,唯实争先,奋力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生动场景。即日起,重庆市乡村振兴局联合华龙网推出《乡村振兴进行时》系列报道,将重庆各乡镇的好做法、好经验、好成果“晒”出来,激励各地在比学赶超中谱写新时代乡村振兴新篇章。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讯(冉长军)眼下正值隆冬时节,秀山县隘口镇一派收获的景象。道路旁一座座蔬菜大棚点缀于田野,乡村产业园内物流车辆穿梭忙碌,田间地头百姓们精心地管护黄精,一幅产业兴旺的现代乡村美丽画卷逐渐铺展开来。
秀山县隘口镇曾是重庆市18个深度贫困乡镇之一,近年来,该镇牵住产业“牛鼻子”,一改昔日贫困的面貌,一个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美丽乡村逐渐揭开了面纱。
从“空壳村”到“产业村” 银花开出致富花
“以前没人愿种,现在大家抢着种。”提起村里种植山银花的故事,坝芒村村民张羽芬打开了话匣子。
坝芒村位于隘口镇的西南角,山地多、耕地少,是典型的丘陵山区地貌结构。自古以来,坝芒村就有村民在零星种植山银花,但一直不成规模。那时,多数村民还是以种植传统农作物为主。说到曾经的日子,一个“苦”字道出了张羽芬无尽的心酸。
近年来,坝芒村把产业发展作为根本,紧盯银花产业抓,扭住银花产业做,实现“良种育苗—标准种植—就地加工—电商销售”全产业链发展,完成“空壳村”到“产业村”的华丽蝶变。
目前,全村山银花种植面积达8000余亩,年采收花190万斤,年加工花140万斤,年产值3000余万元,种植农户户均增收2.5万元。坝芒村在2020年荣获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称号,2022年被确定为全国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试点村。
近两年,张羽芬家山银花规模已经发展到了十几亩。她说,现在自家山银花的年产量能达到1500斤左右,感觉生活大有奔头。
坝芒村相关负责人说,预计未来三年,坝芒村银花鲜花产量将达250万公斤,产值达4000余万元,为实现稳定脱贫、乡村振兴打下坚实的基础。
用好“山水人家” 百姓吃上旅游饭
今年十一小长假,隘口镇太阳山村民宿老板李大伟笑得合不拢嘴,离假期还有好几天,但他开的民宿“山水人家”,房间已被预订一空。
李大伟的“山水人家”,是太阳山村发展起来的第一家民宿。前傍小溪,后倚青山,李大伟笑叹自己是选了个“好地方”落脚。
几年前,李大伟住在海拔1200多米的山上,靠种几亩玉米、马铃薯维持生计。后来,他家搬下了山。刚下山时,他一度担心没有合适的产业,脱贫无望。
“生态环境这么好,不如发展民宿,吃‘旅游饭’!”
阳山村海拔1000多米,森林覆盖率64.77%,发展生态旅游有天然优势。在政府的帮助下,2018年他的“山水人家”建起来。每年五一节至国庆期间,游客络绎不绝。
据介绍,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优势发展乡村旅游,隘口镇先后投入400余万元进行人居环境改造。目前已形成太阳山土家族传统村落、“山水隘口•大美乡村”等民宿群,带动近百户村民吃上“旅游饭”。
“走的是生态发展的路子,鼓起的是群众荷包。” 隘口镇党委书记周世前说,如今,屯堡村的茶叶、平所村的太空莲、东坪村的黄精、坝芒村的银花已经声名远扬,隘口镇依托良好的生态发展起“一村一品”,百花齐放的产业已然成为了老百姓致富的门路。